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皇帝的一首诗,让人读后潸然泪下

 海曲上人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我国古代有很多皇帝都喜欢诗词创作,而且大多数文采斐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其文治之功。

其中有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诗。

也有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成为了备受后人诟病的衰颓之音。

或许,其中还有一首更为有名,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独开先河,将亡国之君的内心哀伤宛转刻画地淋漓尽致。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青睐的是这位皇帝写的一首诗,阴差阳错成为了其生命的休止符,也许其没有《虞美人》那么惊才绝艳,但也足够动人。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赵㬎《在燕京作》


《在燕京作》是南宋皇帝宋恭帝赵㬎的绝命诗,此诗刚写完,笔墨尚未干掉,就传入了元英宗耳中,遂被赐死,时年52岁。

宋恭帝是宋度宗的次子,也是南宋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年纪轻轻就被推上九五之尊,但是也是很快就被元朝俘虏,其人生也是大起大落。

文章图片1

宋恭帝赵㬎

宋恭帝降元后,为了躲避是非,主动请求到西藏学习佛法,后来翻译出了《百法明门论》,成为了一代高僧。

尽管宋恭帝遁入空门,可是旧日红尘,江山故国仍旧萦绕在怀。

临安孤山的寒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应该迎寒傲放了吧。

可是在燕京的亡国之君只能梦回故里,千思百结,就像南唐后主李煜思念故土,写下了那首《虞美人》一样,宋恭帝也一挥而就,《在燕京作》横空出世。


首句以对林和靖的怀念起笔,寄情于景,以梅花喻宋,以林和靖喻宋朝故人;以小见大,思念之情不觉流于笔端。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文章图片2

林和靖

末两句“黄金台”运用了典故,昔日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求天下贤士,图谋强国。

黄金台即指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客居异乡,孤旅天涯,一句“应是不归来”,寥寥五字,言简意赅,却韵味无尽。

其中,有不甘,也有感慨,更带有淡淡的凄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