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一)创新制度,提升竞争活力产业学院能

 渐华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创新制度,提升竞争活力
产业学院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新组织机构,关键在于产业学院的体制和机制。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可促进“校、企”间的优势融合,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品质提升。产业学院是“校、企”间的利益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保障了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学院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了“校、企”之间融合力,保障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质量。产业学院主要实现以下创新:一是国家层面的法律与政策的创新。从法律上规定产业学院的股份权限、管理权限,确定其组织形式;从政策上赋予参与产业学院的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产业学院与传统的院系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企业在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决策权,提升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二是采用权责对等的原则,创新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构建产业学院的管理董事委员会,管理董事委员会成员由“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四方成员组成,确保产业学院管理的协同运行机制,增加行业、企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三是实施优势资源综合,形成合力。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实现产业学院的成效性和发展性。
(二)构建协同机制,提升专业内涵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主要目标是提升新型制造业竞争优势以及打造现代化、高端化的服务业。这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能力要求,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须对学生加强目标意识引导,按照需求,不断修改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内容体系、实践操作能力等,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入,实现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形成独特的专业内涵。为此,首先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四方之间的广泛参与机制,构建专业群的动态课程体系标准开发机制,确保“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四方均积极参与到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评价的全过程中。同时,积极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学生向职业技能应用型发展,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其次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联动信息化评估机制,多维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以此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成长,增强产业学院专业的内涵发展。最后以长效为目标,建立毕业生后续服务跟踪机制。学生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会面对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做好后续服务跟踪,避免或增加类似问题,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扩大专业内涵建设。
(三)优化资源,提升发展价值
整合“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四方的人、财、物等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是产业学院提升价值的基本策略路径。需要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构建产业学院的科学投资分配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人事安排制度、教育运行制度等相关制度,进行资源整合,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同时,构建“校、企”合作的师资团队建设机制。一是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项目、产品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理论能力和科研项目开发能力;三是发挥产业学院的资源平台,构建资源进入产业学院的渠道,实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资源共享,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科学使用,提升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产业学院依托于产业链,因此,人才培养直接与产业需求进行对接,具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区域产业,是区域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孵化基地,可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增强就业能力。这是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表现。
(四)拓展领域,延伸服务优势
实践证明,在科研能力领域,产业学院利用自由的财务权限,组建自主的工匠技能工作室、教授科研创新工作室等,推进交叉学科融合的建设,实现跨学科的技术研究,研发引领性的核心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积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服务社会领域,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一是积极将科学研究成果转换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强化“产、学、研”的无缝对接;二是加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时间和强度,推进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职业教育研究《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及提升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