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m361b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门诊,由于不再查验核酸了,病人当中当然会有很多阳性的。

昨天(17日)又看门诊,一位同事带着她的老公过来,间断发热六天了,双肺都有斑片状的阴影。已出现病毒性肺炎了。他这几天的做法如下:

1、一有体温他就吃退烧药,结果每天都晚上都要出很多汗,湿好几身衣服。

2,虽然不想吃饭,但为了抗病,增加抵抗力。逼着自己尽量多吃饭。

3 、不停的喝水,因为专家说了,喝水能治感冒。

4,他以前就有失眠的毛病,这次晚上吃四片安定,也只能睡2-3个小时,休息难以保证。

5 焦虑。

这也是当前大多数人的做法,其实全错了。所以本来三天就好的病,拖了六天还不好,并且出现了病毒性肺炎。

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次流行性冠状病毒感冒,是很难躲过去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躲着不感染的问题,而是得上以后如何尽快的恢复。

我把我的“中招”过程说一下,希望能有些帮助参考。

就在前天(16日),我是半天的门诊,中午结束门诊以后,也没什么感觉,只是不想吃饭。不想吃就不吃,吃饭本来就是为了不饿,不饿,为什么吃呢?虽然我早上从来也不吃饭。

于是我开着车想出去散散心,在路上,总觉得后背酸溜溜的,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也没有在意,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我突然顿悟,该来的终于来啦!

于是我赶紧回家,想到周日还有一个网络会,花了一个多小时,录了一个视频,省的到时候起不来床,或者是牺牲了,失约了也不好

我吃了一片阿普唑仑,又吃了半片右佐匹克隆,把床上的水暖毯调到37度,盖上两床被子就睡觉了。

晚上七点多醒来,全身肌肉酸痛,几乎爬不起床来,有点饿,就喝了点小米粥,又吃了一片睡觉的药,接着睡。两点钟又醒了,还是肌肉酸痛,跟散了架一样,好歹没有嗓子痛,没有头痛,没有鼻塞,流鼻涕,只有我最喜欢的类型--“肌肉酸痛”,因为第二天我还有门诊。

当时我就想,如果第二天还不缓解的话,就要找人替我看门诊了,但有几个病人是我答应好的,于是就想再等等。少喝了些水,顺手加了片VC泡腾片。吃了半片右佐匹克隆,就再睡了。

早上六点钟的时候,全身就不那么酸痛了,于是到了医院,带好n95,又看了一天的门诊。晚上回家赶紧钻被窝,今晨3点多醒来,症状全消,躺在床上,打了个草稿,起来就写了这篇小文。。

仅此而已。网上有好多晒自己患病过程的文章,夸张渲染,无病也呻吟,小病大呻吟,实在是没有必要。

这个过程,一切尽在掌握中,一天左右就没事了,只要正确的应对,大多数人都会这样的。

即使是哮喘,慢支,支扩的患者,尽量按照我的方法,也会尽大可能的缩短病程,少走弯路。

我以前写过好多关于如何正确应对感冒的文章,这么多年来,我的观点始终没有改变过,这次在自己身上验证了一次。

限于篇幅,我不可能再絮叨一遍这些内容了,想了解的话,自己点开看:

1 战胜新冠感染的“法宝”

2 感冒发热怎么办?

3 感冒要多喝水吗?

4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道德经》有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翻译一下:我的话很好理解,也很好照做;但是真正知我者太少了,照着做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

老子又said::“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翻译:上等人闻道照做,中等人将信将疑,下等人则大笑之,不被下等人耻笑,还真不够“道”有级别。

真正的天地之道 ,是不容易被理解的。你看下面这位的留言,真是不好意思,让他失望了。

像这种心里面极为阴暗的人,虽然没有基础病,但也是重症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因为这类人的免疫系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再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前天下午有症状,

睡了一夜好多了,

工作一天没问题,

再睡一觉症状消。

总结一下:

1 多睡觉,有本事你可以站桩,静坐,达到入定的境界。这是保持淋巴细胞功能最好的方式。

2,不饿就不要吃,一两天不吃饭不会有问题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元气用在对抗病毒上,还不是消化食物上。尤其是鱼肉之类的阴寒食材。

3、适当的喝水,别缺了就行,可不是越多越好。

4、没必要量体温,根据自己的感觉,能忍则忍,不能忍净就用点退烧药,量体温只会增加焦虑。我也知道自己发热,呼出来的气体都有些烫,虽然体温计触手可及,我也没有去测量。有人说,新冠是测出来的,其实,发烧是量出来的,诚如哉。

5、不焦虑。当出现症状的时候,我还有点窃喜,早得了,就没有心事了,并且淋巴细胞又得到一次锻炼。

找了一点专业的观点如下,感兴趣的看一下,不感兴趣的直接看结论吧:

发烧,在某些情况下,的确是1件有益的事情。发烧过程中,淋巴细胞的表面蛋白会发生改变,在整合素的作用下,帮助淋巴细胞迅速到达感染部位,投入清除病原体的战斗。在病毒感染时,发烧会刺激细胞因子的释放,经过酶的催化,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进入下丘脑,将体温设置点升高,形成免疫激活。

2017年,德国学者发现,体温升高,会优化CD8+T细胞的代谢活性,增强线粒体蛋白的翻译效率,还能够影响效应T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从而增加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分子的分泌,起到对抗肿瘤的作用。

结论是:经常发热,能少得肿瘤。我以前的文章中也详细说过这个观点。因此,拜病毒所赐,我们的免疫系统得到了锻炼,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病毒呢?

作为呼吸科医生,平时感冒的几率要少很多,就是因为我们频繁的接触各种的病原菌,有细菌,有病毒,产生了各种抗体,练就了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

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位,做法都与此相反。所以导致病程迁延,出现肺炎。

有了肺炎,是不是要住院呢?这位老兄没有基础病,白细胞不高,也没有缺氧的表现,就没必要住院,因为目前没有特效的药,应用抗生素也不对症,传说中的辉瑞的PAXLOVID,,以前用过,我也没有觉得效果多好,感觉有来抢钱的味道,现在也搞不到,住院也就是观察,不如在家观察好了,一旦有呼吸窘迫缺氧的表现,赶紧来急诊室,这时就有可能需要插管用呼吸机,帮助你度过这段危险的时期。不过别担心,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

上面是针对正常体质的人来说的,在门诊上,确实有一些有基础病的人过来看病,有的常年用激素,有的平时就心衰气喘。在当前的形式下,他们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因为有基础病,这部分人大多数在这之前没有打过疫苗。更是雪上加霜。

我一般都动员他们尽快去打疫苗,疫苗本来就是“缺胳膊少腿的病毒”,或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在躲不过去的情况下,如果感染一个“完整的病毒”,那不是更危险吗?

除非你找一个单独的房间,住上几个月,等这个病流行过去了,再出来也行。或者运气好,没有被感染。

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按照我的思路来,只能是尽力缩短病程,减少伤害而已,也难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体内本来就有冠状病毒,只不过这次的发生了变异,传染性致病性大大加强。做为体内“常住居民"的冠状病毒,在当年第一次感染人类的时候,或许也是一个类似这次“新冠流行”的过程。后来人们就与病毒互相适应,和平共处了。《伤寒论》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说不定当年流行的就是新冠呢。

套用文天祥的一句诗,“新冠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想想病毒感染亦有好的一面,也就不焦虑了

我的这个经历,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仅代表个人的做法,是对我既往观点的一个小小的验证而已,样本量太小,不足以广而告之。认可的,可以照着做,不认可的,敬请随便。“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作为医生,接触过的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实在太多了,对照着百度跟你较真。反而是一些不识字的农村老人家,更容易沟通。

我讲我的“道”,你走你的“路”,不一定非要按照我的路子来。我绝对捍卫你“走弯路”的权利。“各言其志也已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2022.12.18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