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418:《越绝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亘心为上 2023-02-04 发布于安徽
就业以及

晚上央视一套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识读《越绝书》。《越绝书》,从名字上,很容易想到这是一本关于越国的书。那是什么类型的书呢?

要说这部书的地位,有“一方之志,始于'越绝’”的说法。这就是说越绝书是中华最早的方志。正所谓“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写,并为此建立了国家方志馆。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江浙地区(长三角地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历史典籍。但一直以来却有许多问题,众多学者对此的研究既莫衷一是,也无法定论。就比如此书的名称、作者、卷帙及写作年代,至今还没有一种明确的说法。目前的学界也只能讲是在众说纷纭中坚持不断研究、不断商榷,争取达成一致共识。

先来聊聊这部书的名字。

书名《越绝书》,“越”字自不待言,关键这个“绝”字不好理解。陈桥驿先生在《点校本〈越绝书〉序》中曾罗列了3种观点:

(1)将“绝”解释为“断灭不继”;

(2)将“绝”解释为“绝笔”的“绝”;

(3)释“绝”为超群绝伦.

这三种观点各自有各自的视角和理由,但一直以来没能让大多数学者形成一致共识。

明代学者杨慎曾说:“越绝二字,尤非解者。曰'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内能自约,外能绝人,故曰越绝’。又曰'圣文绝于此,辩士绝于彼,故曰越绝’。二说似梦魇谵语,不止齐东野语而已。”(《杨升庵全集》卷十)

在现今中华书局出版的《越绝书》中,编者说这个“绝”字应该有如下几层意思:

一是空前绝后。句践作为夷狄之君而“率道诸侯”使“中国侵伐,因斯衰止”的旷世功业,特别是他二十年如一日“躬而自苦”,立志复国的信念和意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是绝笔,“圣文绝于彼,辩士绝于此,故曰《越绝》”。孔子作《春秋》获麟绝笔,子贡说齐安鲁的外交活动和对越国兴霸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开战国纵横家之先河,表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三是继其绝笔。“贤者所述,不可断绝”,即对这样重要的时代和重要人物的思想行迹记述下来十分必要,所以“要其意,览史记而述其事”。如果仅限于某一种解释,就不能把“绝”字的意思完整地揭示出来。

再来说一下这部书的作者。

历史上对于《越绝书》作者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子有的说是子胥;有的说是战国时人附益增删而定;有的说是东汉袁康、吴平

在元朝以前的官修书目,都把该书的作者说成“子贡撰”“或曰子胥”。中唐以后的一些学者已经对此提出了质疑。到了明代,大学者杨慎用析隐语的方法认定该书的作者为袁康、吴平,影响甚远。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用了杨慎的说法,这似乎成为定论,但质疑的声音仍然不绝。所以,有关《越绝书》的作者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难以厘清、争论不休的问题。

自杨慎的“隐语说”提出之后,一些明清学者在基本肯定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除了陈垲提出“独'祸晋之骊姬,亡周之褒姒’八言也,不类,盖六朝之先驱也”,传达出《越绝书》可能有晋人所羼的信息外,田汝成从书内各篇的文字风格分析,得出此书“成非一手”(《田叔禾小集》卷一)。

另外,清代学者王鸣盛《蛾术编·说录》中说:《越绝书》十五卷,不著撰人姓名。王充《论衡·案书篇》云:“会稽吴君高之《越纽录》,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也。”今作《越绝书》,似讹。然其篇末云:“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杨慎云:“此以隐语见其姓名也……与康共著此书者,乃吴平也。”此言似确,至云“临淮袁太伯、袁文术即其人”,则谬。既称会稽,又籍临淮;既称太伯,又字文术,任意挦扯,非也。

到了现当代,学者们对于《越绝书》作者问题的商榷主要围绕袁康、吴平展开,但分歧仍比较多。但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里,节目组取了个巧,回避了这些问题,而只以明代杨慎为叙述的人物视角。节目组是想借杨慎来讲述越地绝地反击的前前后后的故事脉络,该处理属于避繁趋简,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除了书名和作者不确定之外,该书不仅有多少卷不确定,成书年代也不确定。在《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期当中,节目组重点是把《越绝书》当中华方志之鼻祖来处理的,也回避了这个棘手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书的价值无可置疑。作为一部奇书,其涉及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虽然词语多奥古,且糟粕不少,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关于《越绝书》就聊到这,朋友们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