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是龙(1537—1587)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

 香山梦艺术馆 2023-02-05 发布于北京

董其昌最尊敬的书法家,不是“二王”父子,而是挽救明代书坛的他

 墨品书法网 2023-01-19 发表于北京  |  82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打印复制全文分享

在书法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自成一宗,与文征明的“吴门书派”分庭抗礼,但是他的名字却罕见于史书典籍,当今书坛,连听说过他名字的人都很少。

此人便是莫是龙。莫是龙(1537年—1587年),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与文征明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甚至对董其昌书风的确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董其昌最尊敬的一位书法家。

其父莫如忠是董其昌的书法恩师,董其昌十八岁时便在莫是龙家中学习书法,他直接称莫是龙父子二人是“当世之羲献”。

这位在明代书坛堪称盟主的人,为何到现在连知道他们的人都很少,他在书法史上,又到底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明代时帖学依然盛行,以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统领着书坛。在光辉之下却隐藏着致命的弊病,人们只知一味地陈陈相因,不仅古法渐失,书法意趣也严重缺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莫是龙提出了三条力挽狂澜式的书法主张。

一是“师匠不古,终乏梯航”,确立了师古是进行书法创新的首要前提。

然而明代时,因为年代久远等诸多原因,古代尤其是魏晋的经典法帖,原作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强调自身的感受,拒绝机械的临摹。用莫是龙的话来说就是“自出胸中之奇纵,不能气运争能,抑亦不惑于流俗浅夫之见”。

二是“不合而合”,临摹的最高境界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这一观点直指吴门书派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师古并非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思想之后被董其昌发展成为“妙合神离”说,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指导性思想。

其次是“天真自然,不问工拙”,这种思想重新将书法拉回到表现个人意趣,表现独一无二的“真我”的道路上,回归到书法艺术的本质。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莫是龙尤其偏爱米芾。董其昌在宋人之中尤重米芾,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莫是龙父子开创了明代,唯一能与文征明的吴门书派相抗衡的“云间书派”,书坛上有“云卿一出,而南北顿渐,遂分二宗”之说。云间书派自创立之日起,便以吴门书派为超越的对象,董其昌就是云间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莫氏一族在明代被称为是“文献”第一家,作为云间书派的创始人,如今却被认为是寂寂无名之辈,是因为莫是龙晚年因厌恶朝堂险恶,学起王羲之告老还乡,过起了归隐田园,专修书画的日子。

因为与人结仇,莫是龙父子的著作典籍,以及友人关于他们的一些生平记述都被销毁。如今莫是龙去世的原因,以及具体时间都尚有争论。理解莫是龙,就能更好地走近董其昌,这位明代书坛的巨星,不应该被忽视。


undefined

墨品书法网

共 1255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