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时光的烟尘,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重重叹了一口气,端起那年春天用新鲜的松花酿出的美酒,一饮而尽…… 独斟独饮,却无丝竹绕梁。他想起了怀才不遇、时官时隐的过往,山中多少事堪回首,月下几多人成追忆,唯有不尽的伤感,在斟不满的酒杯中,在浇不化的块垒里。 松花酿酒,笑他半纸虚名…… 张可久长叹一声,隐入苍茫的书册里,等着后人来与他对饮,隔着无垠时空,唯有知音可以邀约。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其实,那些秦宫汉阙,看似永固的山河,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主人,在张可久看来,不如诗书,不如山村,不如明月清风,不如饮酒品茶……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数量之冠。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诗酒。据载,张可久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曾做过桐庐典史,后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至正八年(1348年)犹在世。一生不遇,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春思十五首 元 张可久 …… 云萍浪梗,杨花心性。 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一样离情。 搊锦筝,合凤笙,无心闲听, 为相思玉人成病。 云屏几宵?华青一觉。 翠管声乾,青写信杳,玉蕊香销。 苏小小,张好好, 千金买笑,今何在玉容花貌? …… 读张可久的词曲,恍若听到他的浪子心声。萍踪山河,他也知不过是半纸虚名,看似万里修程,不过是一样离情。他也有红颜知己,也曾流连秦楼,他也叹息:苏小小,张好好,千金买笑,今何在玉容花貌? 何止玉容花貌,连那些追怀她们的文字,也日渐被灰尘湮没,慢慢少人知。 记游怀古、赠答唱和,写景状物,卓有风神……张可久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基本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中吕·卖花声 元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是张可久非常有名的一首曲词,小时候读,只是觉得豪放悲壮,如今再读,却沉吟再三,不忍卒读……寥寥数语,写尽了战争的残酷,也写尽了生民的艰辛,就如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样透着悲天悯人的余音。 这一声长叹,与其是说他独自喟叹,不如说他是为天下读书人而叹。读书人若只解训诂,又如何从煌煌史册中,读出生民的血泪?就如他写的《凭栏人》: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南唐后主曾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哀叹的不过是自己的江山,却没有想过他治下的黎民。他的才情固然超卓,却很难与张可久共鸣。 秦楼月 即事 元 张可久 山童说。清霜一夜芭蕉折。 芭蕉折。梅花开也,满湖风雪。 墨痕碎碎题诗叶。玉英棵棵丁香结。 丁香结。忍教孤负,小山明月。 元代220多位作家,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张养浩、乔吉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张可久不同,他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在一些元曲选本中,他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 金字经·百年浑似醉 元 张可久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 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 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元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 闲倚平山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 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 吹恨入沧浪。 时光浩淼无涯,百年算得了什么?能有如此胸襟,自不把个人得失萦怀心上。他醉卧东山,闲看秋城,想起了当年的一些人一些事,那是谁家女子: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古今无限人,早已被时光消磨尽,能够留在心底的,也只有淡淡的几个身影而已。 他的散曲风靡一时,就连当朝皇帝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人月圆 春日湖上 元 张可久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 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 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人月圆 春日次韵 北曲聊乐府续集吴监 元 张可久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 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 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如玉人何在?少年已老朽。几多有情无情,也不过是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恍若金玉之声,在阒寂无人的山间回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