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洁:鲁迅其实是一个快活的留学生

 浮生偷闲 2023-02-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一手夹烟,一手叉腰的周树人

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与许子东老师描述的颇为相似:

“一个孤独的人,一个孤高的灵魂。去世的时候只有七十几斤,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经济遗产,却有很多人去研究他,这就说明他的心灵的历史最能够概括现代中国的历史,找不出另外一个人有我们所讲的复杂性。”

对于如此复杂的人格,我们关注的却永远只有那么几件事:他曾去日本留学,因为“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是一位思想深刻而又文笔犀利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在今天经常因为“这句话不是我说的”的表情包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

而在日本仙台市博物馆就有一尊鲁迅雕像,那是“晚年的傲岸睥世的鲁迅”,与我们印象中的他别无二致,却与在日本生活的那个快乐的“洋学生周树人”相去甚远。雕像旁有一尊高达4.5米,重约10吨的鲁迅纪念石碑,碑名由郭沫若题写,建于1961年,“是中日两国尚未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互相敌视的年代”。

受陈晓卿之邀,李洁为一部再现日俄战争的4集纪录片撰稿,为了发掘出史料上未曾记载的东西,他三次东渡日本,置身历史的现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周树人,日本人口中那位快活的人。

图片摄影:沙飞

快活的留学生,周树人

(本文摘自李洁著作《晚清三国》)

日本人的胜利,让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就读二年级的大清国留学生周树人也有了另外的打算。周同学是当地不多的外国留学生之一。

周树人,是上一年,即日俄战争在满洲全面开打以后的1904年6月,申请进入来仙台学习的。在此之前,他是东京弘文学院的学生,再之前,他是大清江南官立陆师学堂附属矿务铁路学堂的毕业生。派他以官费东渡日本的,是江南督练公所,即清廷为督练新军而在各省新设的军事当局。也就是说,他是从当地的军校毕业以后,以准军人的身份被派到日本游学的。

“弘文”是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专为大清留学生创办的一所速成语言学校,学期两年。鲁迅那一届快要毕业的时候,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鲁迅在1923年8月21日发表的小说集《呐喊》自序里,说过他选择学习西医的动机,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还为了“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他认为,年仅37岁而殁的父亲的病是被中医耽误的,而未来做个军医,则显然与这场战争有直接的关系。学西医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他“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源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于是,他没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东京,而是一个人申请到日本东北的仙台就读医学。用他的话来说,他选择了“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

话既至此,又不能不提那位饱受诟病的大清驻日大臣杨枢了。鲁迅是1904年4月从弘文学院毕业的,5月20日,杨枢即亲笔为大清国人“周树人”给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山形仲艺”写了推荐信,证明该同学确系毕业于弘文学院的前江南陆师普通科的学生。

杨枢的本职工作当然不是介绍本国留学生到哪所学校求学了。有关他在日俄战争期间的职责,本节之后单说。但他确为祖国的学子做过很多鲜为人知的工作,亲笔为他或许根本不认识的浙籍留学生周树人写推荐信就是一例。顺便说一句,杨大人的正楷好得如同字帖,令人难以置信!

图片

大清使署驻日最高代表杨枢,特别为清国人“周树人”,给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山形仲艺”写入学推荐信。

得到大清驻本国最高代表的推荐以后,山形仲艺校长立马复信杨枢“殿下”,不仅同意周树人入籍本校,而且还承诺免除其学费!山形的书法也好得令人吃惊。明治时期日本精英阶层的汉学水平都很高,笔者也看过一些军政巨子的遗墨印品,但像山形仲艺这般水平的,实属罕见。

6月1日,23岁的鲁迅工工整整地给山形仲艺校长写了两份文书,一份是“入学愿”,即入学申请书,一份是“学业履历书”:

图片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同二十七年九月于本国南京官立江南陆师学堂入学普通科卒业

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同三十七年四月于东京私立弘文学院入学速成普通科卒业

7月,“清国人周树人”的名字出现在了该校新生花名册的最末一列。他是当年仙台少见的外国留学生。

外国人到仙台来上学,成了小城的一大新闻。9月10日,即鲁迅将入学时,当地报纸《东北新闻》刊出一条简讯,向仙台的读者报道一位“支那留学生,清国人周树人氏”将来本地留学,此人“能灵巧地运用日语,是一个快活的人”。

称鲁迅是一个快活的人,这很出乎我的意料。

想象中的鲁迅,本就是一个不满现实的“愤青”,更因孤身一人在日本东北就学,肯定过得并不愉悦。当年日本报章的文字,却在纠正我的想当然。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写道,他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住宿操心”。日本人搜集的鲁迅在仙台的照片、书信显示,在这座当时只有“官衙、学生和军人”的小城镇里,日子过得并不清苦。

他先是在片平丁的一个叫佐藤屋的旅馆居住。当年10月,他给朋友蒋抑卮写信,直感慨此地房租便宜:“今此所居,月只八元”,“日日食我者,则例为鱼耳”,而且“风景尚佳”。但因一位老师觉得那儿靠近监狱,而且该旅馆“也包办囚人的饭食”,认为周树人同学“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所以,两个月后,鲁迅搬到土樋的宫川家。宫川先生的家专门对学生出租。鲁迅与5位同学同居此宅,并曾合影留念,可见心情不错。

仙台不光是座大学之城,更是一座军事之城。与仙台医专相邻的,即日本陆军第二师团的大本营。明治时代初期,日本只有6个陆军师团,按军队序列,仙台排名第二,可见地位之重。

日俄开战后,第二师团被编入第一军,是最早进入战场的日军主力之一,师团长西宽二郎大将也因一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刃战——弓长岭夜袭战而名噪一时。战争期间,第二师团大本营一直有人留守,而从战场转运回来的重伤员,也源源不断抬回仙台。所以,置身于民族主义气氛空前高涨的日本人中间,血气方刚的鲁迅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日本东北大学的前身,即仙台医科专门学校。2016年5月19日下午,在该校的校史室,我从容地读完了该室常设的“鲁迅和东北大学”展览。上述的大清驻日公使与该校校长的通信等复制件,都是我从那儿第一次看到的。

图片

第一次看到的还有几张鲁迅与日本同学的合影。其中与4位同窗的合影尤其让我感到新奇!5位学子,戴着同样的学生帽,衣着却各不相同,两位穿和服的坐在前,穿制服的3位立在后。鲁迅站在后排左侧,手里却像拄着一把军刀。我仔细盯着一会儿,才确定他拄着的不是军刀而是一根手杖。

照片说明称,这是1906年3月,他们在一番町吃了甜食以后到照相馆拍下的写真。军刀是军人的标配,学生不配。鲁迅独拄手杖而“写真”的旧影,让我联想起他的同乡兼光复会的同志秋瑾女士身着和服手持倭刀的那张留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