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中国氟化工产业链全景图鉴:产品价值链持续提升「图」

 华经情报网 2023-02-06 发布于湖南

一、氟化工产业链整体概述
1、产业链
氟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含氟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制冷剂是氟化工行业传统领域产品,共包含四代制冷剂产品含氟精细化学品主要有含氟有机中间体以及含氟锂盐电解质,含氟锂盐电解质中LiPF6和LiFSI。氟化工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产品。
除有机氟材料外,无机氟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凸显。随着科技进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氟新材料已成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配套原材料,对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氟化工产业链整体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发展历程
我国氟化工起步较晚,其萌芽从无机氟化盐发端,由铝工业带动。1950s我国开始试制无水氟化氢和制冷剂一氟二氯甲烷(R11)、二氟二氯甲烷(R12)并成功投产;1963年我国成功改进制冷剂的合成技术;1964年顺利试产PTFE树脂,于1965年经化工部鉴定后正式投产。改革开放后,我国氟化工从“跟跑”逐渐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各项生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氟化工产业链持续完善。
氟化工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生命周期
各主要氟化工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应用迭代,不断开发出新场景、新用途。目前我国氟化工产品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氢氟酸、HFCs制冷剂、注塑级PTFE等,而大量的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在我国还处于成长初期,细分来看,六氟磷酸锂和LiFSI皆处于成长期,其中LiFSI处于成长期初期,六氟磷酸锂已接近成熟,FEP和PFA等含氟聚合物皆处于成长,第四代制冷剂R1234yf处于导入期早期。
氟化工主要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下游航空航天、电子电气、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对高附加值、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及精细化学品的需求迫切,并对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中高端氟化工产品仍将以较快速度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产业价值
氟化工产业链中,随产品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成几何级数增长。原料萤石整体价值仅在于开采加工费价值等,单体整体价格可达万元左右,其中二代氟制冷剂产品受益全球环保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已处于逐步淘汰阶段。目前四代氟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等产品均处于起步及成长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对氟化工产品需求量持续扩张,氟化工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全球氟化工产业预计将逐渐向中国等地转移,我国氟化工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全产业链生机盎然。
氟化工产品价值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上游原料供给端
1、萤石供需现状
萤石又称为氟石,是自然界中较常见的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存在于花岗岩、伟晶岩、正长岩等岩石内。我国萤石储量丰富,然而详查与勘探的少,普查与预查的多。据USG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萤石储量较为丰富,约为4200万吨,仅次于墨西哥位于全球第二,占全球储量的13.1%。在查明资源总量中,单一型矿床可利用储量少,开采规模小,并且富矿少,贫矿多。我国萤石矿床分为单一型矿床和伴(共)生型矿床,单一萤石矿资源含杂质低、品质优。被大量用于高端产业,他国资源难以替代,在全球优质萤石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优质优势矿种。单一萤石矿平均CaF2品位在35%~40%左右,CaF2品位大于65%的富矿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量的20%,CaF2品位大于80%的高品位富矿占总量不到10%。
萤石矿分类及应用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USGS,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就我国萤石产量变动情况而言,随着下游氟化工整体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萤石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国内萤石产量持续升高。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萤石产量为540万吨,约占全球萤石产量860万吨的62.8%。就我国萤石表观消费量而言,随着整体PVDF等氟化工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萤石消费量表现为稳步上涨趋势,截至2021年已达585.86万吨,同比2020年小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影响全球萤石供给,整体进口量小幅度下降,加之价格小幅度上升导致消费量有所下降。就我国萤石进出口状况而言,近十年,我国萤石进口量呈上升趋势,而出口量震荡下滑。2018年,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我国正式成为萤石净进口国,2020年我国萤石进口明显高于出口,但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因墨西哥、加拿大两大矿山因自身原因停产,以及全球疫情原因,进口数量急剧减少,从整年来看,我国萤石进口量略低于2020年进口,出口量小幅度上升。目前我国萤石主要来源于蒙古、墨西哥等,出口地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
资料来源:USGS,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2、磷矿供需现状
随着萤石资源日益减少且不可再生,磷氟矿中大量氟资源利用成为了化工行业的关键,目前大量的氟资源都伴生在磷矿石中,高于萤石。中国磷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和变质型磷灰岩矿床3种类型,分别占资源总量的75.60%、18.20%、5.80%,表生及其他类型的磷矿仅占0.40%,其中我国沉积型磷矿(主要矿物为碳氟磷灰石)中氟含量多为2%~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磷化工副产氢氟酸受到规模、工艺技术装备、副产物利用、磷化工与氟化工合作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磷化工副产氢氟酸仍处于“补充”的地位,氟硅酸法制备氢氟酸占到全国产能的5%左右。目前国内氟硅酸制备无水氢氟酸主要有五种方法,其中硫酸分解法及氨化硫酸分解法已实现工业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磷矿石资源全球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摩洛哥、中国、埃及等几个国家,根据 USGS 数据,2021 年全球磷矿资源摩洛哥位居第一,中国磷矿石储量位居第二,仅为 32 亿吨(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为37.55万吨)。
磷矿石供需而言,磷矿石主要需求来源磷肥受化肥需求和粮价影响较大,近年来整体市场结构改变使产量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2020年已低于9000万吨,2021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粮价上涨,磷肥产业景气度上升,行业需求回升,整体磷矿石产量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1年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10289.9万吨,需求量达10258.3。进出口现状而言,我国磷矿石主要出口市场为韩国、日本、新西兰等,进口量则较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氟化工应用领域及细分产品现状
1、氟化盐
相较有机氟产品,无机氟化盐整体品类及应用皆较少。当前主流无机氟产品主要以金属元素的氟化盐为主,用途各有不同,多用于传统机械、冶金、电气等行业,大多以萤石、氢氟酸为必备原材料生产。其中氟化铝是产量最大的氟化盐,主要用途在电解铝过程中用作助熔剂。目前中国氟化铝产能产量最大,远高于冰晶石等其它无机氟产品,原料主要为萤石制备得氢氟酸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金属冶炼是我国无机氟化盐的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总消耗量的73%以上;其次是玻璃制造、磨料磨具、氟化剂等市场以及其他市场(军工特种产品、电子产品等),合计占比约27%。因此氟化铝的需求变化主要受下游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情况影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氟化铝作为重要的一种无极氟化盐,近90%用于电解铝。氟化铝、冰晶石作为助熔剂能够有效降低电解铝过程中电解质的熔化温度和提高导电率,无水氟化铝主含量高,杂质含量极低,能有效调整电解质分子比,减少铝电解生产中的水解损失,有利于提高铝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合成氟化铝主要有四条工艺路线,分别是湿法氢氟酸(现已被淘汰)、干法氢氟酸法、无水氢氟酸法和氟硅酸法。公司主要采用无水氢氟酸法,少量产能采用氟硅酸法(产能改自原生产冰晶石联产白炭黑生产线,以更低成本法氟硅酸为氟源,可有效降低成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价格走势来看,由于近两年国家对氟化铝,清库存,去产能的政策以及疫情的原因,氟化铝价格一直保持低迷,进入2021年更是进一步下降,但从下半年起,随着库存的逐渐减少,以及疫情后需求的逐渐恢复,氟化铝价格开始触底反弹逐渐回暖,2021年底,氟化铝价格达到14400元每吨,达近年来最高价格。截止2021年2月,我国氟化铝价格有所回落约12700元每吨,虽较高位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电子级氟产品
终端下游新能源汽车带动六氟磷酸锂和LiFSI需求快速增长。六氟磷酸锂是目前最主流的电解质材料,截至2021年9月国内产能约7.3万吨。随着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利用率得到提升,2021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涨,至12月超每吨59万元,2022年以来价格价格回暖,截至2022年4月初已低于45万元。目前国内六氟磷酸锂进入规模扩张期,2021年产量为5.2万吨。
LiFSI作为六氟磷酸锂的高位替代,热稳定等产品性质高于六氟磷酸锂,但高昂的成本和价格是LiFSI发展的关键阻碍,当前产品主要限制于技术和环保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主要企业持续开发和产能扩张,整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叠加产品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效应,LiFSI的经济性开始显现。随着价格下降,LiFSI正在从添加剂角色升级为单独使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纯度及应用领域,氢氟酸分为工业级氢氟酸和电子级氢氟酸。工业级由酸级萤石精粉及硫酸制备,受到严格管控与限制,而电子级氢氟酸逆势而上。就国内氢氟酸供给现状而言,2015年后产能部分出清后产需仍处于供过于求,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氟酸产量约为165万吨,产能利用率相较2020年提升明显,达60%以上,加之行业整体出口量有限,2021年出口量为24.6万吨(未包括电子级),国内高端电子氢氟酸产能约24万吨左右且整体生产能力较低,市场集中度较高。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作为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等国家战略产业的关键基础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电子特气成为了我国发展科技、新能源道路上的“卡脖子”环节,电子特气的供应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自2009年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及工信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多项产业相关政策,明确了特种气体的新材料产业属性,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特气国产化趋势加速。电子特气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电子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2021年,电子特气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占比达43%,其次为显示面板,占比21%,LED和光伏分别占比13%,6%,主要应用环节包括离子注入、刻蚀、气相沉积、掺杂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含氟特气是电子气体领域的高端产品,为氟化工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全球电子气体市场中含氟系列电子气体约占其总量的30%左右,含氟电子气体是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特种电子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作清洗剂、蚀刻剂,也可用于掺杂剂、成膜材料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含氟聚合物
含氟聚合物性能优异,是有机氟行业中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含氟聚合物是指高分子聚合物中与C-C键相连接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的一类聚合物,由于氟原子具有较低的极化率、最强的负电性,较小的范德华半径,因而与其他常规聚合物相比,含C-F基团的氟聚物常具有多方面的优异性,如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耐溶剂性、低可燃性、高透光性、低磨擦性、低折射率、低表面能、低吸湿性和超强的耐氧化性等。氟聚合物处于氟化工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氟聚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大类产品主要有氟树脂、氟橡胶、氟材料。工业上种类多样的含氟聚合物均有相应的应用场景。但大部分含氟聚合物市场均较小,全球约90%的氟聚合物市场被PTFE(聚四氟乙烯)系列、PVDF(聚偏二氟乙烯)系列、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系列、FKM(氟橡胶)系列所占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聚四氟乙烯(PTFE)
PTFE上游主要原材料是R22,每生产1吨PTFE约需要消耗约2吨R22,目前全球主流的PTFE生产工艺采用水蒸气稀释裂解法,TFE经自由基聚合而成PTFE,在工业上主要采用悬浮聚合和分散聚合。2016-2021中国聚四氟乙烯产能波动增长,复合增长率为10.14%;2021年中国聚四氟乙烯产能达到18.8万吨/年(不含外企),同比增长24.83%,占全球聚四氟乙烯产能的60.84%。2020年中国聚四氟乙烯产量达到12.15万吨(未含外企)。产能中悬浮PTFE树脂占50%-60%,分散PTFE树脂占20%-35%,其余为分散PTFE乳液。每年出口量都超过2万吨,进口量在6000吨左右,其中70%-80%的进口PTFE为高性能的改性产品。
资料来源: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下游应用来看,主要为化工和电子行业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PVDF
就PVDF产能情况而言,随着下游锂电池需求爆发增长,国内企业持续加码, PVDF产能持续增长,而锂电级PVDF整体技术壁垒深厚,虽然目前整体行业产能持续增长,但实际锂电级PVDF产能增长有限,加之行业布局到落地交付需要约2年左右的时间,导致目前PVDF产业仍处于供需偏紧状况,价格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VDF产能已达8.03万吨,实际产能为7.78万吨。产量来看,2021以来,受整体供需失衡影响,上游R142b和PVDF价格持续高涨,带动行业景气度高涨,开工率保持高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VDF产量达到5.68万吨,目前国内PVDF产量整体不足及供给国内需求,进口依赖度超4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被广泛应用于耐候涂层、注塑、锂电池和光伏背板膜等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PVDF下游应用领域中锂电池及光伏占比变大,总占比高达45%,PVDF需求快速拉升。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从品质和价格上看,电池级PVDF>光伏级PVDF>涂料级PVDF。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FEP
聚全氟乙丙烯(FEP)是四氟乙烯(TFE)和六氟丙烯(HFP)的结晶聚合物,性能与PTFE相似,对比而言,FEP的熔融粘度比PTFE低百万倍,弥补了PTFE加工困难的不足,适用于氟塑料几乎全部领域,成为部分领域代替PTFE材料,在电线电缆(发达国家建筑物信息传输电线电缆中FEP电缆的使用率已超70% )生产中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下使用的电子设备传输电线、电子计算机内部的连接线、航空航天用电线及其特种用途安装线、油泵电缆和潜油电机绕组线的绝缘层。开始技术工艺不足背景下,来源主要依靠进口,生产技术日益成熟下,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21年FEP 产品总产能达 2.63 万吨/年,年产量 1.8 万吨,同比增长 12.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FEP用于电线电缆性能优异,未来使用普及加快。FEP在氟塑料中需求占比排名第三,少于PTFE和PVDF,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航空航天、机车车辆、能源、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电机等领域。FEP管的优异性能对于高精尖行业领域有巨大帮助,FEP材质的管子能够保护线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电线电缆中用于高温高频下使用的电子设备传输线,电子计算机内部的连接线,航空宇宙用电线,及其他特种用途安装线、油矿测井电缆线等等。在发达国家建筑物的信息传输电线电缆中,FEP电缆的使用率已经超过70%,国外技术协会规定九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必须使用FEP材质电缆。随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普及,该部分市场容量将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HFP
六氟丙烯(HFP)是有机氟工业中及其重要的全氟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氟橡胶、氟塑料等含氟材料和含氟精细化学品。我国生产HFP公司主要集中在氟化工企业中,合计产能约9万吨左右,需求量在5.73万吨左右,由于绝大部分企业生产HFP主要用于企业自身下游产品,因此HFP产品在紧平衡状态。另外,上游原料R22的产量降低后,未来HFP的价格将同样会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下游应用来看,作为共聚物单体,HFP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氟橡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工业等领域的氟塑料,计算机使用量快速扩大;可作为全氟醚、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等的主要原料;经氟化反应可应用新型灭火器等,作为氟化工发展的三大基本原料之一,HFP的需求不断增加。
六氟丙烯(HFP)下游应用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FKM和PFA
氟橡胶(FKM)是VDF(主要成分)与HEP共聚,或进一步再与TFE(四氟乙烯)反应而成,具备出色的耐高温性能、高化学稳定性、耐候性、抗氧化性、耐油性以及很低的透气性。在军事工业上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及运载火箭、卫星、战斗机、新型坦克的密封件、油管和电气线路护套等方面,是国防尖端工业中无法替代的关键材料。细分类型有通用型和特殊型两种,通用型包括二元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特殊型包括四丙橡胶等。随着氟橡胶的优异特性被逐渐认识,新应用领域持续开发,带动需求量长袖增加。现状来看,2017年产能产量分别为2.64万吨和1.55万吨,2020年国内汽车工业对氟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1.75万吨左右,加上其他领域消耗,约有2.5万吨需求量。
氟橡胶分类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FA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PTFE。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是四氟乙烯(TFE)与全氟丙基乙烯醚(PPVE)的共聚物。与PTFE 相比,PFA 最大的优点是可熔融加工,因此在化学工业、电子电气设备、精密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PFA塑料综合性能与PTFE相似,且加工性更优,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PTFE,市场前景广阔。
PFA工艺示意图

资料来源:永和股份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制冷剂
制冷剂,也称冷媒等,主要通过在系统中进行相变来实现制冷,主要用于家用空调、冰箱(柜)、汽车空调等领域。制冷剂最早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早期应用的乙醚等产品多是可燃、有毒且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其应用主要限制在工业领域。二十世纪20-30年代开始以不可燃且无毒的氟氯烃作为制冷剂,方才开启了制冷剂商业生产以及家用的历程,也是一代制冷剂(即俗称的“氟利昂”)的开端。
1987年,全球24个国家共同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于1991年加入,议定书对制冷剂进行限制,2016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整体内容对应国内现状为一代制冷剂淘汰,二三代逐步淘汰。
制冷剂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今制冷剂已更新迭代到第四代,期间在环保政策驱使下,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等国际公约的约束,一、二代制冷剂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三代制冷剂是当下的主流应用,但基于其高GWP值的特性也已陆续进入生产消费管控/削减阶段。而新兴的ODP为0、GWP值较低的R1234ze、R1234yf等四代制冷剂由于目前专利权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目前仅在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应用,国产待突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20年已基本完全淘汰第二代制冷剂,仅留0.5%供维修,应用第二代制冷剂的设备主要靠从中国进口进行维修,而我国(发展中国家)二代制冷剂配额大幅削减中,目前已削减35%。目前逐步降低第二代制冷剂生产消费配额,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当前我国制冷剂市场正处于二代制冷剂产品到三代制冷剂的过渡期,国内主流制冷剂生产企业已在此前具备了大规模生产三代制冷剂能力,近年快速产能扩张以抢占三代制冷剂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代制冷剂包括R11和R121等,主要应用于医药中间体等领域、二代制冷剂当前主流为R22、141b和142b等,主要应用于氟化工、制冷剂等,三代主要以R32、R125、R134a和R143a等,主要用于制冷剂、冰箱和空调等领域,四代制冷剂包括R1234ze、R1234yf等,应用包括制冷和灭火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第二代应用最广泛的R22(占2021年全国二代制冷剂总生产配额约76.8%,占内用生产总配额的约78.4%,是)生产配额限制逐步减少来看,2015年以来我国R22总生产配额和和内用生产配额持续减少,2020-2022年分别仅为224807吨和135730吨。内用生产配额和总生产配额差值为出口配额。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因为发达国家旧二代制冷剂设备需求及其产能基本削减现状,R22等二代制冷剂进口需求较大,国内是最大的出口国。国内目前国内R22需求主要集中在维修市场、对外出口以及新型含氟新材料,配额限制下,我国R22供不应求背景下价格持续走高同时出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从2015年的11.06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7.76万吨。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三代制冷剂现状而言,《蒙特利尔议定书》及修正案促进国内企业持续布局三代制冷剂,产能快速扩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R125产能为30.7万吨,R134a产能为33.5万吨,R32为50.7万吨,预计随着R22等制二代冷剂削减持续推进,加之2020-2022年为三代制冷剂基线年,短期内产能仍将持续扩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冷剂下游应用中家用空调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冰箱和车用空调。数据显示,我国制冷剂行业下游应用市场占比最大的是空调,占比达78%;其次为冰箱,占比16%;再次为汽车,占比6%,当前国内空调和冰箱市场渗透率极高,主要需求来源于为换新、维修和出口,汽车市场当前驾驶证和汽车保有量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但整体汽车需求较少,主要影响因素仍是空调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R22名为二氟一氯甲烷是一种含氢的氟氯代烃,为无色有轻微发甜气味的气体。R22除用作空调制冷剂外(21.69%),还主要用于PTFE的制备(69.6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32一般指二氟甲烷,二氟甲烷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用于替代R22成为未来几年内的制冷剂主流,R32下游应用中空调制冷剂占比70%,混配制冷剂占比3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125一般指五氟乙烷,R125主要用作制冷剂,通常用作鼓风机和推进剂,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用作氧化物的浸蚀剂,用作灭火剂,用作发泡剂的替代物,R125下游应用中混配制冷剂占比78%,灭火器占比2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134a一般指1,1,1,2-四氟乙烷,是当前汽车制冷剂的主要类型之一,2021年R134a下游市场中,汽车制冷剂占比44%,气雾剂(汽车后市场)占比26%,工商制冷设备占比12%,药用气雾剂占比9%,混配其他制冷剂占比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