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山道教的养生术|行气

 追梦文库 2023-02-04 发布于天津
道教养生术是道教继承和汲取传统的养生方法,在内修外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以求实现“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目标。
图片

茅山道教的养生术

茅山上清宗坛是道教养生术的发源地之一,葛洪的《抱朴子篇》、魏华存的《黄庭经》、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等著作为道教养生术的发展奠定了较完整的理论基础,也使道教的养生思想逐渐系统化。随后道教中著名道士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司马承被所著的《坐忘论》等理论著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道教养生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养生方法。

图片

茅山道教上清派认为:“人神相通,神在人身中”,人通过坚持不懈的修炼,最终就可以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

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被认为“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每个人都禀天地之灵气以生存,只要精明通悟,学无滞塞,人人都有长生成仙之可能”。

图片

为了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上清派认为需修炼诸种养生之功,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存思、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神丹、药饵服食、符篆、斋醮等等,社会上流行的种种养生之术统统被道教加以吸收和发挥。今择茅山道教主要的养生术“行气”浅谈。

行气

行气亦称“服气”、“食气”、“炼气”,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为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于“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该法初见于战国,与房中、服食同为当时方术三流派。

图片

葛洪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行气的方法甚多,具体程式不一,但原则大致相同。要求行气时:凝神净虑,传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

轻,指呼吸轻细。

缓,指进出气舒缓。

匀,指呼吸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

长,指呼吸之间隔时间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心数三十、五十乃至一百二十,方徐徐吐之。

深,指闭气时使气渗进脏腑百脉,渗透组织深部。

图片

据称炼气既久,可达到鼻无出人之气的最佳境界,如婴儿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气又辅以导引按摩。导引,即以力引动肢体,作俯仰屈身运动。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之经络穴位,以求筋骨舒展、血脉流通,使行气更见成效。行气方法甚多,这里仅介绍陶弘景的六字诀。

图片

陶弘景认为: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咽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咽,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咽。

图片

1.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道教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情怀,道教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