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践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三大误区!亟需构建“学校大脑”

 渐华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践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三大误区!亟需构建“学校大脑”

原创 学校优品优选 校长会 2023-02-03 06:30 发表于北京

文章图片2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治理水平?”想必是每一位校长在2023年的工作中都绕不开的问题。

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便提到,“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据悉,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全国首个省级针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磅文件。

随着“双减”等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地,校长们在学校治理中所需要考虑的维度也愈来愈多。从一线教师到中层干部、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前到课后、课外,都是学校治理中必不可少的维度。

众所周知,“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是答案之一。如今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用数据推动智慧学校治理,通过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学校大脑”,是学校走向现代化,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其中,如何获得学校治理数据,并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产品,帮助数据真正能够作用于学校治理是关键。

校长会(ID:xiaozhangclub)注意到,目前学校在日常管理仍然存在许多痛点,部分学校领导不懂得如何应用数据,产生数据无法真正作用于学校治理;精细化管理沦为形式,适得其反;进入校园的软硬件产品并不适配学校真实需求,学校与软硬件产品开发者的沟通渠道匮乏等。

为帮助学校构建“学校大脑”,将数据真正作用于学校治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一直在基础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校长会智库启动“学校大脑计划”,对“学校大脑”开展全面探索,寻找构建未来真正的“学校大脑”最佳模式。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校长、师生长期共同探索下,学校精细化管理逐步成为适合我国普通中小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方式。多年来,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开展过多项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能力的系列活动。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校长会综合多方面资料注意到,学校如今在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的误区。这导致本应是用于提升学校管理效率,降低中层干部、一线教师负担的解决方案,反而却加重了师生负担,成为阻碍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的“拦路虎”。

文章图片3

学校精细化管理

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学校精细化管理并不等于“摄像头思维”

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部分学校的理解是,给中层干部、老师、学生装上“摄像头”,只要能够实现对师生校园生活的全方位、全时间的控制和规范,这便是真正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解释,这类误解往往还伴随着对教学活动高度主观和机械的规范化过程,他们信奉的是多学、多练、多考,勤能补拙。这是一种貌似精细,实际缺少对学生和教学规律的深入分析,盲目依赖强化措施,它至多只能产生所谓的“县中模式”,而不会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其具体表现包括,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许多学校也引进了相应的教务、教学管理系统。教师们不用填写纸质表格了,但需要填写线上表格了;许多线下会议取消了,但却同样需要线上刷会议视频。这些软硬件系统本应是帮助师生提升效率的工具,但却成为了限制效率的枷锁

第二、数字化工具应用不足

在传统观念中,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之一便是借助工具来提升效率,而非单纯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分,再安排更多的人手去落实新的管理要求。事实上,这样反倒会加重学校中层干部、一线教师的管理负担。

因此,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落地以及推进,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校长会注意到,部分学校由于面临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等难题,学校数字化工具应用效果不佳,因此也导致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第三、不重视教育数据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数据”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借助智慧校园的软硬件系统,对学校教务、教学数据的采集,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对数据做出分析,为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提升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多面减负。

但在实际行动中,由于缺少数据思维,许多管理团队对于数据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数据本身,并未加以关联,而这样数据的价值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这样的数据思维下,仅仅是将纸质的表格,搬到电脑上而已,并未有任何区别。

另一方面,缺乏合适的教育数字化产品对数据进行分析,也是校长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一位北京中学校长在一次调研中就曾提出问题,学校内部系统积累学生大量数据,每年大约20多万条数据,对于基础数据,后期能否智能化,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知识点题目的智能化推送。

文章图片4

构建“学校大脑”

数据和产品是关键

正因如此,对于学校来说,若想避开精细化管理中真正存在的误区,实现学校治理效率的提升,便要通过对学校教学、教务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搭建“学校大脑”。通过学校的这个“数据大脑”,为校长及管理团队提供决策参考,最终实现学校治理效率的提升。

“学校大脑”,是借鉴“城市大脑”的核心思想,沉淀、打通大数据,建成一套完善的由“神经 末梢(感知层)”“神经网络(传输层)”“脑核、皮质层、小脑(决策执行层)”组成的“感、知、用”架构。“学校大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无感沉淀,自动形成丰富、清晰、多维度的数据资源,以进行即时分析、诊断、预警、监控、评价、反馈并提供管理、学习、成长支持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是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的解释。

不同学校的学情虽然是千差万别的,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和学校的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教务、教学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分析,便能够找到相应的规律,从而产生真正的因材施教。

事实上,这也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时任江苏教育学院教管系副主任刘五驹曾撰文解释,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的基本教学规范,并用制度把它相对固定下来,从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目标。

在当今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最关键的两个点:一是校长及管理团队的数据思维;二是学校的各种数据能够流通,并通过数字化产品形成决策建议,作用于管理实践。

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向校长会表示,可“帮助教师每天节省半小时”。其采用的方式便是,通过搭建智慧化校园的架构,依据系统所反馈的管理数据,提升决策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多面减负。

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讲话中提到,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重点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充分赋能、有效公共服务、扩大国际合作四件事。

校长会注意到,在前述《意见》中也提到了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部分,并提出了学校可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建设一批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教研室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常态化应用。

2.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3.将数字素养培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相关课外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

4.加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全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5.发挥网络联校、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引领作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精准辐射,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数字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

随着政策对于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下一步留给学校们的问题便是,如何真正构建起“学校大脑”,真正实现提质减负,不仅是实现学生的“双减”,也可以为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减负。

实践精细化管理,构建“学校大脑”,数据思维与好的产品同样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