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神明存焉,为之纲纪

 庆哥哥呀 2023-02-05 发布于内蒙古

(《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串讲系列)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无心注:天地之气一动一静,运行起来变化莫测,但似有神明存焉,为之纲纪。阴阳之气升而已则降,降而已则升,彰显出年复一年的寒来暑往。
 
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必发生于六合之内。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无心注:天覆地载,四方上下的空间组成了六合,这就是有形的天地。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这是有形天地的运行方向,也是无形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向。在六合之内,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维系着有形天地的存续。

水为冬火为夏,金为秋木为春。气的运行在一年之中,冬始升夏始降,春始出秋始入。有了气的升降,才会有万物年复一年的生长化收藏;有了气的出入,才会有万物一生的生长壮老已。随着气升降出入的出尽循环,产生了古往今来的时间。

按照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可以把一年分为四季、五季、六季。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无心注:按照出入来划分,出为阳入为阴。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春夏为出为阳,细分则春出夏入,所以是阳生阴长;秋冬为入为阴,细分则秋收冬藏,所以是阳杀阴藏。
 
四季中每季最后十八天属土,如果把属土的天数单独拿出来放到一起,就是长夏,就变成了五季,每季73天,对应生长化收藏,分阴阳就是十月历。
 
按照升降来分,升为阳降为阴。把一年分为六个季节,对应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之六气木火火土金水,再分阴阳就是十二个月。
阴阳之气一定是成对出现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阳中有阴,阳气才会升而已则降,才会出而已则入;只有阴中有阳,阴气才会降而已则升,入而已则出。所以必定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只有阴阳之气相感,才能化生世间万物。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无心注:天地之气在升降出入过程中会发生气交,人与万物也是由气交所化生。当六气在天时为风寒暑湿燥火,在地时为木火火土金水,人居气交之位。所以黄帝进一步问:什么是气交?岐伯回答说:位天者为天气,位地者为地气,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所交之处为人所居。所以说:以天枢为分界,天枢之上为天气,天枢之下为地气,天枢为气交的位置,也是人与万物生化的的处所。
 
由于人与万物皆由气交所化生,但气交随时随地都在进行,非常的杂乱无章,所以将明显的、有规律的气交制定成历法,这样梳理就清晰多了。由此制定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历法,每一个节气都是一个显著的气交节点。在这个框架内的四季历,即春夏秋冬,四立与二至二分就是显著的气交节点;五季历,即春夏长夏秋冬,天干所标识的十月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月的初终就是显著的气交节点;六季历,大寒、春分、小满、大暑、秋分、小雪就是显著的气交节点。
 
而这些气交的节点可以计算出来吗?
 
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无心注:一年中气的盛衰决定了生化的结果,而气的盛衰在施用时体现为寒暑温凉。就象最冷时不是冬至而是大寒,最热时不是夏至而是大暑一样,寒暑温凉均盛于四维,即辰戌丑未(见《四时之气及在人之应图》)。
 
所以《大要》才会这样说:因为有了春之暖,才会发展为夏之暑;因为有了秋之凉,才会发展为冬之寒。所以要谨按四维的时间,审察候气的时刻,气的盛衰终始才可以预见。
 
图片

究竟怎样才可以预见呢?这是可以精确到数字的。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无心注:按十二中气计算,两个中气之间相差三十度有余,换算成时间就是三十天多一点。脉气与之相应,同样相差三十天多一点。所以《脉要》里说:春为弦脉,但尚有冬脉的沉意;夏为数脉,但尚有春脉的弦意;秋为涩脉,但尚有夏脉的数意;冬为沉脉,但尚有秋脉的涩意。如果不沉、不弦、不数、不涩,就是四时之气闭塞不通了。
 
按照这个时间刻度来衡量,沉、弦、数、涩过多为病;参见为病;脉去而复来为病;时未去而脉已去为病,时已去而脉未去为病;夏见沉脉、秋见数脉、冬见缓脉、春见涩脉是为反脉,见者死。
 
所以寒暑温凉之气就像权衡,寒暑相对,温凉相望,两两齐等,无相夺伦,才能清静而生化。如果气有变动,或者人为变动,则会苛疾起。
 
关于六气的具体时刻,《立夏随手记‖地支三合》中有详细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