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刘氏族谱的编谱历史和现状

 茂林之家 2023-02-05 发布于湖南

中原汉民族先民被迫向南方辗转奔波,最后落脚在闽、粤、赣交界广阔地,安家此地的原住民视为“客人”“外来人”。“客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客家人”,进而融合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原住民,“反客为主”,形成独特优秀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八大民系(北方、晋绥、吴越、湖湘、江右、客家、闽海、广府)之一。

客家人有史记载为六次南迁。第一次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两次派兵“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第二次是在西晋末期“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时期,一部分中原居民为了避难,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第三次是在唐朝,先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是唐末黄巢起义,天灾人祸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迁。第四次是北宋南渡及南宋末时期,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岭,或由虔州入汀州;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向南逃亡到广东沿海的潮汕至海南岛。第五次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大量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粤西一带迁徙。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鼓励移民,四川的客家人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第六次南迁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和大部分太平军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一部分客家人为避战乱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除以上六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因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了客家人。

文章图片3

客家人是因为古代中原天灾或战乱而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篇艰难的逃难史,是一部迁徙的血泪史。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它起于南下秦兵的安家,经晋、隋唐而至宋朝,从南宋至元末大约二百四十年间,客家民系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基本形成,中心在闽西汀州。据有关学者估计,现在全世界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个县(市),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