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园食单》:你和哪位历史名人爱吃同一道菜?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2-05 发布于黑龙江

本周我们要讲一本书——《随园食单》,它在我们的国风经典系列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半夜打开这本书来看,或者是半夜听我讲,你的口水就会掉下来。它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而且已经畅销了226年,也就是说,这本书是200多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袁枚,就因为《随园食单》,他载入了史册,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一下,袁枚就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吃货。

这本书里,不仅写了很多特别漂亮的菜名,最重要的是,这些菜名都有对应的烹饪方法。那我是一个不太会做菜的人,但是这个书里面有一些描写实在太引人入胜了,比如说跟美食相关的那些故事。

在这本书里就很容易发现,原来四大美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菜品,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来跟大家说说。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他最爱的是谁?当然是杨贵妃,杨玉环,因为宠爱杨贵妃,他还爱上了一道菜,就叫作贵妃鸡。据说,李隆基经常让御膳房准备贵妃鸡,然后就是为了跟杨玉环一起来吃,那这个贵妃鸡还有一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叫作口水鸡。但我们去看一下史书里面的记载,就会发现这个贵妃鸡和我们熟悉的那种四川红油浸泡的口水鸡,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李隆基的时代,他吃的贵妃鸡长什么样呢?说观之,半汤半菜。有汤水的,这个鸡翅金黄油亮,青笋苍翠欲滴,大葱洁白如玉,香菇幽幽发黑,黄、绿、白、黑相互映衬,让人感觉到特别的清爽和舒适,一看就觉得好饿对不对?

所以我们对照一下说,我们现在吃的那个红油滴滴答的口水鸡,肯定和当年的贵妃鸡区别很大。但它们为什么叫一个名字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打开《随园食单》,发现它记载了一道菜,叫作蘑菇煨鸡,这个很像当年的贵妃鸡,而且蘑菇煨鸡在袁枚的菜谱里面,记录的做法非常详尽,还有两种做法,我们去看一下,这两种做法区别是什么呢?就是那个蘑菇的颜色不一样。蘑菇的颜色不一样,就决定了这两种做法的贵妃鸡,口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到底怎么做,我在这里不剧透,你可以对照这个《随园食单》的菜谱,自己亲自下厨试一试。

那除了贵妃鸡之外,我还要介绍一道菜,它和我们很常见的家禽有关,就是用鸭子来做菜,那谁最爱吃这道菜呢?我们一听这个名字就能联想到,因为这道菜的名字叫昭君鸭。对,王昭君。那昭君鸭有一个传说,因为王昭君是出生在楚地的,就楚国人,她是南方人,所以她吃不惯面食。那她到了北方之后,就胃口一直不是怎么好,那么厨师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粉条、油面筋放在一起,用鸭汤来煮,昭君一吃就非常喜欢,人们就把这道菜叫作昭君鸭。我说完之后,你对号入座一下,这个菜像什么?对,就像我们的鸭血粉丝汤对不对,你看里面大乱炖,粉条、香菇、油面筋,我们经常吃,南京名小吃,汤汁鲜美,风味独特。虽然王昭君很美,但是在袁枚的眼里,这个菜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我们之前就讲过忌乱炖,他讨厌把不同特性的食材混在一起。

那么在袁枚看来,鸭子怎么吃才是最好的呢?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种做法,非常的有营养,也是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食材原本的味道,叫作鸭糊涂。怎么做?用肥鸭白煮八分熟,等它冷了以后去骨,拆成天然的不方不圆的块,就手撕。接下来下原汤去煨它,加盐三钱,酒半斤,锤碎山药,同下锅,然后等到煮烂了以后,再加姜末加香菜、葱花等等,如果觉得汤要浓,再放一点粉芡,在书里的249页,大家详细地去看。我为什么把这个说得这么细呢?我曾经跟一个女朋友共同研制过这道菜,但是后来没有做成功,所以如果你们真的试做了,成功了,留言给我告诉我,我可不可以去蹭个饭?

那么翻开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人做菜的特点,比如书的第一章是什么呢?就是海鲜单,说明什么呢?即便在古人那个时候,海鲜也是非常隆重的,很有仪式感的菜,所以大家也认为海鲜很重要。那在袁枚的记载里,这些海鲜的食材也是很昂贵的,比如燕窝、海参等等这些,那么其中有一道菜名字很优美,令人浮想联翩,也跟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有关,叫作西施舌贝。

你听西施听懂了,可是什么叫作西施舌贝,这是一道什么菜呢?我跟你讲一下,你可能会笑出来,这个舌贝是什么?就是花甲,蛤蜊。关于西施舌贝,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传说在春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借助了美人计,把西施献给了吴王,然后就灭了吴国,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夫差就上了当。但是在天下平定了之后,美人西施的结局是什么样呢?那就众说纷纭了,那么有一种说法是说越王勾践其实后来背信弃义,他也害怕西施这个美人继续动摇自己的江山,就红颜祸水嘛,你看这个锅就让美人来背,所以他就把西施杀掉了,怎么杀的呢?让人拿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绑在了西施的背上,然后把西施沉到了江底,所以西施死了以后,就变成了贝壳类的小生物,它一直在期待有人能够找到它,就吐出了那个丁香小舌,在跟别人说你看快来找到我,我不愿意一个人在这,我好孤单等等。

那这个故事当然是非常传奇,它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是花甲的味道却是很鲜美的,对于花甲,袁枚当然不会放过的。《随园食单》中就这么记载,说西施舌贝这道菜怎么吃?就是把花甲的肉剥出来,然后加韭菜来一起炒,袁枚认为这个是最好的办法。或为汤亦可,就是煮汤也很好,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起迟便枯”,就如果做汤不能煮老了,一旦煮老了,它就非常枯瘦,就不好吃了,注意火候,否则它就不能鲜美。

那讲到这里,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随园食单》,你可能会有一个误会,说袁枚喜欢的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其实不是这样,在这本《随园食单》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朴素的食材,非常便宜,比如说这个书里面记载了一道小吃,叫作锅盔牙子。这个东西,可能很多南方的朋友不怎么了解,但我的朋友是西安人,在西安就常常能够吃到锅盔牙子,那这道美食据说是跟秦始皇有关。

那相传,秦始皇有一个最爱的美人叫作黎姜,黎姜就会做锅盔牙子,其实就是烧饼。那么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时候,他就经常用锅盔牙子来犒劳军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烧饼特别地抗饿,而且又方便携带,你知道秦始皇那个时候,第一经常打仗,第二秦始皇其实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帝王,他是工作狂,常常是飞行办公的,所以我们去看那个秦朝的时候,开通了高速公路,秦直道,而且秦朝的这个马车就是铜车马,八匹马拉,为什么?就为了快,而且他常常坐在马车里面,处理各地来的公文,所以他是一个飞行办公的人。那在行车或者是出征的途中,人如果饿了怎么办呢?得有那种又美味又方便又便于加热的食品,秦始皇的选择就是锅盔牙子。

直到现在,北方常常还会看到街头有人就用一个小摊,然后这个小摊里面就有一个炉子,然后就是在卖现烤的锅盔牙子。如果那个锅盖一掀开,热气腾腾的,还有那个芝麻的香味,你闻了以后也会觉得,这个生活还是非常美好的,就是这种烟火滋味,是让人觉得人间是很幸福的。所以我相信,就是秦始皇自己吃的锅盔牙子,和行军打仗的时候吃的是不一样的。而袁枚所记载的那种锅盔牙子的做法,和秦始皇的时期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它一定精致了很多。因为我们如果翻开《随园食单》,你会看到关于烧饼的做法其实很考究,它怎么说呢?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上冰糖、油脂,就是那个猪油,和面,然后烤,烤到两面黄,然后再加芝麻,那如果有奶酥就更好了。

所以我们会吃惊地发现,袁枚所记录的烧饼它是甜口的,我在猜测,那个生长在北方的秦始皇,他一定吃的是咸味的锅盔牙子,不是这种甜口。所以在《随园食单》里,这种做法的锅盔牙子就被归在了点心单里面,它是一种小吃,点心。

那说到点心,说到面食,我们就得提到《随园食单》中还记录了一个我们都特别熟悉的食物,叫作饺子。在这本书里饺子还不叫饺子,袁枚把它叫作颠不棱,为什么是这个名字?我们后面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说这就是英文饺子的音译。那在袁枚的时代,他是这么记载颠不棱的做法,说它是肉馅的,糊一个面,然后把它摊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讨好处,全在作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加佐料而已。”就是说这个东西其实挺简单的,那好在哪里呢?好在馅,这个馅要讲究肉嫩,然后没有, 然后佐料加好,你就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好吃了。所以从袁枚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是在哪里吃到的饺子呢?广东。而且他在广东吃的饺子,那个馅是用肉皮冻做的,那个肉皮冻蒸过之后,就会化为汤汁,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溅,在嘴里炸开。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那个小笼汤包,不也是这样吗,想想就觉得很美味。

我记得还有一次,美食烹饪大赛,专门在讲说怎么样做肉皮冻,然后蒸在那个小笼汤包里面,出来才是味道最鲜美的,所以这也可以看出袁枚在广东吃到的饺子,和我们现在很多人熟悉的那种东北大饺子,其实是不太一样的。那讲到这,补充一个小知识,我们现在平民老百姓家时不时的就可以吃饺子了,那么大家知道最爱吃饺子的皇帝是谁吗?就是李自成,这个仅仅做了四十二天皇帝的人。

李自成的出身是非常贫寒的,本来他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驿卒,就是负责传信的人,但是不小心他把这个公文给弄丢了,所以就被人家炒鱿鱼了,只好回家。回家就算了,他还欠了人家钱,被周围的人告到了官府,然后他一怒之下把这个债主杀了。回到家里,又发现妻子和别人通奸,他又把自己的妻子也杀了。所以你看,就是这么悲催,条条路都不通,然后他就投军从戎,这就从此以后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这个叫李自成的人成为了一个军人,然后他在襄阳称王,后来灭掉了整个大明王,但是他在做了四十二天皇帝之后,就一路溃败,不得不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全部送给了清王朝。

就在李自成打入北京的时候,据说紫禁城的御厨就问他,说你想吃什么?这个皇帝说我一路走来,现在到了紫禁城了,就像过年一样,过年要吃什么呢?李自成的答案是饺子。结果这个皇帝爱吃饺子爱到什么程度呢?他一口气连续吃了五天。后来有人告诉他说不能这样,这个什么叫饺子?就是这一年跟下一年交替的时候,交子叫饺子,这时候才吃的,不能老天天吃,天天吃不是不断地,要变换这个年景吗?然后李自成就说,我高兴,我征战这么多年,我就是为了享福,怎么享福?就天天过年吃饺子。他就没有听人家的劝,那么这个非常爱吃饺子的李自成不听劝之后,他连续吃了多少天饺子呢?四十二天,直到他被赶下来,不能再当皇帝。所以后来有人就附会说就因为他天天吃饺子,把自己的这个皇帝运给吃到头了,每吃一次饺子,就好像过了一年,吃了四十二天等于四十二年,就他就覆灭了。

我们再来讲一道小吃,它和饺子长得非常像 ,也很朴素,就是锅贴。现在人人都吃过,那么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皇帝,他特别爱吃锅贴,这个人就是宋理宗赵云。那关于宋理宗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据说有一天天气很好,这个宋理宗就带着他的爱妃去西湖游玩,这个妃子就是一个吃货,嘴特别的馋,而且鼻子特别灵。那嘴馋的人,大部分都鼻子特别灵,然后味觉很发达。她走到西湖边上没有看见风景,老远的就闻见说有什么东西很香,什么香味呢?就是煎烤食物的味道。那这个妃子就派人去找,找回来的食物就是锅贴,她吃的津津有味,那皇帝忽然看见了说吃的这是什么,就忍不住。你们有没有发现,跟那个吃饭特别香的人在一起吃东 ,就特别有感觉。这个皇帝一看妃子吃得这么香,忍不住一吃就被惊艳到了,下了一道旨意,说再去买再去买,可是这个太监再去的时候,那个卖锅贴的摊不见了,人家卖完回家了。

所以,后来这个民间就传了一个打油诗,说“锅贴美,垂涎滴,楞叫赵倌儿馋虫立。”说的就是那皇帝想吃锅贴,你都没吃着。所以这个皇帝爱吃是要谨慎的,很容易就被编成故事,然后流传下来,他的形象就被定格在一个锅贴上面。

那么讲到了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好饿?忽然勾起了你对某一种美食的这种兴趣,但是现代人一说到吃,就总觉得罪恶感很强是吧,因为要注意身材管理,因为每一口肉肉都是自己凭实力吃出来的,古人没有这个担忧吗?当然有,有一些后宫的娘娘们因为爱吃,也导致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我们下期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