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不好人先老!多吃“两黑一白”,做三个动作,补肾养阳让你底气十足!

 鼠蛇鸡相助如意 2023-02-07 发布于重庆

肾常常成为我们用来调侃的对象:一加班就肾痛;砸锅卖肾买手机;肾不够用......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肾对于人体来说太太太重要了!
肾就像身体里的“净化器”,它通过排尿,清除代谢废物,还可产生尿液,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图片
不过,看似强大的肾,其实也很容易“受伤”。据调查,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1个患病。
那我们怎样知道肾“受伤”了呢?或许,这个答案,我们的双脚可以揭晓!

脚步异常,警惕肾脏健康
人体真的很奇妙,四肢外观上的变化,可能暗示着体内器官出现异样。
据宁波电视台报道,一名女子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脚部出现浮肿症状后,立即到医院检查,最后证实是肾脏“生病”了。
图片
脚与肾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人体肾经是经由脚底穿过涌泉穴的,通过观察脚部的变化,可看出肾脏的健康状况。
如果你发现脚上有以下变化,那就要警惕了:
1
脚底水肿
肾负责人体水分代谢、循环的工作,若肾出问题,那体内的水分就无法正常排出,便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这些水分往身体中下部流至脚底,导致脚部积聚的细胞液过多,肌肉失去弹性,自然就出现水肿的症状了。
图片
2
脚后跟疼痛
肾的反射区在脚底偏脚跟部,平时按摩或走路会偶尔出现疼痛感,且没有伤口、大运动量走路的情况,则可能是与肾虚、肾气亏损有关,建议多注意养肾。
3
脚部受力不均
肾气不足时,可能出现双脚用力不均匀的情况。尤其是脚后跟磨损严重者,要留意肾脏健康。
正常情况下,人在走路时,脚部受力均匀,排除鞋子有严重磨损或走路习惯的原因。
图片
4
脚趾甲发白、发黄 
肾脏健康者,脚趾甲应该是红润的、平滑而有光泽的,看上去血气十足。
但肾脏受损者,身体的血液循环受阻、新陈代谢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水分滞留,体内易出现湿气,因此,脚趾甲的颜色发白、发黄。
5
脚部冰冷
一般来说,脚部冰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天气寒冷时,如果体温正常的情况下,也经常觉得自己的脚部发冷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肾阳虚造成。
体内寒气太多,导致血液循环的速度太慢,脚部又是血液循环的终点,因此脚部缺血、缺氧,便发凉。
图片
不想肾脏“受伤”,就要注意养肾、护肾了!

养肾多补充“黑白食物”
一些黑色的食物对肾脏很有益。研究表明,黑色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黑色素类物质,对肾脏健康有益处。
从中医五色和五脏对应来看,肾脏和黑色对应,常吃黑色食物也有补益肾脏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白色食物对肾脏也有不少好处,希望大家按需食用!
图片
1
黑米:滋阴补肾
小小的黑米,富有高营养。它被称为“长寿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本草纲目》记载,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眼活血、开胃益中”之功效。
而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黑米的确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滋补佳品。在煮粥或煲饭时,加点黑米,男女老少皆宜。
2
黑豆:润肾燥、止盗汗
男女都应该适当补充黑豆,不仅能给予人体各种营养素,还对肾有好处。
图片
中医有“黑色入肾”的说法,经常食用黑豆,润肾燥、止盗汗,可改善小便频数、夜尿增多的症状。
不过,黑豆不宜多吃,否则会出现腹胀的症状,尤其是肠胃不好、易胃胀的人。
3
白果:养肾补气
白果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银杏酸和白果酚等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白果性温味甘、微苦,具有生津止渴、清热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记载,白果可以补气养心、益肾滋阴。
图片
但是,白果含有微量毒性,不能过量食用,尤其是孕妇、儿童、过敏者最好别吃。

护肾要揉脚、肚、腰
适当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可以增加身体的能量,赶走寒气。不如做做三个简单的动作,为肾脏“排忧解难”!
1
搓脚心
经常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可益精补肾、促进睡眠,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这个穴位在足掌的前1/3、屈趾凹陷处,大家可以尝试按一按。
做法:两手搓热后,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图片
2
揉脐腹
脐为一身元气之本,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此外,按摩位于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也可以按揉,对养肾补阳有一定的效果。
做法:躺卧在床上,用手掌按揉肚脐5分钟,坚持2个月。
3
按腰部
腰为肾之府,刺激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有助于增加肾气。
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平处;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侧旁开1.5寸处。
图片
做法: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置于命门穴、肾俞穴处,上下按摩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