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主义者的挽歌

 置身于宁静 2023-02-06 发布于浙江

理想主义者的挽歌
——堂吉诃德
-1-
崇高的理想

堂吉诃德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物。他所崇尚的社会:

“古人所谓黄金时代,真是幸福的年代、幸福的世纪!这不是因为我们黑铁时代视为至宝的黄金,在那个幸运的时代能不劳而获;只因为那时候的人还不懂得分别'你的’和'我的’。在那个太古盛世,东西全归公有……那时一片和平友 爱,到处融融洽洽……那时候,表达爱情的语言简单朴素,心上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花言巧语,拐弯抹角。真诚还没和欺诈刁恶搀杂在一起。公正还有它自己的领域,私心杂念不象现在这样,公然敢干扰侵犯。法官心目里还没有任意裁判的观念,因为压根儿没有案件和当事人要他裁判……”

他之所以痴迷骑士小说,是因为骑士时代是这样一个“黄金时代”。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他崇拜骑士,希望建立骑士道,骑士是通晓天文、地理、法学、神学、医学、数 学等七技的全才,能够“保障女人的安全,保护童女,扶助寡妇,救济孤儿和穷人”。他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作家:塞万提斯
-2-
骑士道的个体自由

堂吉诃德之前是拉曼恰的一位绅士,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他成为堂吉诃德首先是由于,沉迷骑士小说到“已经完全失去理性”,以至产生了成为游侠骑士,好把那些他信以为真的骑士小说上的内容演练一遍的念头。

他否定掉了作为拉曼恰乡绅的自己,从而为自己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即作为游侠骑士的堂吉诃德。为要进入骑士道的行当,他找来兵甲,牵来役马,并为自己取了“堂吉诃德”的称号。

之后一整套的骑士受封仪式都是同样的用意——通过对名字等一系列事物和事件的现实意义的否定与骑士道的独特意义的重新赋予,堂吉诃德得以诞生。
堂吉诃德的骑士道理想不只是纯属于他自己的主观偏执,桑丘对堂吉诃德的信服使理想对现实的批判拓展到了共识性的客观维度。作为日常世界的人跟随作为理想化身的堂吉诃德,桑丘的形象最终显示出了对日常生活图景的超越和理想的战胜。

▲堂吉诃德和桑丘

-3-
批判与超越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对基督教信仰冷淡化的特征。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小有家财的地方乡绅,他的冒险游历,显然和贫苦的生活没有关系。他试图按照骑士小说故事去 “剪除强暴”、 “报效国家、扬名四方”,这同时也是他对于自由的吁求:“自由和名誉一样,都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理想本身就带有对实然的批判性和超越性。堂吉诃德作为理想主义的光辉形象,他的骑士道精神越是荒诞和脱离实际,其对现实的批判性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揭示出现实世界的荒诞无稽。

堂吉诃德是个发了疯地信奉骑士道的人,但他同时也具有一种高贵的本性,只要不涉及到骑士道,他就真正是个才思敏捷的人,而非寻常疯癫的发病状态。这种对生命在更高层面上的延续和扩充的寻求,使堂吉诃德的整个游侠骑士经历具备了对压抑生命意志的现实世界的批判意义。

对于堂吉诃德而言,他的骑士道世界在多大程度、 多大范围上征服了现实世界,他的癫狂精神就有多么高扬。在堂吉诃德的理想国度中,他是当之无愧的骑士,而在现实中,在日常世界的他人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整日苦着脸的可笑怪人。

两个形象之间的反差越强烈,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就越是不能相容,堂吉诃德也就表现得更加疯癫。这种疯癫本质上来说,正是对压抑了他的生命活力的平庸日常的批判,是深入了生命之意义本身的批判。

▲堂吉诃德与他眼中的怪物(大风车)决战

如果要选出几个文学形象来象征整个人类精神,那堂吉诃德当在其列。这位高贵的骑士到处碰壁,伤痕累累,但拉曼恰的堂吉诃德始终活在他的理想世界当中。

批判的精神在这位骑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把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超越。而一朝这个理想世界破灭,堂吉诃德又变回了他的好人乡绅,尖锐的批判结束了。理想死去,堂吉诃德也死去,而承载着堂吉诃德的这位拉曼恰绅士也就应时而死。

因此,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实际上隐藏着制度建设的寓意,他期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类社会复归于美好——至少比 “我们这个黑铁时代”更好一些。而他看似荒唐的种种行径,一定程度上可看成是一种道德理想的见证。

故事不但经常写到堂吉诃德不计功利报酬、舍己为人的古道热肠,还多次以他的 “骑士风范”与教士们的行为相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塞万提斯其实是在描写一种可能性:如果说过往教士的工作为人们指明了道德上的方向,那么现时骑士风范以其身体力行能更有力地帮助大众。

当然,堂吉诃德的努力终归是彻底失败了,但此种失败归根到底并不能证明他的理想自身也是失败的。

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位人物一提起便让人心疼,一个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另外一个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塞万提斯的经历比虚构人物更让人“心疼”:

他一生经历无数沧桑: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23岁开始服兵役,上前线时左手负伤致残,又遭海盗绑架整整5年,此后又接连三次入狱……

然而,他却以笔为枪——“从死亡求生命,从衰病求健康,从牢狱求自由”。就算劳而无功——也追求不可能之事。可以说,他创造了“堂吉诃德”。他自己也同样是“堂吉诃德”,同样在啼笑皆非中感悟荒诞的真实。

· 西班牙人曾自诩:即使到了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还有《堂吉诃德》。

· 米兰·昆德拉说:塞万提斯发明了现代小说。

· 英国诗人拜伦读完《堂吉诃德》后,感慨道:“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令人发笑,则越使人难过。”

· 博尔赫斯说:企图领略这部揭示人性的内涵和韵味,必须将《堂吉诃德》终读。

即便四百多年过去了,《堂吉诃德》魅力依然经久不衰,甚至,在理想主义成为贬义,梦想沦为选秀,情怀被营销玩坏的当下,人们更需要的,恰恰是看似癫狂可笑,却又有着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乃至超越现实、有勇气撕开黑暗一角化身的一个个“堂吉诃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