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RBP知识地图05:组织篇

 新用户9185Cyp5 2023-02-06 发布于广东

整理一波“组织”知识点,“组织”这个领域的主题非常丰富,热门主题有“组织能力、组织发展OD、组织文化”等,今天重点谈的是最基础的“组织”,后面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一、组织最基础

如果只推荐一本“组织”的书,最适合的就是亨利·明茨伯格《卓有成效的组织》,今天我们重点来分享这本书,先用一个问题带大家走进这本书。

提问:层级组织过时了吗?

近些年,我们被共享经济、平台组织、组织进化等概念洗脑,似乎都觉得传统的层级组织完全过时了要被颠覆了,这是真的?

明茨伯格说,传统的层级组织依然在发挥不可替代的支配作用,举例说:

(1)控制型的层级结构

像航空公司和消防队,必须将风险最小化,这将驱使组织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如果某家航空公司的维护员不按精确的核查清单工作,而是觉得什么有意思就做什么;飞行员在雾天着陆的时候,不是依照程序而是自己看着办,那么谁还敢乘坐它们的飞机呢?

(2)公众型的层级结构

许多政府机构,比如邮政局和税务局,不仅因为它们的操作工作是常规性的,还因为它们的行为要向公众负责,因此,它们所做的一切首先必须体现出公平原则,包括对待顾客态度,以及员工的录用和提升,所以它们会一直保留着各种各样的规章。

(3)传统层级结构的好处

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天下太平。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在我们的社会中,传统层级结构的组织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比愿意承担此类工作的人数要多,而更讨人喜欢的组织结构,其工作岗位却太少。

简言之,明茨伯格认为,传统的层级结构是专为某一用途而设计的,的确是一种有欠灵活的配置方式,它无法承受动荡或复杂的环境。但是,传统的层级结构仍是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组织配置方式,在这个强调专业化的社会里,它大概是唯一的支配性配置。

本书主要知识点有:

1、决策流程的5种权力

图片

明茨伯格书中有一张图“权力连续统一体”,这张图基本把公司的决策流程涉及的“权力”做了全景展示:

(1)信息权(能够做什么):搜集信息,递交给决策者。拥有这个权力的人,会控制递交那些因素。如果信息遭到大量过滤,对后续决策也是明显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报喜不报忧”。

(2)建议权(应当做什么):建议权的杀伤力在于,它能将决策者引到某一个方向上,尽管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分界线,但有时候他们给予建议和最终做出决策,基本毫无区别。

(3)选择权(决定如何做):决策者通常有不同选项,比如A计划和B计划,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选择空间。

(4)审批权(授权怎么做):这个权力的功能比较多,告诉他人应该如何做,也可以 “否决权”, 否决就意味着中止任务,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5)执行权(实际完成任务):最要命的就是选择性执行。报纸每天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官僚”如何误导政治家的意图,从而最终实现他们自己的意图。这也就是说,最终结果是官僚们说了算。

如果一个人/部门把以上的所有步骤都控制,那么这个人/部门的权力就是最大化,最为集权的,如果有其他人参与这些步骤,实际上变成分权式。

2、组织的5种角色

HR清晰的去了解组织的5种角色很重要,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既属于“技术结构(提供员工标准化分析)”,也属于“支持人员(提供员工关系服务)”。

图片

(1)战略高层strategic apex:对组织总体负责的人,包括首席执行官及其他把握全局问题的高层管理者,通常还包括他们的秘书和助理等,有些组织还有执行委员会、总裁办公室等机构

战略高层的工作特征是——劳动重复性和标准化程度最低,行事务必小心谨慎,决策周期相对较长。

(2)中间线middle line:在战略高层和运营核心之间,包括高级管理者一直到直接管理操作者的一线主管,组织需要多少中间线管理者,取决于组织规模及其对于直接监督的依赖。

中间线的工作特征——身处组织上下的直接监督流、决策流、工作流,沿着权力链往下走,工作的导向会逐渐改变,越往下就会变得更加细致具体,越往上就越抽象。

(3)运营核心operating core:指操作者,他们从事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相关的基本工作,运营核心是每个组织的心脏,它生产关键的产品和服务,确保组织生存下去。

运营核心的工作特征——进行最为彻底的标准化,其目的是保护操作不受外部干扰。一确保生产的输入(采购、收货)。二将输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三发送产品(销售和配送)

(4)技术结构technostructure:组织中的分析人员,他们主要作用就在于运用分析技能来提高别人的工作效率。比如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工业工程师,工作产出标准化的会计,员工技能标准化的培训师和招聘人员。

技术结构的工作特征——独立于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他们设计、规划和改进工作流,或者培训参与工作流的人员,但本身并不参与工作流。

(5)支持人员support staff:不属于操作的工作流,而是专门提供支持的单位. 它们并不是促进组织的标准化,而是为组织提供间接服务,包括食堂、收发室、法律顾问或公共关系部门。大型组织之所以这些支持服务抓在自己手里,目的是减少外部采购的不确定性。

支持人员的工作特征——所有支持单位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协调机制。法律顾问部门选择员工技能的标准化,而食堂所采用的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3、组织受到的5种引力

组织这5种力量,是组织内部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来源,搞清楚这些“冲突”的源头, HRBP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冲突疏导者”。

图片

(1)集权化引力——来自战略高层,借此它可以保留对决策的控制权。它能够依靠直接监督进行协调来达到这个目的。

(2)标准化引力——来自技术体系,他们主要借助工作流程标准化这一最为严格的形式),因为设计这些标准就是它存在的理由。

(3)专业化引力——来自专业人员,他们力求把行政管理者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技能标准化达成必要的协调,依靠外部培训来提高技能。

(4)割据引力——来自中间线管理者,他们从上面的战略高层处吸取权力,抽取下面的运营核心的权力,让组织分成多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可以自行控制其决策的单位,这个结果就是出现事业部结构。

(5)协作引力——来自支持人员(职能部门),如果组织分成工作群集,工作群集内部及其之间都通过相互调节来实现协调,则支持部门的影响力就会最大

4、组织的5种基本结构

这是组织设计最基础的知识点,每一种结构背后都有自身的工作特征和Bug,值得HR去思考,可以一一对应公司目前销售部门、技术中心、区域BU等,如果你要做“组织结构”的优化,应该注意什么。

(1)简单结构(Simple Structure):以直接监督为基础,战略高层是最关键的部分。初创企业都是这种类型。

(2)机械式官僚结构(Machine Bureaucracy):以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为基础,技术结构是最关键的部分。经常被吐槽的“僵化”的层级结构。

(3)专业式官僚结构(Professional Bureaucracy):以员工技能的标准化为基础,运营核心是最关键的部分。主要在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采用。

(4)事业部制结构(Divisionalized Form):以工作输出的标准化为基础,中间线是最关键的部分,企业常设的BU业务单元或BG业务群。

(5)变形虫结构(Adhocracy):以相互调节为基础,支持人员(有时还包括运营核心)是最关键的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才会出现。

5、组织的5种协调机制

所谓协调,就是组织如何运作起来的,当我们进一步去学习“组织诊断”、“组织发展OD”,这是基础之基础。

(1)相互调节——指通过“非正式的沟通”实现对工作的协调。比如独木舟中的两名桨手,数以千计的专家要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相互配合。

(2)直接监督——向他人发布指令并监督其行为,从而实现协调。比如15个人划动一条赛艇,光靠简单的相互调节,是无法充分完成他们的任务,需要领导者居中协调。

(3)工作流程标准化——当工作内容或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很容易标准化,从玩具组装到采购招投标都有。

(4)工作输出标准化——最典型的例子,你不必告诉出租车司机如何开车或者从哪条路走,你只要告诉他要去哪里就可以了,属于绩效结果导向。

(5)员工技能标准化——有时工作本身和工作输出都无法标准化,解决办法就只能是将劳动者标准化。就像麻醉师和外科医生在手术室为病人切除阑尾时,他们几乎不用交流;凭借其接受过的培训,他们就知道应从对方那里接过什么器械。

6、组织情景因素的假说

组织情景因素,包括组织年限、组织规模、技术体系、所处环境的动荡程度,本书列举了十几个组织假说 ,通过这些“假说”,能大致了解“组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下面举4个:

(1)组织成立时间越久,行为就越规范化

随着组织年限的增长,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它们重复同样的工作次数越多,就越能预料到结果如何,因而也更容易出现规范化。

(2)组织成立时间越久,工作专业化程度越高

比如前工业时代的组织(农场、建筑施工队)沿袭着某种同业公会的结构,19世纪初行业(铁路业和煤矿业)大量依赖职业经理人,在下一个时代(汽车业、化学业、电力行业的职能部门在增大、大量使用专业人员。

(3)组织规模越大,结构越精密细致

任务更加专业化,单位更加差异化,行政管理部门更加发达。一旦结构差异化越大,就越需要重视协调。越大的组织所需的协调机制就越多越复杂,层级较多的通过直接监督来进行协调,行为更为规范化的通过工作流程标准化来进行协调。

(4)组织规模越大,行为就越规范化

正如历史悠久的组织会把以前见过的事情进行规范化,规模较大的组织也会把经常见到的东西加以规范化。同时,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内部的混乱,或许还会由于过分的非人性化而导致士气低落。

7、组织的四个环境变量

包括稳定性(动荡程度)、复杂性、市场多样性、敌对性。

(1)复杂性——环境越复杂,组织越分权化

面对复杂环境的组织,一个人是无法处理所有决策所需信息的,这个负担太重了。所以组织必须进行分权,最高管理者必须把他的许多权力交给其他人——其他的管理者、职能专家们,有时还有操作者。

(2)稳定性——环境越动荡,组织结构越集权。

在和平时代,军队往往是高度官僚化的机构,特别强调计划、规范化的训练以及礼节,对纪律给予高度的关注。而在战场上对灵活性的要求极高,所以军队的结构立刻就变得不那么刻板了。

(3)多样性——组织的市场越多样化,就越倾向于分成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位。

能够清楚分辨出不同市场(产品或服务,地区或客户)的组织,往往会以此为基础把自己分成若干个高层级的单位BU,并授予每个单位以广泛的市场自决权,简单地说就是,时常多样化最后造就了事业部制。

(4)敌对性——环境极端的敌对性会驱使组织暂时采用集权化的结构。

当组织突然失去关键客户或者供应源,受到政府的严重打击,诸如此类的情况,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组织必须快速做出反应,而且保证行动的协调一致,故此必须向领导者请求指示。

更多最基础的组织相关知识点,大家多读几遍明茨伯格《卓有成效的组织》,保证大会有收获。

二、首席组织官

如果你觉得明茨伯格的书读起来有些古板,烧脑,推荐一本比较新的组织的书——《首席组织官》,读起来,很容易找到共鸣感,甚至大呼过瘾。作者是国内HR界大咖,原龙湖地产CHO房晟陶。

推荐先读最后一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然后再读前的内容,最后一章有几个话题:

1、人才最重要吗?

房晟陶说,否定人才的重要性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人才最重要”这句话,在实践中经不起推敲。

房晟陶强调,企业成功需要的是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由五个要素决定(人才,文化,流程/机制/系统,工具/设备/AI,X),人才只是之一,而且在很多时候都不是最关键的要素。

因此,房晟陶认为,“人才最重要”这个提法很有误导性,需要进行澄清:

(1)“人才重要”的真实原因。

“人才重要”的迷惑性在于人才是唯一“活”的要素,组织能力的其他要素都要由人来推动,比如系统需要人来建立,比如设备更新需要英明领导的决策,文化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因此,说“人才最重要”强调的是这个特征,而不是说人才这个要素就比其他要素都重要。

(2)“人才红利”在迅速衰减。

一方面,人才的性价比在降低,负面效应加大。这些人在原公司都已经是被拔苗助长了,你挖我的,我抢你的,职位升一级,工资再翻倍,但胜任的概率有多大?另一方面,市场好的时候,所有人都更容易成为人才。在困难时期,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指数级上升,能经得起困难情况考验的人才的数量会指数级下降。

2、为什么HR部门天天背锅?

房晟陶在本章有一篇文章《人力资源部要不要改名?切忌换汤不换药》,他之前在他公众号也发过这篇文章,行文很干脆: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仍然“被用成”了“人事行政部”,甚至是“采购及行政部”,采购点猎头服务、组织培训课程、选择年会的供应商、制作薪酬报告等。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普遍现状,那就是:承人力资源之名,行人事行政之实,避组织建设之重。

——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更主要的是一项to B(对群体)的工作,而不是to C(对个体)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一项管“能力”的工作,而不是管“人才”的工作。人力资源部太容易有to C的误导,太容易有只重视“人才”的倾向。

——“人力资源”这四个字太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让人觉得“人力资源”就是做“人”的工作。这不仅对人力资源从业者有误导,更重要的是还连带误导了创始人兼CEO。一把手很容易把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定位为一项“人才选育用留”的工作。

房晟陶最后的建议是,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尝试改名“组织发展及员工体验”部。职能定位为“管理组织的能力、气质及员工体验,以帮助公司取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有了新的定位,这种变化将给人力资源人员带来更多的价值创造空间。

接下来分享《首席组织官》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

1、组织开门七件事——人才、团队、文化、运营、系统、进化、变革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房晟陶说,组织开门七件事这相当于组织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前面三个很容易理解,后面四个做个解释:

——运营:把事情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运营是组织的骨骼及肌肉系统,做组织工作的人如果不了解运营的大逻辑的话,组织工作就很难做顺畅。

——系统:强调的是理解和建立系统的能力。组织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由很多有社会需求的人组成的。

——进化:组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非常重要,与外部环境不匹配,内部管理得再井井有条,那也不是一个好的组织。

——变革:即使感受到了外部的变化,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但如果不善于管理内部变革的话,也实现不了进化的目的。

2、企业成功的三个层次(组织绩效V模型)

房晟陶的“组织绩效V模型”有五个大的要素:环境、目标&战略、流程&机制&系统、能力&文化、结果。

图片

第一层次适用于行业初期及小组织(团伙)。核心成功因素是勇气、行动、运气

第二层次适用于行业发展中期、中等规模组织,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要求不是很严苛的行业及阶段,企业成功有三种可能,在“目标及战略”上比较好,或在“能力及文化”上比较好,或两者都比较好。

第三层次适用于行业充分竞争期、大规模组织,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缺陷率要求比较严苛的行业及阶段。

3、十大组织系统图(系统之眼)

图片

房晟陶这个系统之眼,一网打尽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堪称真正组织大图。

第一块:人才与知识系统

(1)人才选育用留系统——找到、吸引、培育、保留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人才;使其高效转化及融入;将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2)知识进步及技术创新系统——知识进步及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知识进步及技术创新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及竞争力。

第二块:任务协同系统

(3)战略协同系统——平衡想做、应做、能做,促进上下同欲;促使方向、目标、关键举措、关键任务的协同一致。

(4)组织结构及决策系统——岗位、角色、团队、部门、系统的结构设置使任务易于被完成;责权匹配。

(5)绩效管理系统——把目标、关键举措、关键任务分解并落实到团队及个人;通过计划、监督、评价、反馈提升等方式帮助团队或个人完成关键任务,从而实现目标。

(6)全面回报系统——吸引、保留、回报、激励员工的承诺及投入;支持战略目标及价值观导向的实现。

(7)信息及数据系统——关键的业务及组织信息、数据能高效传递到相关干系人;通过信息的加工和运用,提升效率、辅助决策、支持赋能。

第三块:文化管理系统

(8)文化管理系统————使命、愿景、价值观;高层领导力定义;经营管理原则;具体的行为标准;文化评估;客户满意度调查;高管晋升及任用;领导力培训等。

第四块:组织进化及领导力系统

(9)组织进化更新系统——组织的调整可以及时、有效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未来发展、竞争的需要;通过人员、流程、系统、机制、文化的变化,不断迭代组织的竞争力。

(10)组织管理实施系统——每个业务/组织单元设置了合适的任务、角色、结构,匹配了适当的资源、能力及权力,管任务/动作、管人/能力、管价值观/思想的平衡。

4、组织方法论(四层算法)

房晟陶这个组织方法论有点像拉姆查兰的《领导梯队》,给予CEO到HRD不同的层级人员一个指引,属于组织工作的算法(关键要素)。

图片

更多知识点,大家可以阅读《首席组织官:从团队到组织的蜕变》这本书,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

三、今天书单

最后,分享几本跟我们今天主题密切相关的图书,纯“组织”的基础的书真的不好找。

1、生态型组织

《组织革新:构建市场化生态组织的路线图》杨国安、戴维·尤里奇,中信出版社2019年10

这本书是尤里奇和杨国安2019年合作新书,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可读性非常强,个人觉得,对于杨国安来说,这是继他《组织能力杨三角》之后一个高水准的代表作。对于尤里奇来说,这本书比《无边界组织》更深入浅出。

主要知识点:

(1)生态组织的四大关键能力

图片

·外部环境感知:对市场趋势变化,能够对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

·客户至上:不断关注和解决还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从服务客户到预测客户甚至创造客户需求。

·贯穿始终的创新:为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分销系统等培养创新和独创性的能力,关注数字化和新兴科技。

·无处不在的敏捷灵活:快速优化和试验的能力。失败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成功时能拓展其运用范围。

(2)生态组织的六大管理抓手

图片

-文化凝聚:塑造合适的员工导向和行为

-绩效激励:让员工对结果负责并激励他们全力以赴

-创意孵化:鼓励和孵化具有影响力的创意

-人才供给:引进、培育优秀人才并让其流动起来

-信息共享:共享信息、数据和工具

-协同合作:鼓励不同单元之间的协同

2、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萨利姆·伊斯梅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1

从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更适合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从业者,当然,本书作者也是希望“指数型组织”能够在传统大型组织去落地,也用不少篇幅去建构这个内容。

这本书核心知识点是“指数型组织的11个属性”

图片

第一属性:MTP: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崇高而热切的目标

外部属性之5大属性

(1)随需随聘的员工:比如美团的快递小哥

(2)社群与大众:比如小米的米粉

(3)算法:比如头条的算法

(4)杠杆资产:比如滴滴平台的汽车

(5)参与:比如拼多多的砍单

内部属性之5大属性

(1)用户界面:苹果的app商店

(2)仪表盘:比如OKR

(3)实验:小步快跑,精益创业

(4)自治:员工自我管理

(5)社交技术:自驱型的员工

3、赋能型组织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作者》[美]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等,中信出版社2017年11月

这是一本前几年的网红书,作者是一名美军的将领,他完美的科普了“赋能,敏捷团队”等概念,娓娓道来“基地组织、美军特种兵”等各种案例故事。后来,这些概念被管理学广为引用。

然而,本书作为商业畅销书,他对于“企业组织变革”没有直接的解决之道。书也没有前面几本书那么多图表和知识点,采用的是讲故事的风格,不过,新颖性、发性是足够的。

如果大家对于“组织”基础的书有推荐,不妨留言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