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感悟【7·34】----重在努力

 liuhuirong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不过是以此为目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或许我还可以做到。”公西华说:“这正是我学不到的。”

【感悟】

一、初发仁心即成正觉

孔子不管是在生前还是死后,别人对他在追求圣和仁方面成就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孔子自己对功名却始终比较低调。这不只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那样是为了获得一个谦虚的虚名而故作姿态,而是真正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后达到了一定精神境界后的一种自然表现。

《论语》中谈论君子的话题很多,孔子的君子君子之道有三方面可以去做为标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三达德,

二、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公西华的回答看似也很谦虚。但公西华的“谦虚”与孔子的“谦虚”境界不一样,孔子的“谦虚”是“修身不止”的谦虚,而公西华学不到的原因是什么?“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像孔子一样“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后人称孔子为孔圣人,表明孔子已不止是达到君子这一境界,而是超凡入圣,与尧、舜、禹、汤、周公并称,为后世敬仰,百代流芳。是融化在血液中的“谦虚”美德督促孔子永不停下奋斗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