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材料的那点事儿(6):肚子里有,才是真的有(注重学习积累)

 A探索者 2023-02-0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写材料,虽说是跟3000多个常用汉字玩儿,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实际上,把一个一个简单的字词串联成句,再连句成段,排列组合成一篇文章,也是一件苦差事。

有一位秀才,经常趴在桌子上愁眉苦脸地做文章,其痛苦的样子,看起来比他娘子分娩的时候都要难受。秀才娘子三分同情七分嘲讽地说:“俺们生孩子,是肚子里有;你们做文章,是肚子里没有,全靠胡编乱造!”

文章就像秀才的孩子,肚子里没有,万万生不出来的。即使胡编乱造拼凑出来,也会是个畸形儿。

图片

写材料,排列组合的是字儿,要写清楚的是事儿,最终要表达的是思想。要把材料写清楚,首先得把事儿弄明白,得当个“懂事儿”的人。

我小的时候,常听老人们夸小孩子“有材料”。长大了才明白,其实是夸这个孩子“懂事儿”,爱学习、有墨水、有出息,长大了能成檩成柁成栋梁,是可造就之人。现在想来,过去夸年轻人“有材料”还是很有味道的。不像现在,夸人的时候,见了小伙就是帅哥,见了女孩就是美女,只夸表面、没有深度。

图片

写材料,就像当老师,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学生一瓢。要把材料写好,就得把桶做大、把水装满。顺手拈来,挥洒自如,就得注意加强学习,注重点滴积累。

据统计,目前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即5年内有一半知识将过时;今天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其所学知识就有60-70%已经过时了。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但今天,“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一个人必须一辈子坚持学习,才能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美国有位知名老哲学教授,她的名片上写着这样几行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54年)、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63年)、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81年)。许多人对此觉得奇怪,同一所大学、同一门学科为何连续多次取得同一学位呢?有人去问她的丈夫,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搞教育的,随着新的知识、新的课题不断涌现,一个博士学位过了几年就会“缩水”,因此必须不断地补充提高,才不至于落后。所以,她就不断地去攻读、不断地去拿学位。她的这种不断“充电”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老秀才和老教授的故事启示我们:做文字工作、写材料的人,必须要注重学习、善于积累。只有平时多学习,领导给你交代的事儿才能一点通;只有平时多积累,写材料时才会思如泉涌。

图片

本文作者:宽心宽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