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之殇:不过半月,拼死的淞沪会战如何变成了南京大溃逃。|抗战系列

 张洪清 2023-02-03 发布于北京

兵败如山倒,

胜负往往在一瞬间。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仅是一念之差,拼死向前的烈士可能也成了落荒而逃的胆怯者,

凶猛的兽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羊。

淞沪会战,历时三月,伤亡30万。

南京保卫战,伤亡30万,历时12天。

同样是失败,颠覆的抵抗和狼狈的溃败却是天壤之别。

淞沪的30万主要是军人,死在了拼杀的路上。

南京的30万有军还有民,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下。

图片

在批判日本万恶行径和反思战败经验中,还有第三种思路,就是是什么心理上的崩溃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南京保卫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没想清“功效”的遮羞布。

从形势来看,南京此时无险可守,上海一失,南京已成死地。

可是这是国都,直接撤退太不光彩,国民党决定进行一下短期的、象征性的抵抗。

图片
国防部撤退后,主动留下驻防后又撤退的唐生智。
这是我们第一处莫名心理自慰:战败者还谈什么面子?
从一开始南京保卫战就在战略和战役层面都没道理可言。
从制定作战计划之始就注定了或覆灭或溃败的结局。
1937121日,日军将劝降书递进的时候,我们的军队是没回复的,俨然一副要与南京共存亡的架势。
可是开始攻城后,我方军队迅速被击溃,击溃后又坚守了8天,决定撤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缓过劲儿来,恐惧和怯懦占据了心理,混乱就开始了。
国军的撤退成了溃逃,成了四散逃命的残兵,
在唯一能撤离的关渡口,汹涌的人们死命地争抢着为数不多的船,挤不上去的人被自己的同伴踹了下去。
在出城的城口,乌压压的人群中踩踏四起,被汹涌的人流活活踩死。有一个被埋到人堆里的士兵,他在快要窒息时拉响了插在胸口的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堵在出口的士兵都同归于尽。
伟大和弱小,
无私与利己,
勇敢与胆怯,
热血与恐惧,
这一切品质与劣根可以同时存在在同一批人身上,可能在瞬间做了颠覆反转。
这是值得思考的。
是什么力量让大家聚集在一起,誓死抗争,
又是什么让投降的浪潮洪水般倾泻?
说到底人都不想死,
但是人可以不怕死。
可以去死,
但不能死得不明不白,死得不值得。
若有同伴一同赴死,若为了更高的使命,
许多人还可以死得坦然,死得其所。
日军第 16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记录了中国军队的最后时刻:“(中国守军)是以 1000 人、5000 人、10000 人计的群体(自行投降),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他们己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
城破没来得及逃走,投降的部队有10万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死于接下来的“大屠杀”。
这些投降的人决不是真的贪生怕死的鼠辈,
只是在倾倒溃败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希望与信念全然地破灭了,绝望充斥了头脑,他们由战士变成了蝼蚁。
恶魔般的敌人不是我们能选择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希望破灭的尽头如何燃起作为人最后的斗志。
主动请缨留下的唐生智,相信他开始是想做个与共存亡、杀身成仁的英雄的,可终究难抵他弃城逃亡的事实。
南京,成了地狱。
图片
侵袭进来的恶魔笑得狰狞而肆意,
他们说:看啊,这些无知的可悲躯壳,杀死他们的肉身与灵魂一同覆灭吧。
当然,与溃逃同时存在的是南京保卫战中誓死拼杀的英豪,太多人拼死守城,战至最后一滴血。
不怕死的抗战是存在的,空洞茫然地放下武器也是存在的。
懦弱与勇敢同在,
黑暗与光明并存,
承认胆怯,看到黑暗。
之后变得勇敢,奔向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