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个女工,感叹道:原来你躲在这里

 与春天同行 2023-02-06 发布于青海
文章图片1

邓小平视察504厂

1964年4月,邓小平总书记前往甘肃兰州504厂视察,504厂是我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厂,每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都与它息息相关。到了504厂,邓公向埋头苦干的工人们打招呼,工人们纷纷抬头,微笑着示好。

突然间他看到角落里有一位瘦弱的女子,立刻前往她身前,感叹地说:“原来你躲在这里!”女工人微笑着向邓公问候,随后又埋头投入到繁琐的科研中。这位女子到底是谁?邓小平为什么说原来她躲在这里?

文章图片2

工作中的王承书

功绩显赫,无私奉献

原来,这位女性科研人员是王承书,她为核物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她始终实事求是,不为完成任务夸大其词,例如某一次生产中,某些汇报员在汇报时刻夸大了一种精密零件的性能,其它科研人员对他这种说法极为不满,但也不敢过多表达。

这时候王承书站出来反驳,她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口才,说服了汇报员和上级,因此她与众多科研人员继续对该零件检测与加工,最后终于研制出了性能符合的零件,避免了因零件不达标对工程造成的损失。

除此之外,她在原子领域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很多有关原子、核、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的实验她都有参与。她出版了《气体运动论》,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提供了大量理论知识。

文章图片3

王承书

她不仅衷于各种理论实验,还在北大担任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教授,将知识传授给更多愿意学习的孩子们。

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院士。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技术的成功突破,她功不可没。

她还“热爱”捐款,因为她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她的工资仅有280元,但交党费时,她毫不吝啬地掏出200元,还将剩下的80元的一大部分捐给贫困孩童,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文章图片4

而她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党委看到王承书对外如此慷慨,经常劝她花多点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可她笑着摇头,说自己要为国家、为党做贡献。

1964年10月16日,随着西部地区传来的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直冲云霄,所有科研人员为此欢呼雀跃,在此过程中,所有人都精疲力竭,有些科学家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有了原子弹,我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在这短短三年时间,王承书为了这项工程劳白了头发,可她看到成果的喜悦远远超过了疲惫。

文章图片5

王承书手录

天资聪慧,七窍玲珑

1912年6月26日,上海某个书香家庭中,一位女婴呱呱坠地,父母满腹经纶,根据六经的“书”为她取名为王承书,她从小受到知识的熏陶,苦读诗书,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

文章图片6

王承书和孩子

后来,父母带着她来到了北京生活,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因她出类拔萃的成绩,她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

这个班级仅有13人,她还是唯一的女学生,王承书不卑不亢,刻苦读书,由于她出类拔萃的学识,她又在这所学校读完了硕士,留在学校担任物理助教。

战争摧残着每个人民的身心,王承书也不意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躲避战乱,她一路南下,先后前往南京、武昌、桂林、贵阳,可惜战火几乎覆盖整个中国,她最终决定出国躲避。

文章图片7

王承书与丈夫张文裕

她认识了张文裕,两人都在物理上小有成就,他们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立刻坠入爱河,在1939年结了婚。

王承书得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有一个基金项目,他们为亚洲有学识、有能力的女性提供助学金,并请这些女性来到该学校学习,可是她发现这个项目只收未婚女性,对此她多次向该学校与基金项目提议,说每位女性都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不该只收未婚女性。

基金项目负责人看到王承书的成就后,十分敬佩,破格收了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1941年,王承书收到了巴尔博奖学金,还得到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怀着对知识的期待,她来到了这所学校后,被分到了乌伦贝克导师名下学习。

文章图片8

王承书和其它专家

通过长时间教学后,乌伦贝克对王承书连连称赞,认为她有巨大的潜能,王承书的知识也在这位恩师的教诲下逐渐丰厚。在导师的帮助下,王承书完成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每篇都是精华,为气体动力学做出了很多杰出贡献。

1944年她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因她成绩优异,学校将她留下担任研究员。在1951年,她与导师乌伦贝克创造了“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对物理学界影响深刻,至今仍被广泛沿用。

不畏苦难,执意回国

由于她的成就多次惊动世界,美国也开始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她能加入美国国籍,并给她丰厚的奖金和舒适的生活。但她始终心系祖国,在祖国不再有战火、标新立异时回去报效祖国,所以对于这种请求,她一推再推。

文章图片9

直至有一天,她从朋友口中得知日本投降了,内战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了!那一刻,王承书眼中充满了惊讶,她梦寐以求的事终于实现了,她能带着自己的学识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了!

科学无国界,可科学家有国界,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有独秀一枝的技术。当王承书准备与丈夫、朋友一起回国时,受到了美国的阻拦,那时很多中国留学生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了,都想回家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献出一份力。

但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美国为此发布了一条禁止令,不允许赴美留学的科学家回到新中国

文章图片10

工作中的王承书(右一)

王承书对这种消息极其不满,立刻向美国提交回国申请,虽然毫无音讯,但她看到了与她相同想法的中国科学家,清楚地意识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便多次提交回国申请。

可是消息始终杳无音讯,美国甚至加大了对他们的看管,还将执意回国的科学家们以科技盗窃罪逮捕。但每位中华子弟都没有放弃,他们坚信,自己的祖国会来拯救自己的同胞。

与此同时,王承书及丈夫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夜以继日地用笔纸记录下来,还将大批资料收集起来,包装严实后寄到自己家中,以便回国后自己阅读。

文章图片11

最终,这件事终于有了音信,得知此消息的周总理立刻着手于处理这件事,1955年,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谈,对战俘遣返与两国侨民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这场会议中,我国决定将11名美国飞行员送回家中,作为条件美国要把钱学森放回国,也不得美国扣押愿意回国的科学家。

黑纸白字,铁证如山,很多爱国科学家因此不再遭到美方阻拦,顺利回到了家乡,1956年,王承书和丈夫也跟随着大部队,回到了祖国。

回到中国后,许久没有回到国家的王承书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街上处处飘扬着从未见过的五星红旗,路上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果然,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甚是美好。

文章图片12

回到家中,她并没有因新中国成立而懈怠,虽然人们解放了,但这时的新中国仍然贫穷,军事也不景气,如果不发展,我国必将会再次受到欺凌,只有祖国足够强大了,才能笔直地屹立在大国之中。于是她将众多所学理论编辑成书籍出版,只为越来越多的百姓及学生学到知识。

心系祖国,援助刻不容缓

见识到核武器的威力,我国也开始着手与这项工程的研究,有了核弹,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

1958年,钱三强向王承书介绍了国内的核武计划,那时国家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钱三强准备先从建设核聚变实验室开始,他希望王承书这样有学识的物理学家能助一臂之力。

文章图片13

钱三强

面对这样的请求,王承书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可是她一直以来学习的科目都是气体运动,对于核与原子方面从未深入涉及,为此,她苦读书籍,广读论文。

可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在钱三强的建议下,她前往苏联进行学习,两年后,收获先进知识的她回到了祖国,将自己学到有关核反应堆的知识全部整理下来,供国内研究人员学习。

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所有供给我国探究的技术及科研人员,并大放厥词:没有苏联,中国20年都造不出核武器

文章图片14

王承书(中间黑衣)

当时世界为了不引发核战,禁止国家研究核武器,但是为了新中国不受欺负,我国领导人决定秘密进行核武研究。这个项目出现后,大批科学家连带着不翼而飞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一片地区也被抹去,但没有了苏联的帮助,毫无头绪的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研究只能蹒跚学步。

1961年,尽管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投入到了这项工程,国外进修的科学家们得知国家需要帮助,也纷纷赶回国,前来助祖国一臂之力。

但我国在研制生产浓缩铀中还是不断碰壁,接连遇到瓶颈,只能说这项工程过于庞大,这些人手只是杯水车薪,忙得不可开交的钱三强想到了曾刻苦学习核聚变的王承书。

文章图片15

工作中的王承书

此年,钱三强邀请王承书参与这项工程,这项工作的保密性极高,加入意味着投入这项工作后王承书要舍弃自己曾经的成就,隐名埋姓,从零开始进行研究。

这个工程甚至不能告诉家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与家人过多见面,可是王承书听到钱三强的请求后不假思索答道:“我愿意”。怀着对国家的爱,对党的爱,1961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她向丈夫说明她将会没有理由地消失一段时间,同为科学家的张文裕对妻子表示理解,也同意了王承书的决定。

文章图片16

王承书一家

1962年,她向整个家告别,她八岁的孩子便没有再得到过母亲的呵护。她跟着前辈们来到了504厂,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对于不懂的问题,她常常向其它科学家请教,对于他人的疑问,王承书也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她废寝忘食,始终将科研放在第一位,夜深人静之时还能看到她在工厂里挑灯夜读。

因为当时社会的贫穷,伟大的科学家们连张舒适温暖的床铺都没有,只有简陋的木板床;饭菜中油水都少见,大多是米粥白菜配窝窝头。王承书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始终都爱自己的岗位,爱着自己的国家。

文章图片17

参与原子弹实验的科研人员

1964年4月12日,邓公来到504厂视察,在众多熟悉的面孔中,他一眼就看到了这位瘦弱的女性科学家,对她问候及称赞。

在每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原子弹所需的3000吨高纯度浓缩铀终于生产完成,工厂中的全部科学家一鼓作气,将原子弹制造出来。

不被他国看好的中国从苏联撤出帮助后,仅用了四年就成功造出原子弹,而参与原子弹研究的唯一女性便是王承书

文章图片18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回到家中的她看到她的孩子已经成人,心痛不已,因为她将这些时间都奉献给了国家。但是她从不后悔,孩子也从未责备她,因为这是每位中华人民的骄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她完成研究后,并没有松懈,仍然为科研做出贡献,1966年,她因丰功伟业,被邀请到了天安门,毛主席得知她为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后,赞扬到: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

文章图片19

登上天安门的王承书

原子弹工程收尾后,王承书仍从事着科研工作,她不仅从事着自己的本职气体物理学,还在核工程上不断突破与创新,1978年,她为了让更多青年通过自己的思想,将这些知识传承与创新,她开始担任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教授和大连工学院物理教授。

1986年,她在家庭相聚时吐露心声,说:现在很多人出了国就不想回来了,嫌国家穷,没出路,但是30年前的中国更穷,照样很多人选择回国建设。

她认为,她回到国家是正确的选择。很多人问她明明当时可以在美国过得无忧无虑,为何选择回国?是不喜欢高待遇生活吗?她坚定得答道:“不是我不爱美国的优厚生活,而是我更爱自己的祖国。

文章图片20

中科院院士 (中为王承书)

她多年高强度用眼,导致她年迈时白内障,医生为她开10支每瓶600元的药物,她听完笑了笑,说道:“您看我这眼睛还值6000吗?

1994年6月18日,82岁的王承书与世长辞,很多物理学家纷纷为她悼念。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今美好和平的生活,她功不可没。如今,我国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贫困,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报效祖国,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会永远烙在每位青年的心中

文章图片21

王承书和张文裕的石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