分享

大唐的太子,成了高危职业

 子玉史院 2023-02-03 发布于陕西
 / 子

自从李世民发动了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事变,大唐从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太子总是忧惧自己的地位,铤而走险的事时有发生;皇帝总害怕太子有什么过分的想法,处处防备太子也是常态

没错,政变是贯穿整个唐朝历史的一条主线

当李世民成为天子开启了自己的贞观时代后,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消弭玄武门事变对大唐的影响——

对那些曾经的敌对势力,太宗宽大为怀,赦免了他们,让他们继续为大唐服务,最典型的就是魏徵;对于儿子们,他也通过种种努力尽量避免使兄弟相的事复制到下一代人身上。

但有些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玄武门事变成为整个李唐皇族的共同记忆时,那些入主东宫的太子们本能地就会打一个哆嗦,然后在自己和他的兄弟们中间砌上一道密不透风的墙。

是的,大唐的太子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李建成,而想做李世民第二的也大有人在

很快,太子李承乾就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他发现父皇越来越喜欢魏王李泰,对他的态度已经好得有点过分。

而李世民的宠儿行为也激发了李泰向太子之位发起挑战的野心。

瞧,玄武门事变的负面影响很快就在李世民的贞观时代显现出来了。李世民对待儿子们的情绪稍微有了点变化就迅速激起了两个阵营的强烈反应:太子李承乾想自保,魏王李泰想入主东宫

最终,李承乾的忐忑之心转化为谋反行动,事情败露后被废为庶人。

看着两个儿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各种斗法,相信太宗内心一定是极度的绝望,在那些辗转难眠的日子里,他的脑中可能全都是玄武门事变那天的场景。

▲唐太宗  图源/剧照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清楚,太宗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之所以选了李治,除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支持,太宗更多的考虑还是,想以此告诉子孙们:

“太子的位置不是靠经营所得的,你们就省省心吧。”

其实就是想给玄武门悲剧的循环按下暂停键。

但这只是太宗的一厢情愿,因为,悲剧此后一直在他的子孙身上循环上演。

永隆八年(680)八月,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贤于马坊中私藏盔甲一事被发现,被定以谋反之罪。

结果是,李贤被废为庶人,并于次年被迁往巴州进行软禁。而李贤之所以预谋造反,原因也和李承乾一样,恐惧、担忧、害怕被废。

当李贤在太子的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时有一个谣言突然就以漫天之势灌进了人们的耳朵中:太子李贤不是皇后武则天所生

直接就是给李贤血液中注入水分的节奏。

但谣言毕竟是谣言,李贤不至于因为众人的唾沫星子而自乱阵脚,最多也就是警惕一下,然后静心观察,看是谁想让自己不舒服。

但接下来人们的一些说法就彻底让李贤坐不住了:

“太子的能力不行,难以继承大统。”;

“太子的弟弟英王长得有点像太宗,而相王又有贵人之相。”;

......

听到这些话的李贤就跟当年李承乾看着父皇宠爱魏王李泰一样,立刻摸了摸屁股底下的位置然后想着应对之策。

人在恐慌的状态下最容易忽视事物的本质,并且大概率会走极端,当年的李承乾是,如今的李贤也是。

李贤先是派人刺杀了传播这些说法的谏议大夫明崇俨,然后就紧锣密鼓地制定谋反计划。悲剧的是,李贤和李承乾都是在计划阶段就被发现,然后被废。

悲剧连续在三代人身上上演,李唐皇室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李治之后,玄武门的剧情依旧在被李世民的子孙们不断复制——

705年,李显发动神龙政变从老妈武则天手里夺取了权力;
707年,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试图从老爸手里夺权;
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灭了韦后集团;
712年,李隆基又一举清洗了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

......

同时,皇帝对于太子的警惕度也越来越高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李隆基于同一天内赐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说白了都是长期的互相猜疑和警惕导致的悲剧。

随后,忠王李亨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但他在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中简直就是战战兢兢,年纪轻轻头发就已经全白了。

▲李亨  图源/剧照

没办法,与他走得较近的大臣韦坚、李适之、王忠嗣等人都遭到了李林甫的打击,胡人安禄山竟然敢对太子视而不见。

李亨就跟透明人一样被整个大唐所屏蔽。可是,这正是父皇李隆基想要的结果呀。

怎么说呢,太子李亨后来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跟随唐玄宗前往蜀地的路上敢私自离队然后在灵武登基其实也是一场政变。李亨成为了唐肃宗,李隆基也被动成为了当年玄武门事变后的太上皇李渊,晚年的叙事全是孤独。

再往前细究,唐睿宗李旦主动将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其实担心的也是怕李隆基复制李世民当年的行为。

从这就可以看出,大唐的皇室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兄弟

看着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其实都是因为李世民当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给整个李唐皇室注入了政变的基因,让子孙们生下来就有一种潜意识:皇位是可以通过武力取得的

再说另一个恶性循环——

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这其实就是变相地向大家证明:皇帝的位置并不是男人的专属。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她们做梦都想成为武则天第二。

结果又是一场场血淋淋的政变。

可见,当某一个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某种可能之后,他的身后一定会有无数人想复制他的行为。李世民虽然打造了贞观盛世,但也将子孙们带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代价就是,不断碰撞,不断流血。

没办法,有些事不是靠人力作用就能给其画上句号的

最后再说一说李承乾和李贤的事——

说实话,李承乾和李贤都属于那种不成熟的人,别人稍微给他一点压力,自己就乱了阵脚,然后就是铤而走险,不仅葬送了前途,最后连命都给搭进去了。

这两人都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太子的位置是由皇帝决定的,而李承乾却在和李泰的斗法中不断消耗着自己,最终走上了一条绝路。

他不知道的是,太宗虽然偏爱李泰,但也没有真正想将他给换了。反而是他在与李泰的斗法中不断地暴露着自己,最终让太宗下了换掉他的决心。

李贤也一样,外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乱了阵脚,一通乱出牌。

怎么说呢,他们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做好自己,继续保持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皇帝心里自会有一杆称的。

看看雍正当年是怎么上位的,不就是认真做好自己,不让自己陷入主要矛盾的泥潭中,最终胜出。后来的咸丰皇帝其实也是,他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放弃与六弟奕䜣的竞争,直接将目标对准了皇帝,在父皇面前做最好的自己,结果,他成了道光时代的接棒者。

再说李世民,大家都以为他在和太子李建成竞争,但实际上李世民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老爸李渊:李渊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太子李建成并不断限制着秦王势力对大唐庙堂的渗入

▲李渊  图源/剧照

李世民的聪明之处正在于,他将自己与老爸的矛盾伪装成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然后在私底下不断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控制老爸李渊,其次才是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后来的事实就可以证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带着一小股部队去“护驾”,李渊分分钟就将大唐的所有权力交给了秦王。

所以呀,李世民才算是个明白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

只是,他自己成了历史上的唐太宗,代价却是后世子孙不断效仿他的行为,不断流血。

世事就是这样,有利必有弊。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李世民的儿子们最终还是没有走出玄武门事变的围城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