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ntshang 2023-02-04 发布于广东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提前一点讲,为啥呢?因为咱们所有学中医的人,都特别重视中医学的四大经典,四大经典是啥?《黄帝内经》、《难经》、《神龙本草经》、再加上《伤寒杂病论》。咱们今天因为学习桂枝汤,麻黄汤这两个方剂,现在先简单的简述一下伤寒论的一点常识。
最后,要讲到这个桂枝汤治疗疾病的主证,再加上桂枝汤兼证的几个方剂,大概有七个方剂的样子,这个麻黄汤的主治证,再加上它下面附属的兼夹证的四个方证好不好?

首先我们知道《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公元200年到210年,这个张机,姓张,名机,字仲景,就咱们现在说的,这个张仲景所撰写的这本书。
这本书总结了汉代以前(医家)治疗外感病的经验,后来这个书就让这个王叔和,也是个医学家,他把这本书分成两部,一部为《伤寒论》,一部为《金匮要略》,咱们主要介绍这个《伤寒论》,《伤寒论》这本书一共有397条文,统计下来有112方,有的说113方,用的药有93味。

《伤寒论》这本书开创了辨证论治,里面的药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简,大部分药方这个君臣佐使,分析非常明确,疗效非常可靠,往往就是开出去一两剂就会见效。所以说咱们应该把《伤寒论》弄的明明白白的,对吧?跟谁谈起来,就是你学过《伤寒论》,这个问起来的话,你就知道后世说的六经辩证,主要就是《伤寒论》的这个辩证思路。

咱们今天先说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上的第一个方剂,太阳病的提纲是啥?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再说就是凡是这个太阳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头疼,脖子强(jiang),脖子僵硬,不舒服,而且是怕冷,脉象是浮的。
如果是这个中风症,中风的话,就是啥,就是桂枝汤证的话,他一定是有这些病症,要加上啥了,脉象浮缓,缓就是他是中风了,那他咋办?就还同时伴有微汗出,这个就是桂枝汤症。
麻黄汤症是全身关节疼痛,伴有咳嗽、气喘比较重,恶寒也比较重,脉象是浮紧的,它两个主要就是这样的,就是后人把它说成是无汗不得用桂枝,有汗不得用麻黄,用有汗,无汗把它两个鉴别起来。
先说桂枝汤,桂枝汤有五味药组成,第一个是桂枝,第二个是芍药,另外还有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 《伤寒论》成书那个时代他是不分白芍,赤芍的,咱们现在都是用的白芍。
药物剂量,一般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7枚掰开。桂枝汤在临床上用的是非常广泛,只要有这个风寒表虚证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它。

接下来就是兼证,他第一个兼证就是除了有汗出恶风以外,还有这个头项,就是脖子,好像落枕一样,非常的僵硬不舒服,这个情况就要加葛根,就是原方的量不变,再加上葛根12克,这个在书上讲,就是这个项背强(jiang)几(shu)几(shu),就是这个方子来用。
第二个,就是这个容易咳嗽气喘的这些病人,可能平时是没发作,现在有这个太阳中风证,这个中风指的是外感风邪,他出现了汗出恶风,咳嗽气喘,那就是桂枝汤,再加上厚朴、杏子,组成了个新的方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个就是治疗桂枝汤证兼有喘证。
接下来第三个,它是桂枝汤表虚证兼营气不足身疼的,就是气血不足以后,又引起了全身疼痛的,原书上的方名比较复杂,现在改成叫桂枝新加汤。原书上写的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汤原方,加上芍药,这个量原来用9克,现在用12克,大枣原来是用12枚,现在是用这个7枚,人参用6克。气血两虚以后,引起来的全身关节疼痛,这个用桂枝新加汤,桂枝新加汤这个名字简单好记。
第四个是兼胸满的,胸满就是胸阳不振以后引起来的,除了这个汗出恶风这些症状以外,尤其是,这个胸中满闷不舒服的时候,桂枝去芍药汤,就是桂枝原方把芍药去掉,那这里这就剩下啥了,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你看它就是温振辛阳了,大家都知道桂枝合炙甘草(桂枝甘草汤)是温镇辛阳的一对药。
第五个,除了上面讲的这个兼胸满证,另外还有胸阳不振,这个病情而且是进一步,胸满的时候,还伴有恶寒,就是胸阳也虚了,胸阳虚了,心阳虚了,心阳虚了以后,就是桂枝汤,去掉芍药,加上附子,以温振心阳,一般情况下,这个桂枝汤原方,去掉芍药,加上熟附子9克,以温振心阳。
第六个的情况,这个风寒表虚证,就是桂枝汤主之,如果阳虚的很厉害,表虚不固了,心阳也不振了,那么他就会汗出特别多,而且汗出以后还怕风,小便也不利索,四肢有点痉挛,就是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这个叫桂枝加附子汤,就是桂枝汤原方加上附子9g。主治这个卫阳虚,表虚兼漏汗证出汗不止的这个。
第七个是兼脾虚水湿症,就是说除了有桂枝汤的症状以外,还兼有心下微疼,心下微疼,就是咱们指的胃上,胃上不舒服,胀满,或者这个温温欲吐,小便不利,这就说明是水湿停于心下,这个心下基本上咱们理解就是胃,这个咋办?这个就是桂枝加白术茯苓汤。

以上主要是桂枝汤本身的主治病证,以及桂枝汤的兼夹证。兼夹证强调的就是下面七个方子,那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还有这个桂枝汤加附子,组成了新的一个方子,叫桂枝加附子汤,还有第七个就是桂枝汤原方里头加白术茯苓,叫桂枝加白术茯苓汤,上面这些东西,看起来比较复杂,大家慢慢的这个理解一下,咱们今天主要是掌握这个。

紧接着下来咱们再讨论学习这个麻黄汤,麻黄汤证这个在《伤寒论》上叫太阳伤寒证,麻黄汤有四味药组成,有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它主要的症状是发热恶寒,头疼、身疼,腰疼,骨关节疼,无汗而喘,脉象浮紧,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这个麻黄汤发汗比较厉害,所以说他也有禁忌症,禁忌症就是表虚的不能用;咽喉干燥的不能用;淋家,淋家就小便疼痛的,这些不能用;疮家,就是这个红肿热痛,长疮疡的这个不能用;还有这个衄家不能用,就流鼻血的;亡血家,就是一些失血证不能用;再一个,就是经过反复发汗的,伤了表阳的,伤了胃气的也不能用。
他的禁忌症是非常多的,桂枝汤也有禁忌症,你比方这个风寒表实证不能用,疮家不能用,酒家不能用,呕家不能用等等,咱们都得掌握一下。
现在返回来再说这个麻黄汤的兼证,第一个,麻黄汤除了风寒表实这个以外,它特别兼有头项强(jiang)痛,不出汗的时候,这种情况,张仲景又出了一个方子,叫葛根汤,葛根汤实际上就是麻黄汤加桂枝汤,又加上这个葛根。就组成了葛根汤,一般用量是这样的,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7枚掰开,这个方剂,是治疗风寒表实证,兼有项背强(jiang)几(shu)几(shu)。
第二个,上述症状以外,还可以兼有恶心呕吐,下痢,就是葛根汤,又加上半夏,叫葛根加半夏汤,治疗这个风寒表实证兼有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这些情况,书上讲的呕就是呕吐,利就是下利,在古代的时候下利就指的是咱们的腹泻,广义的下利还包括了便下脓血,狭义的下利主要就是腹泻,大便如清水,或者完谷不化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叫下利。
第三个,就是除了风寒表实证,还兼有里热烦躁症,这个就是麻黄汤原方主治的主证,还兼有心烦,这个大青龙汤,是由麻黄12克,桂枝6克,质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5枚掰开,石膏30克组成。这个大青龙汤是个发汗峻猛的方,用的时候也要特别小心。
第四个,兼水饮咳喘证,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小青龙汤证,它实际上就是外有恶寒发热,头疼,全身关节疼这些风寒表实证,里有咳嗽气喘,吐清痰涎,就是表寒里饮证,这个小青龙汤在临床用得很多。它主要是治疗风寒,实喘症,有麻黄9克,芍药9克,干姜9克,细辛3克,桂枝9克,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咱们常见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兼有里饮证,就是咳嗽气喘,吐清稀痰涎,这个方子比较好。

今天简单的说了一下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以及他们各自的兼夹证,《伤寒论》比较复杂,所以一点一点学,今天还是强调,这里头主要是桂枝汤,用于风寒表虚证,麻黄汤用于风寒表实证,这是关键,抓住这个,下来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个人怎样用些这方剂。
我记着,我大儿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发热了,汗出了,还伴有咳嗽,这个当时我认为就是风寒表虚证兼咳嗽,最后就用那啥,桂枝汤加上杏仁厚朴,加上紫苑冬花,用了两剂以后热也退了,这个咳嗽也缓解了,就是桂枝汤,用得比较多。
风寒表虚证的容易感冒,当他这个感冒好了以后,容易复发,感觉没有好利索,经常性的反复感冒,那么咱们就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临床上证明它是益气固表,解肌调和营卫的方剂,疗效是很可靠的,这个方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非常频繁,希望大家研究学好。
麻黄汤,在我这几十年的行医当中,只用过两到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我们单位的,这个人是一个兽医,因为他是北京农林学院毕业的,被分到我们单位上来了,他生病时盖着三床被子还是冷,还是冷的话,咋办,我认为他这是个风寒表实证,就用了麻黄汤加了个葛根,又少加了点羌活,吃了两副药以后就可以正常上班了。
还有咱们群里的一个30多岁的女同学,她是在这个陕北那个地方,靠近延安和铜川之间,她有一次晚上跟我说,她盖两床被子,浑身都发冷,这个头疼,全身关节疼,没有汗,于是我就用了麻黄汤原方给她开了两副,吃了两副以后,这个症状就消失了。
讲的比较多,因为这个《伤寒论》也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大家纠正一下,里头的错别字,或者语音哪些地方不对的话,纠正一下,校勘一下,把它写出来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