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新石器时代玉器(四)

 积祥轩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古玉学习交流微信:GUYULINXUN

前两篇所讲解的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马家浜——崧泽三个考古学文化玉器,形成形象鲜明的玉文化系列,它为良渚文化玉器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崧泽文化玉器又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直接源头,并为推进江南玉文化的高度发达做出了贡献。本篇继续讲解新石器时代玉器成长期其他玉器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

距今5300年至4200年,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其南端到钱塘江,北至江苏常州一带。玉器内容与北方的大汶口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如玉锥形饰可能即来源于大汶口文化;玉璧上的符号,初见于大汶口文化陶纹)。

玉器种类

生产工具有斧、铲、凿、杵、纺轮等;

玉织具  良渚文化  
左:长2.87-3.1、高2.95-3.05、厚0.7厘米
中:长3、高4.35-4.7、厚1.1厘米
右:长2.1、高4.35、厚0.9-1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反山23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三组六件,出土时基本保存了原来的状况,端饰之间距离约27厘米,两两成组相对。右面两件为长方形,各有两个卯眼中间四件为凸字形,呈子母口拼合的两半,各有一个卯眼;左面两件为铲形,各有一个卯眼。

玉镰刀  良渚文化  长9.8、宽2.2、厚0.6厘米,浙江省桐乡市姚家山遗址3号墓出土,现藏于桐乡市博物馆。玉质沁为鸡骨白色,带黄色土沁。整器为斜弧背,直刃,后端平齐。此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玉镰刀。

装饰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锥形饰、鸟形佩、鱼形饰、蛙形饰、壁形饰、蚕形饰、觿、兽面纹环(蚩尤环)、人形佩、串饰等;

锥形玉饰(带套管)良渚文化  玉锥:长15.1、最大径0.9厘米  玉管:长1.7、直径0.75-1.05厘米,浙江省桐乡市新地里遗址86号墓出土,现藏于桐乡市博物馆。玉色黄白,有红褐色沁斑。截面圆形,首尖锐,尾端有小短榫,榫上无穿孔。与喇叭形玉套管相配。套管黄白色,受沁略残。

玉管  良渚文化  高6.3、宽1.6、孔径0.8厘米,浙江省余杭市星桥横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临平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1对。玉质沁为白色,含灰色结晶。整器为方柱形,上端略大,中间有细孔。两件大小形态一致。其中一件表面有线切割痕。

绿松石耳坠  良渚文化  长2.9厘米,江苏省新沂市花厅遗址18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淡绿色,色泽艳丽。梯形状,形体扁薄,通体磨光。上端平直,下端弧形,边角修磨。上端琢一垂挂小孔,下端穿有三个系物小孔。出土时位于女性耳朵下面,当为耳饰。

兽面形玉饰  良渚文化  长9.3厘米,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77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玉质表面呈青白色,里面绿色较深。器形较奇异,竖立是一不规则挂件,横视实为一兽面形玉饰,琢出口、鼻等兽面主要特征。

玉梳背  良渚文化  长5.4厘米,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77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玉质表面呈青白色,里面绿色较深。扁平梯形,上面稍宽略厚,下面薄而收,底边对琢三个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孔,底边与间器身部有明显的过渡。这类器俗称冠形玉饰,或称梯形玉佩。后经考古发现证实是梳背,用于镶在梳的顶端。

竹节状玉坠  良渚文化  高2.7厘米,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77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内有绿斑。略呈圆柱形,以突弦纹方式从上至下分为五节,大小依次递增,俨然竹节状。顶端琢一小孔,用于系挂。

猪首形玉饰  良渚文化  长5.2、宽4.5厘米,江苏省新沂市花厅遗址48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表面呈乳白色,纯洁光滑。以一不大的三角形片状玉料,中间透穿圆孔,外边缘稍加琢磨,琢成猪首形。

龙形玉环  良渚文化  直径3.4、孔径1.2、厚1厘米,江苏省常熟市练塘镇罗墩遗址8号墓出土,现藏于常熟市博物馆。淡黄玉质,带赭红色瑕斑。形如环,中间对钻小孔,留有明显的钻孔台痕。在边缘一侧纵向雕刻一对双龙,同体对首,以减体浅浮雕法刻绘,对称状展开,布局严谨。

玉人像  良渚文化  高4.6厘米,江苏省高淳县朝墩头遗址12号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浅绿色玉质,质地细密。在一块弯曲不平的玉料上,以简洁夸张的手法,琢刻戴冠站立男性人像,衣冠清楚,五官齐全。人体结构虽不合科学比例,头大、体小、脚短,但人的脸部形象刻划正确,古拙之美油然而生。背面光素无纹,保留原始切割痕迹。

蛙形玉饰  良渚文化  长4.8、宽3.2、厚0.2-0.7厘米,江苏省吴县张陵山4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玉呈黄绿色,带有褐斑玉皮,透明洁润。系利用边皮料雕琢而成,依玉料形状琢似蛙又似蝉的动物形象,一面保留原始切割面,不施任何纹样,另一面前端钻出系挂小孔,后端磨出动物腿、尾,并有交绘阴刻线,形成曲肢动物形象。

人形玉饰  良渚文化  高6、宽1.2厘米,江苏省吴县张陵山5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褐黄玉质,质地细腻。上面是一尖状部分,为人的高冠,下面是一简化的半身男性人像,重点刻划眼、鼻,其他部位省略。以镂空技法成形。因形如尖状,以往亦被称为玉觿

人兽形玉饰  良渚文化  高5.5、宽1.3、厚0.2-0.4厘米,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77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白玉质,内隐绿色斑纹,光洁细腻。以琢磨及镂空工艺琢一人兽复合形图像,顶端为一仰天长啸的神鸟,下面是一曲肢男性像,头戴平冠,冠中出一粗壮饰物与神鸟相连,人鸟间雕一小松鼠。下面琢有一小孔,似起固定之用。

玉管串饰  良渚文化  长1.4-4.5、直径0.8-1.3、孔径0.45-0.7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由114颗组成,绝大多数为圆管,个别横截面呈三角形,长短粗细不一,均对钻成孔。

玉管  良渚文化  长6.75、直径1.4、孔径0.5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整器为圆管形,外壁浮雕两节半变体龙首纹。龙首纹为四面式,每周有四个突出的眼睛与鼻孔,左右共用,以垂弧线相连。最下面一节缺少鼻部。

玉饰  良渚文化  直径4.7、孔径1.1-1.3、厚0.5-0.9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1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整器略呈圆璧形。外缘浮雕三个同向的龙首纹,眼与嘴鼻突出,两侧面阴线勾出向上的双角及脸庞纹饰,眼鼻之间的额部刻菱形纹,嘴内可见整齐的方牙。

鸟形玉饰  良渚文化  长3.2、宽4.6、厚0.5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青灰色。为展翅飞翔的圆雕鸟形。一面微弧,另一面为平面,钻有三对隧孔。鸟的颈部向外突出两只神徽的兽眼,正面以阴线刻划兽眼及鸟头的细部。

玉带钩  良渚文化  长5、宽2.75、高2.2、孔径0.9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整器略呈桥形,上面为拱弧面,微内凹,下面为平面。一端为管钻圆孔,另一端切割钻挖出弯钩。

玉镯  良渚文化  直径8.2、孔径6.1、高2.65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整器略呈扁简形,外缘对称浮雕四个龙首纹,眼与嘴鼻突出,头上有双角,眼鼻之间的额部刻菱形纹,嘴内可见整齐的方牙。

玉牌饰  良渚文化  高3.9、宽7、厚0.42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平面略呈半圆形,顶端略平,底端圆弧。以镂空加阴刻的方式勾勒出兽面神徽。

鱼形玉佩  良渚文化  长4.83、厚0.7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反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圆雕鱼形,造型生动逼真,横截面呈椭圆形。头鳃浮雕突起,刻划眼睛,鱼尾分叉,并刻有斜向细线。腹下对钻有两个系挂小孔。

蝉形玉佩  良渚文化  长2.35、宽1.6、厚0.95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4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沁蚀较重。椭圆半球形,前端略宽,背弧凸,以凹凸的弧线勾勒出眼、翼。其中眼部展开呈龙首纹的展开图。腹部前高后低,有线切割痕迹,并钻有一对横向的隧孔。


玉背象牙梳  良渚文化  通高10.5、玉背顶宽6.4、象牙梳上宽4.7、厚0.6厘米浙江省海盐县周家浜遗址30号墓出土,现藏于海盐县博物馆。冠状玉梳背已沁为鸡骨白色,为良渚文化神徽羽冠形态,镶嵌于象牙梳上。象牙梳为倒梯形,上端两面刻席纹,下分六齿。这一玉背象牙梳的出土,明确解决了玉冠状饰的使用功能。

玉玦  良渚文化
上:高265、孔径1.1-1.5、厚1-1.1、玦口宽0.25厘米
下:直径42、孔径1.5-1.7、珠口宽0.2-0.4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后头山遗址18号墓出土,现藏于余杭博物馆。2件。沁成鸡骨白色,有灰绿色结晶。上件为三棱形管状,一面留有线切割痕迹,珠口曲折不齐。这种不规则形态的玉玦具有崧泽文化玉珠的特征;下件为小圆璧形,两面平整,口部曲折不齐。

玉坠、玉玦  良渚文化
玉坠:长1.75厘米
玉珠:直径4.2、孔径1.6、厚0.5、缺口宽0.3厘米。浙江省桐乡市新地里遗址63号和93号墓出土,现藏于桐乡市博物馆。2件。黄白色,局部红褐色。器形小巧别致,截面方形,首端磨薄,琢出两处小凹缺,尾端减地琢出两层台阶状,有小榫,椎上有小穿孔。玉玦为淡青灰色叶腊石。扁平圆环形,一端开缺口,截面扁方形,一端面上有圆弧形切割凹痕。
礼仪器有钺(含钺及柄、端饰冒和尾饰镦)、壁、琮、冠饰(含三叉形冠饰、兽面纹冠饰)、项饰。

玉项饰  良渚文化  玉牌:高4.17、宽6.38、厚0.61厘米玉管:高2.6-3.1、直径1.1-1.2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反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由半圆形玉璜和玉管组成。玉璜正面微弧突,背面较为平整,留有线切割痕迹。正面以浅浮雕和线刻雕琢神人兽面纹。神人由羽冠、倒梯形脸以及上臂组成,省略神人的手腕部位;玉管串共12件,均对钻孔,一些的端面还留有线切割或片切割痕迹,一些玉管明显可以拼接。穿挂起来,神人兽面图案呈倒置状态,反映了为佩戴者自己观看的设计思想。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直径7.5、孔径6.6、高4.1厘米,江苏省武进市寺墩3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一端有褐斑,部分沁蚀。中间对钻圆孔,外形圆中寓方。琮外面出四块突面,每块中间又有一条横槽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琢磨简化人纹,下面琢磨简化兽面纹,上下构成一完整的神人兽面纹。


玉璧  良渚文化  直径18.7厘米,江苏省武进市寺墩1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玉质,局部带黑斑,一侧带褐色泽,纹理清楚。器壁厚实,略呈扁平圆形,边缘有破损与脱落现象,器表留有多道深浅不一的弧线切痕。中间对钻圆孔,钻痕清晰。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高22.8厘米,江苏省武进市寺墩1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灰玉质,表面沁泽较重,局部有松软脱落现象。形体高大,略呈上大下小形,中间对钻圆孔,外方内圆。器分八节,每节以四角为中心,琢磨简化神人兽面纹,花纹简洁,趋向规范化、程式化

神人兽面神徽  良渚文化  高约3、宽约4厘米  此图为反山12号墓出土玉琮竖槽中所刻神徽的放大图。神徽以浮雕琢出神徽弓形羽冠和羽冠下方的特化兽面;用阴线刻画羽冠上羽毛纹和神人面部,再在浮雕之间和旁边刻出神人的上肢、手以及下肢和兽爪等细节。该图案应表示一个完整的半人半兽的神灵概念。

玉钺及端饰  良渚文化
钺冠饰(上):高3-3.65、厚1.2厘米
玉钺(中):长16.6、上宽4.7、刃宽8.2、左孔径0.9-0.7、右孔径1.4-1.2、厚约0.75厘米
钺镦(下):高3.12、通长7.8、厚2.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2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呈花斑状。钺呈梯形,弧刃,两个穿孔,上钻孔为单面钻,下钻孔为对钻。钺冠饰为冠状饰的对折形态,应是对神徽羽冠的表现,下部有卯眼可以安柄。椭圆形的钺镦,有卯眼和横孔可以和钺把固定。

玉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  高3.75、宽5.9、厚1.3厘米,孔径均约0.3厘米,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4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光泽感好。下端圆弧,上端分为三叉。正面是稍有弧突的平整面,背面三叉的上端和下端的正中部均有凸块,凸块上皆钻有上下贯通的小孔。正面中部刻有神人兽面纹,上半身及羽冠压缩到了兽面的背后,下肢俱全,两个侧叉上各刻一鸟纹;背面凸块上也各刻纹饰,上面三个凸块左右刻半个兽面,中间刻涡纹装饰,下面凸块另刻一兽面纹。

三叉形玉器及配管

良渚文化

玉管:高7.7、横截面0.93-0.78、孔径0.5-0.4厘米

三叉形器:高3.4、宽6.36、厚0.66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管为多节扁方形,饰弦纹,出土时与三叉形器中叉对应;三叉形器,中叉对钻竖孔,下端竖孔两侧各钻一浅小卯孔,两侧叉的上端各钻一小横孔。

玉钺  良渚文化  长15.6、顶宽10.6、刃宽11.6、上孔径1.55、下孔径2.2、厚0.8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9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平面略呈长方形,弧刃宽于顶端,一刃角残,上部对钻两孔。顶端留有线切割痕,一面留有锯痕。

冠状玉梳背  良渚文化  高5.8、长7.7、厚0.35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花白色。平面略呈神徽羽冠形态,顶端中间凸出帽尖,下部有一扁孔。背面微凸,为素面;正面微凹,在扁孔之上刻半完整的神人兽面神徽,左右上角刻脚踏祥云的鸟纹,扁孔之下刻一条卷云纹带,与神人上肢相呼应。

玉牌饰  良渚文化  高6.1、宽8.2、厚0.6-1.28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有褐色瑕斑。平面略呈半圆形,顶端平直,中间凸出帽尖,底端圆弧。背面为平面,钻四对隧孔;正面雕琢半完整的神人兽面神徽,以镂空雕出神人颈部和羽冠下缘,兽面眼鼻浮雕于正面,嘴位于下缘。兽面上及神人两侧阴刻卷云纹,整器立体感甚强。

玉璜  良渚文化  高4.8、宽12.7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1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沁为黄白色。半璧形,以镂空勾勒出兽面神徵。镂空的方式是先以实心钻钻出小孔,然后用线切割向两边镀扩

玉璜  良渚文化  长11.7、宽5.4、厚0.6厘米,浙江省余杭市长命凤山出土,现藏于临平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玉质沁为鸡骨白色。整器为半璧形,制作规整,正面为弧面,背面平,边缘尖薄。正面浮雕神徽面纹,弓形羽冠被压缩到兽面的后面。
良渚玉器造型:几何型分圆曲器,有壁、璜、镯;直方型器有斧、铲、凿;圆方复合型器有琮、弧刃钺;人物动物型器物也如上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