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假如生活在现代》及《论语》之感悟

 树洞书社 2023-02-06 发布于江西

此刻我端起一杯热水,拿着这两本枕边书,轻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想起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学生时代,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后来参加工作,我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从而做好本职工作!

例如接二连三的事故警示片,告诉了我们学习煤矿三大规程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掌握,熟练运用煤矿三大规程,才能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孔子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书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也就是说:对于朋友,要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引导,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话说曾国藩有一位幕友叫王湘绮,是近代有名的大儒。在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和洪秀全作战之前就请假要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身为读书人胆子小,因为忙,没有立即批复他的申请。后来有一天晚上,曾国藩有事去找王湘绮,看见他正坐在房里看书,就站在他身后,也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了,王湘绮都不知道,曾国藩就悄悄地退回去了。

次日,曾国藩送了一些钱给王湘绮,又诚恳地安慰一番,让他立刻回家了。

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

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

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

曾国藩说:“那天晚上我站在他身后他都不知道?而且有近半个时辰的时间,王湘绮都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是在看书,是在想心事,也就是想回家,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领导与下级,朋友与朋友,相处起来都要适度。如果过分要求对方或者索取,那么朋友都可能变成冤家,上下级之间也可能成为仇人了。 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或者不想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之,我会将这两本书作为枕边书,时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鞭策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长!

本文投稿来自:书友王帅栋读者

编辑排版:树洞君

插图:塔院师兄拍摄

本书《孔子假如生活在现代》由树洞君一手编写和整理,内容涵盖树洞君的七年间创业历程故事。欢迎大家关注该公众号,了解本书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