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丨柳冠中: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

 新用户13757732 2023-02-0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柳冠中,清华大学责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创立了“方式设计“事理学”学说、“设计文化”学说、“共生美学”、“人为事物科学”、“设计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被世界先进国家该学科理论界承认及引用,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曾获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功勋人物”金质奖章。(图为柳冠中教授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出席2020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开幕日主题论坛)

 讲 座 回 顾 

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获取信息”已经不是问题,鉴别和组织信息才是最大的本事,大学有必要补上“逻辑”这门课。

用设计学诠释中国方案的原创思想是我们摆脱国际设计界学术竞争被动状态的战略制高点,它能激起我们对人类追求单纯、和谐、美好的智慧,在人类继续进化过程中陶冶我们内在的潜能,而不至于追逐占有和享受,沉溺于奢侈、腐化、堕落以致毁灭人类自身。同时,用设计学诠释中国方案,可以创造还未曾有过的“生存方式”,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设计&工业设计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实际上,设计远远早于科学艺术。在没有科学艺术之前,人们就知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生存去改造世界,从而改造了自己,使人进化到当今。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设计是人的本能,而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本能逻辑弄清楚,调动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在教育界把设计的学科推广出来,而不至于被歪曲。

图片

工业设计是工业时代以来一切事物再格式化的思维逻辑。工业设计,它并不只是工业的设计。工业时代以来,一切事物都处在格式化的过程。产品要格式化,生活方式要格式化,经济要格式化,生产关系要格式化,我们的观念也要重新格式化。而再格式化是什么?是指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对工业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我们还要理解什么?是它带来人类生活的根本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所以工业设计在日本、在韩国被翻译成产业设计,所以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设计,实际“industry”可以理解为“产业”,因此,我们现在强调的产品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强调产业的创新,社会的创新,我们设计才有前途。

逻辑&掌握规律


目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获取信息,而是鉴别和组织信息,大学有必要补上“逻辑”这门课。“逻辑”——只有基于“事实”,认识其“本源”,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真相”,用以理解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图片

当下,人类知识积累的速度成几何指数增长,任何一门学科,哪怕再细小的分支我们倾其一生都学不完。信息海洋中,获取信息已经不是问题。自我扩展、组织、创造知识结构的能力便成为了关键认知逻辑,这是我们在大学里必然要掌握的一种规律。所有的学科都必须掌握这个逻辑,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设计学阐释“中国方案”


当下,国内、外设计界都盛行研究以人为本的个性“体验”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观点,这是典型的“商业文明”,是以获取最大“市场效益”为目的的“方法论”。当然,这的确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却解决不了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由于分配不均、贫富差别而造成的社会动乱的弊端。

“美”不是感官刺激,中国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我们并没有理解到位。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奢华,不是中华文化传统,换不来世界的敬慕,应当深深地反思。西方所谓的成功,是“海盗”红利,“殖民”红利,“战争”红利,“霸权”红利,中国不可能走那条路。若14亿人成功走出一条健康、合理、公平、“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的“分享型社会”,那对世界是极有意义的。

图片

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理想,“中国方案”这个“更高级的文明”一定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榜样。“中国方案”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协调、自我发展的全新道路。它能激起我们对人类追求单纯、和谐、美好的智慧,在人类继续进化过程中陶冶我们内在的潜能,而不至于追逐占有、享受,沉溺于奢侈、腐化、堕落以致毁灭人类自身。

设计学诠释“中国方案”的原创思想是我们摆脱国际设计界学术竞争被动状态的战略制高点:

1、要将推动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的中国学派发展放在更高战略位置,要多出思想、出创新,走向学术自主、思想自主、话语自主。
2、这不意味着告别普遍性,拥抱特殊性,而是要追求更高意义上的普遍性。
3、需要用中国心智来重新思考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扎根中国实践扎根中国传统精神,回应全人类的普遍密切,用中国道理解释人类发展,用中国话语讲述世界故事。

中国精神可持续发展


真正的中国的传统“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伦理和哲学思想应该成为我们设计行业的最坚实道德基准线。设计不能仅跟随市场、满足消费,要看到这个世界真正的需求(need,不是want),从而定义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二是提出未来的愿景。决定我们国家命运的,一定是我们的愿望和能力。我们要创造还未曾有过的“生存方式”,走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那些有着不间断的、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民族;只有那些牢记着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民族,才能够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人类的进化史的“大浪淘沙”后的“碎片”!

图片

中国方案认知逻辑


有“心”才能画“圆”,“半径”大,“圆”才大,同为半径还可画成“三维”的“球”,乃至“多维”成“宇宙”!所以研究“设计方法论”当向人类社会不被毁灭的智慧——“认识论”的“认知逻辑”方向转变,必须创造更有创新意义——为“众生”谋福趾,创造“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的“新产业”——“中国方案”,并建树以此为蓝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方法和实践。

图片

着力探索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的'服务设计”设计产业创新,这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是设计界践行“中国方案”的目标、路线和认知逻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哲学观”,学习、认识、研究实现《中国方案》目标的'外因'限制下“风清气正”的“需求”,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维的过程,这就是设计的“思维逻辑”。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