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星人》——科学思路的转换

 陈律师读书 2023-02-03 发布于新加坡

如果外星人发来信号,我们要不要回应?   ——阿维·洛布

在历史上科学进步经常遭到阻碍,因为那些建立、推行并维护正统观念的人相信自己已经预先知道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他们依靠维持着过去的知识来固守着自己的权威。

哥白尼的 “日心说”撼动了天主教关于宗教的权威位置,但是当时候对这种洞见的支持人数少之又少,尽管几百年过去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事件中获得一些启示:

当对某种新知识产生采取傲慢的态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丧失新知的机会。

在《外星人》中,作者就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论证,2017年一个名叫“奥陌陌”的天外访客,到达了近地点,之后又开始飞离太阳系。

奥陌陌不同于其他卫星和陨石,他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直达科学家们猜想这是一颗彗星。但是在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其结果之后,人们得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

奥陌陌的轨迹显示了非引力加速度的存在,这种加速度很大概率是气体排放产生的。

由此,关于奥陌陌的故事在本书中由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阿维·洛布徐徐展开。

当然这本书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对待科学思路的态度,科学态度的转变才能引起新的科学革命的展开。

什么是科学思维态度?

科学首先是一种学习的体验,若我们能在犯错时候保持谦卑,就能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们了解到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与我们认知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让我们不舒服,他扰乱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知识,违背了我们奉为公理的理论信念。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放下我们之前惯于的认知和路径式思维,重视证据、跟随着证据指引的方向,我们希望科学成为我们打破思想僵化的工具,能够提升思想的洞见。

我们要避免采取一种极其保守的错误,就是把保守的成见强加于辨认的观点和本能,因为这种错误的理由而赞美思想的谨慎,实际上我们是对进步和改变视而不见。

例如,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们注意到了“黑体辐射”(发光物体发出光)的现象。在黑体辐射中的光谱有一个峰值,他的波长取决于温度:物体的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峰值的波长就越短。

科学家们用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决升温时的光谱移动,直到普朗克提出物体会以离散的单元吸收或者发出能量,这种能量单元就是“量子”,普朗克突破的惯常,开创了量子力学,也开启了近代物理学时代。

量子领域的力量在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都困惑不已,因为颠覆了经典力学在宏观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量子间力的作用甚至比他大数倍的物体之间力量更大,之后的原子物理就证明了这个理论。

科学的本质在于要求我们谦卑的看待每一次科学中对固有传统的挑战,因为人类智力的有限性无法勾勒出大自然所有的丰富和多样,多科学研究者来说保持一种对更多可能性的设想。

结语

在我们已知宇宙的历史和故事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恒星、行星还是其他类星体都在走向灭绝。

或许在遥远的另一端有另一种维度的构建,足以撼动我们狭隘的思维框架,足以让我们感叹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力都不及于此,足以让我们惊讶到不知名的哭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