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朋友问我是怎么兼顾学习和创业的,其实我并不是做的很好。可能是我总结了很多让自己达到高效率状态的办法。 但是,我也经常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虚假的忙碌状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太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况且在这个焦虑的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期待怎样快速的完成工作,达到最好的状态。 而我逐渐明白:高效并不意味着超额工作或者拼命工作,也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甚至牺牲个人生活,而是用这些方法来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激发动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他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让自己产生动力,充分的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确信自己的行动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改变。产生动力的前提是相信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环境。在行动的过程中,确信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行动,同时在行动中赋予更大的意义。 做出让你拥有掌控力的选择,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择。拥有这些选择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治权,这也是我们动力产生的第一步。 同样,知晓如何自主的分配时间和精力,何如设定目标、如何区分事件的轻重缓急,如何选择推进项目。 对比起无权选择,我们更加倾向选择于有权选择。通过有权选择,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在我们日常交往的人生当中,总需要赞美来润色我们的人际关系。 赞美之时,多用努力来代替聪明。这种说法激发了内控点,因而他们可以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做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 保持专注 尽可能的规避,会出现的“认知隧道”。一旦进入“认知隧道”,就会失去掌控注意力的能力。 为了保持专注,需要花时间设想好你即将要做的事情,构筑这件事情的细节表象。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自己给自己讲故事的能力,也是在脑袋中形成自己处理完事情的办事框架,这样就更容易的应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实。 在面对各种事实当中,尽可能的多把一个个的点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刻的理解世界,如何运转,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心智模型更加成熟。 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习惯性的建构有力的心智模型,获得这种模型的人往往容易更多的把握自主权和办事的能力。 设定目标 把心目中笼统的目标,转化为具体可以实行的计划。与模糊的目标相比,实际而具体的计划,更有可能实现。 在保证自己能完成现实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强迫人们设定大胆的,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通过延展目标,把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转化为可能。 而在我日常的创业生活中,我也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追寻的目标是否具有意义。在潜意识既定的目标之外,要能看到更重要的目标。 掌控力 在团队文化中,不管产品多么高端或者提供的服务多么细致,如果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就难以构筑成一个可以实行的计划。 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把决策权交给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促进合作,同时会发展出一定的信任文化。而这种决策权,会让人们更加有掌控的感觉。 当人们能够获取更多的掌控力的时候,他的动力也就会增加。掌控力能够激发动力,把这种掌控力转化为创造力,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建议不会被忽略,更不要因为他们因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要让团队感觉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后面都有人支持自己。 做决定 从不同的出发点,审视一个具体的问题,快速的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做出调整,根据目标的变化,时时做出改变。 把未来看成是多种可能性,而不是注定的结果;明确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事情;适时调整手段,让给自己带来最好效果的策略。 所以,对于未来的可能性,你想象的越多,就会越清楚哪些假设是正确的,就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人生的每一次决定都是一种体验,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机会来重构更好的决策框架。依靠不确定性中的确定做决定,增大自己做决策时的概率。 创造力 极具创造力的人,其实是知识的中介。这种人通过旧观点,通过新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激发创造力。 他们具有把不同的事务,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比其他人,更有丰富的经历,或者更能深入的思考自己的经历。 如果某种想法,已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就会想要把其他想法彻底排除,也就没有其他可能的选择。所以激发创造力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适当的干扰,留足足够的空间。让阳光射进来。 那些与不同人打交道的人,往往能够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更容易产生出创造性的想法。 获取和吸收数据 最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吸收身边人的经验和教训,从个人经历中领悟道理,充分利用不断涌来的信息,来帮助自己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知道如何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应当学会对生活的内容进行改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我惯常使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这种思考回过头来又帮助我更好的决策。最好的经验是通过行动和过往的经验中获得。 |
|
来自: 昵称815720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