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成人血流感染和菌血症,何时进行血液培养?

 医学abeycd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目前,血培养适应证无统一标准。简单标准如发热(体温>38 ℃)或局部中重度感染,复杂标准则有多条。

以临床诊断为目的

1.基于成人患者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对急诊患者,建议应用Shapiro标准作为血培养适应证。对住院患者,建议应用Sepsis-3定义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升高≥2分)作为血培养适应证。资源不可及时,建议应用快速SOFA评分(quick SOFA,qSOFA)(2或3项标准)。下列临床表现,建议进行血培养。具体包括:不明原因发热、特征性发热、发热伴特征性表现。

如下临床表现时,不建议进行血培养。具体包括:免疫力正常社区患者的轻度发热、术后1 h内的发热、孤立的发热(只出现一次的发热)、原因明确的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药物热)、长期护理机构大多数居住者的轻度临床表现。

如下临床诊断时,建议进行血培养:脓毒症、血流感染(BSI)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动脉瘤和人造血管感染、心包炎和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考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牙源性和口咽部菌群引起的口腔及相邻腔隙和组织感染[会厌炎和声门上炎、雷米尔综合征(即颈内血栓性静脉炎)、颌下、咽后和其他深部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免疫缺陷患者肺部感染、腹腔内感染(包括原发和继发腹膜炎、胆道系统感染、继发性胰腺炎)、局部关节感染和滑囊炎、盆腔炎和子宫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重度社区细菌性肺炎、骨髓炎、肾盂肾炎、伴严重并发症或严重脓毒症的蜂窝织炎。

如下临床诊断时,不建议进行血培养:具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复杂性蜂窝织炎、单纯性膀胱炎。

2.非特异性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判断是否进行血培养时,不建议单独依据感染标志物进行决策。

3.成人血培养阴性后的重复检测:如果病情持续或加重,临床始终考虑或不能除外菌血症,首次血培养48~72 h阴性,建议隔1~2 d重复进行1~2次血培养,每次2套4瓶;同时积极寻找感染灶、考虑不同技术确定病原、积极全面评估和会诊。不建议进行4次或更多次血培养。

4.成人患者CRBSI:下列情况须考虑CRBSI,建议进行血培养。包括:(1)无论有无局部感染迹象,尤其是没有明确的其他感染源时,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发热、寒战或其他脓毒症迹象;(2)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微生物血源性播散导致转移性感染(即脓毒性栓塞);(3)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皮肤定植微生物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菌血症的情况。考虑CRBSI时,要配套采集血培养,一个经皮采自外周静脉,另一个经导管采集;对多腔导管,应从所有腔中采集。不建议单独采集经导管血培养。

5.成人患者真菌感染、分枝杆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的血培养:如下临床诊断时,建议进行真菌血培养。包括:BSI(考虑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CRBSI(考虑酵母样真菌)、心包炎和心肌炎、免疫受损患者会厌炎和声门上炎(考虑曲霉、其他丝状真菌)、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考虑镰刀菌属、荚膜组织胞浆菌)、烧伤创面感染(考虑念珠菌、曲霉、镰刀菌、链格孢、接合菌)、手术部位感染(考虑念珠菌)、皮肤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考虑申克孢子丝菌、地霉、马拉色菌、接合菌)、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且患者吸毒或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肺炎。

确诊结核感染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疑似血行播散,或突发脓毒症状态或SIRS状态,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建议进行分枝杆菌血培养。确诊结核感染,出现如下临床诊断时,建议考虑进行分枝杆菌血培养:BSI、心包炎和心肌炎。对同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结核分枝杆菌的住院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确定的危险体征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体温>39 ℃,心率>120次/min,无法独立行走。有一个或多个危险体征且白细胞分化抗原4计数低于每微升100个细胞,预测结核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

有血培养适应证时,强烈建议常规进行厌氧菌血培养。不常规进行厌氧菌血培养时,如果有厌氧菌菌血症高风险因素,则加做厌氧菌血培养。高风险因素包括:有明确的厌氧菌菌血症病史;有明确的厌氧菌感染灶、癌症、免疫受损[与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或其他类型的免疫抑制因素(如脾切除术、糖尿病)]、疑似菌血症但感染灶不明、近期胃肠道外科手术、妇科疾病、褥疮。不常规进行厌氧菌血培养时,如果有厌氧菌感染高风险因素,则考虑加做厌氧菌血培养。高风险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异味分泌物、化脓、脓肿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相关黏膜表面附近的组织破坏,与恶性疾病相关的感染过程(需氧培养无生长)、受累组织中有游离气体(以气性坏疽为特征)和组织病理学中的“硫磺颗粒”(放线菌的特征)等。

文章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45(2) : 105-121.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