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田流的成本控制 第五篇【如何在量产前进行成本企划,保障利润以对应客户的报价】

 tftmtgh 2023-02-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第五篇:对应客户报价
在之前的系列里,咱们简单介绍了丰田和电装等日企的体制和供应商管理等内容。
本次我想结合实际经验,跟随时间轴介绍一下量产前对于成本控制的流程和手段。
先从对应客户报价开始。
首先一款汽车从研发到上市会经历几个大的节点,有RFQ0DR1DR2DRCV1ASOP等环节。
RFQ表示 Request For Quotation,对应报价;
DR表示Design Review (设计评估)0DR是初级评估,1DR是中期评估,2DR是最终评估;
CV指模具确定,生产线不确定;
1A指模具和生产线都确定;
SOP指最终量产。
对于企划来说,在量产前的成本改善至关重要!
图片
因为大规模量产以后生产线和零部件都完全确定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生产任务,改善成本的代价太大。
所以能否达成利润目标,就取决于企划对量产前各项信息的把握以及成本递减的实施力度。
以电装为例,作为丰田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从时间流程上说,电装的企划部门从报价阶段会第一次接触到新款车型的信息。
现地丰田汽车(如:一汽丰田/广汽丰田) 会对于一级供应商发出报价需求(RFQ),把图纸(草图)和式样要求发来,要求各个一级供应商在2周内报出售价。
接到报价后企划部门会联络设计部门,根据客户的图纸和式样要求,给出部品表,方便企划部计算部品费。
图片
例如: 丰田发了一款仪表的报价需求,设计根据仪表的图纸和式样要求,给出仪表的零件构成。外装部品有指针,表盘,玻璃罩,视窗架等等,电子部品有集成线路板PCBCPUICLED等等。
企划根据各个部品的数量,型号 (电装赋予部品种类来区别) 计算整个仪表的部品费成本。
每次部品表中会含有大量的既存 (使用过的) 部品,根据现在的购买价格就可以计算。
如果部品表中含有新规部品(例如从来没买过的LED) , 按照正常的流程,是需要电装的采购部门找电子供应商询价,但2周时间的纳期,显然无法完成报价,此时需要联络日本企划来帮助提供日元或美元等国际采购价格,然后根据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
因为报价的对象基本都是未来3-5年后量产的车型,所以使用的汇率也会考虑近年的波动趋势来做多个方案。
找设计出部品表并计算部品费大约花费1周的时间,因为部品费占整体成本的约60%,所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图片
计算部品费的同时,企划还需要计算加工费。加工费分成前工程,回路后工程和组装后工程。
前工程也称SMD,是指机器进行素子的实装,往集成电路板PCB上贴装IC,DI等素子。
回路后工程指PCB切割,对基板做焊锡膏涂装,防滴材涂装。
组装后工程指最后的纯手工的组装工程,打螺钉,扣盖子,外观和性能检查等作业都在这一步完成。
企划在计算部品费的同时,会需求生产技术部门,根据日本电装设计提供的式样要求,报出加工工数和设备投资额。
前工程生产技术估算机器实装的工数和设备投资,后工程生产技术估算回路以及组装后工程的工数和设备投资,治具费。
如果为了组装某款仪表,买进了一个设备,只能适用于这一款产品的话,需要把这个设备全额都折合到成本里面。
图片
一款汽车的生涯是5年左右,所以 设备费=设备投资额/5/12/月产量,就能得出平摊在一个产品上的设备费。
如果该设备能适用多款产品的话,设备费=设备投资额/5/12/月产量之和,我们可以得出使用这台设备加工的所有产品的平均设备费。
在会计中设备超过1万元时属于固定资产,按照10年折旧,在财务的收支账本里平摊在10年里,但企划计算的产品利润里按照5年折旧。

治具是指只能适用于这一款产品加工时使用的工具。

例如,制作圆珠笔时,最后需要把笔杆和笔帽插在一起,那么为了方便插在一起,需要买一个固定笔帽的治具来保持笔帽方向一致,那么这个治具一般只能适用于这款笔帽,换一种笔帽就固定不住了,这就是治具。

显然治具一般不存在共通性,在电装按照2年折旧。这是因为,一款车的生涯寿命是5年,但2-3年时会有小型改款,这就导致很多零件形状变更,治具无法继续使用,需要重新购买治具。

所以无论是设备还是治具,按照自己公司的生产模式,生产周期,准确地平摊到1个产品上就可以了。

图片

除此以外还有间接费。

它包含两部分:对加工费的间接费和开发费。在电装集团指间接支援生产的部门,如生技,品保,采购,物流,保全都是间接部门。

他们产生的费用很难定量化的平摊在某一个产品上,所以是通过提前计算各个产品的间接费率,用加工费乘以间接费率,得出对加工费的间接费。

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电装的思路是,一个产品加工费越贵,那么间接支援的费用也就越贵。

贩管部门是人事,企划,总务等部门,它们的业务支援着全公司。

贩管费也是一样的思路,用制造成本(部品费+加工费+间接费) 乘以贩管费率,得到贩管费。

贩管费分为TDE贩管费,DICH贩管费,Royalty (商标使用费),它们都是通过费率计算出来的。

特别是商标使用费,因为每件产品都打印着Denso的标志,所以需要支付日本本社商标使用费。Royalty= (售价-CKD部品费)*5%

图片

在短短2周的时间里,第一周企划需要完成整个产品的利润情况。

在第二周需要召集DICH营业部,日本企划,日本营业,开一个四者会议。共同商议此次竞标的规模,争取订单的必要性/紧迫性,预测竞争对手的报价,自己的成本和利润率等报价的方针等内容。

达成四者合意后,正式通过DICH营业报价给客户。

如果能中标的话,大约2周-1个月后,客户会发行“接受联络书”,通知供应商该产品正式中标,请开始准备生产。

这时售价已经确定,企划开始着力于改善这款产品的成本,直到量产前使用各种手段确保能达成当初四者合意的利润目标(利润率)。

所以成本企划的主要工作就是争取未来的订单,中标后不断改善成本这两项。

图片

到此为止就是报价整体流程。

我们可以看到,从收到RFQ到提交报价只有短短2周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在这个阶段去改善成本 (例如更换供应商,寻找新供应商报价等),因此这个时点往往才是最能体现一个企业控制成本水平的真实体现。

一个企业如果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新订单,说明它的成本控制做的到位,也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熟悉汽车的朋友们肯定了解,一款汽车的生产和销售生涯一般在4-6年左右,例如威驰/雅力士这样的经典车型可以达到10年,但例如一汽自主品牌的骏派A70/D60由于销量不好导致上市1-2年就停产。

像雅力士这种销量超过预期的车型,实际销售数量远远超过当初的企划数量,在成本计算中由于数量增加,设备投资,治具,开发费等固定费用被平摊的越来越小,导致各个产品成本越来越低,丰田就可以通过数量优势来要求下游供应商配合定期改定,降低售价。

丰田从下游供应商的采购价降了,自然就容易降低整车的售价,导致销量变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图片

反过来看一汽自主品牌,销量萎靡不振导致平摊在各个产品的固定费用偏高,供应商亏本运营,自然就无法配合一汽整车厂的定期改定要求,终端售价迟迟不下调,也就导致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在18-19年时我担当长安汽车的仪表时,有一款汽车叫CS95,由于和广汽传祺GS4几乎同时上市,且GS4的销量每月能过万,所以长安的领导盲目的认为CS95也可以达到同等销量。

要求所有供应商加大产量,也加大了订单量,结果市场反响不好。每月只有300-400的销量,下游供应商都发生了赤字,一级一级的向上游申请补偿。

当时电装也发生了多余的仓储费,未折旧的设备费等向长安申请了赔偿。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准确地把握产品的定位和销量有多么重要。

图片

下期我跟随时间轴继续浅谈到量产为止的企划和成本递减活动


连载更新中,请持续关注!

图片


由浅至深排序为:初、中、高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