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明旭【江苏省九十年代书家潜力发现展书家专栏】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2-0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江苏省九十年代书家潜力发现展

书家专栏

图片

图片

前几年当我们热衷于80后展览,渐渐的一批90后作者开始崭露头角,而且在江苏这批90后越来越显示出新生代的书写表达能力。90后新生代书法家表现得更为复杂,他们并不把传统挂在嘴上,但笔下却能轻松与传统呼应,他们在技法与气息上似乎比80后书法家更为敏锐,一方面说明江苏书法代有人才出,另一方面给80后无形中增添了压力。一些90后书法家技法的提取能力、形式的感受能力、法度的融合能力都有质的飞跃,给人一种特有的年轻人调皮,轻松、机智的书写感觉,90后正把个人新鲜的书写经验合法化,这些都给新时代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90后渐渐走向前台,将展开不同于80、70后的书法“前景”。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将90后书法力量汇集起来,给作者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给书法家提供代际参照的体系。90后书写指向传统与自我,使得传统烙上了真实个性,因此,要在90后与新时代相关语境中重新辨识书法传统,围绕“90后”书法展开观察,更是一个新的角度。

本期书法家 

范明旭

1991.05

别署:西阁

图片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

南京印社社员

盐城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盐城印社理事

盐城市青书美协副秘书长

鹿鸣书社副秘书长

荣获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

荣获盐城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荣获盐城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奖

现供职于盐城市文联文艺创作研究室

书法、篆刻论文发表于《书法报》、

《书法导报》等刊物,

诗词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等

〖作品获奖及参展〗

●西泠印社及中国书协展览:

百福来仪——西泠印社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银奖

西泠印社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篆刻大赛现场决赛三等奖

西泠印社115周年社庆大型系列活动之第二届“弄潮杯”全国篆刻优秀作品展

福泽东方——西泠印社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入展(自作“西阁印泥”)

“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

2020“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

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综合面试前40名

入展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展

●其他重要展览: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文旅部)

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文旅部)

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江苏省文旅厅)

第五届林散之书法作品双年展(江苏省文旅厅)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入展(中国书法大厦)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银奖(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江苏省书协)

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书协)

第二届江苏省篆刻艺术展(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南京印社)

2015-江苏篆刻艺术大展(江苏省篆刻研究会)

首届江苏省“瘗鹤铭·书法篆刻展”(江苏省书协)

第二届全国篆书书法大展(浙江省甲骨文学会)

“2018-八大山人”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书协)

第三届“黄庭坚奖”书法创作大展(江西省书协)

第三、四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山东省书协)

第四、五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山东省书协)

“墨子文化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山东省书协)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暨中国汉碑与书法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书协)

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山西省书协)

“白居易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陕西省书协)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书法报社)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书法报社)

“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陕西省书法院)

“黄道周奖”第一届海峡两岸书法作品展(福建省书协)

第五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湖北省文联)

“中国梦-翰墨朝阳”全国书法大赛(北京市书协)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西阁印话

---明清流派印与当代印风管窥

图片

 文 |「范明旭」

细察微毫,而成其精,偶露参差,而破其滞。微毫不过行间,能察者少,参差原来乍眼,可观者稀。

能察人不能察者,能用人不能用者,性情平舛所定,流露于行间,恰通性情,乃风格也。

———明旭杂谈

印章至篆刻,那是文人介入的成果,印章从刻画进阶到文字的高度,这是学术和工艺的本质区别。然而文人介入之后,因资料、地域等局限,必然形成所谓流派,流派的形成,既是对学术的提炼,也是对艺术整体的片面化。片面即是局限,果然,因资料的限制,明清流派“500年”来,都是跟随着汉印的体系在发展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印人尝试古玺的探究,但都因资料短缺,未能形成体系。

古玺体系系统化的步伐一直到今天,仍然孤立于学术框架之内,只有少数研究古玺的学者才真正明白其中道理。而很多刻玺的人,到今天仍然处于基础的集字成印状态。古玺的内涵要比汉印丰富的多,汉印的文字源头只有一个,而古玺的文字源头却丰富不一,这也是形成古玺深入难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刻玺绝非几个常规章法加一本《金文编》然后集字入印这么简单的,但我们往往都在这样做。

图片

世说新语二则

图片

人间词话一则

图片

孤嶂  荒城 联

“500年”流派印,乾隆之后才正式步入成熟期,明朝的印人大多还处在探索状态,各种样式杂陈,不过在当时能如此已是惊天之举,同样也是为后来的印学发展提供足够的经验和总结。我们今天所学的所谓流派印几乎都是清代之后的印人作品,尤其是乾隆之后的印人作品。乾隆之后,流派分域趋成熟。相比于明朝的派别,乾隆之后的流派印发展越来越成熟,理论建设越来越完备,可提供参考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印章发展过程中,流派印的明朝阶段,很多糟粕之式也在清朝阶段的印人印章创作中得到了规正。后人学习的篆书和篆刻几乎都是乾隆之后的成熟产物。尤其是到了今天,大抵都是晚清民国印人之印。

到了晚清印学趋于成熟,已无“流派之别”,差不多都已将流派法则融合,最后蜕化成了“取法之别”,“流派之别”是个人局限或者个人意识所决定的,主要以技法作分类,这与地域限制有着密切联系,而“取法之别”是所学对象和个人性格决定的,主要是学术的抉择。技法的迥异形成了流派差异的基础。学术抉择的不一最终使印风发生变化。可以说到了晚清,技法的融合,取法的丰富,奠定印章的学术高度。

图片

世说新语 二则

图片

草堂随笔一则

图片

小窗幽记一则

到了当代,学玺印者开始变多,这是顺应历史必然的。赵熊先生说:流派印围绕的是以汉印为基调展开的,各种派别大抵还是以汉印为底子。熊伯齐先生早年即着手研究古玺,到了当代,玺印已然成为显学。所以当代印的趋势也是以玺印为主导的。

任何艺术形式在特定的时段都有轻重之分,当代书法五体以楷行草为盛,篆隶次之。以篆书来说,还仅仅以工稳的清篆为主导的,夹杂不成熟的金文大篆书风为趋势。也正是因为书法的趋向,影响了篆刻的方向。那么在玺印之外,工稳印的兴起也成了历史的必然。古代的印章流变与当时文字流变是同步的,到了今天,仍然一样。所以刻印不写字是无法直正体会其中脉络的,这又是历史必然。我们知道,当代汉印处在屈于玺印与工稳印的第三项。原因很简单,流派印的影响,以及前人将汉印的路差不多走完了。以赵之谦黄牧甫为代表的“汉铸印”与吴昌硕赵石为代表的“汉凿印”。前人几乎走完了汉印留给后人的空间。所以到了当代,汉印的可探索空间越来越小,学的人,刻好的人也越来越少,呈弱势状态。

图片

西阁印痕

图片

西阁草堂随笔

但我们将印中印外整体比较来看,我们发现,汉印的路远没有被走尽,或者说流派印中的各种风格还仅仅是汉印的一部分而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流派印所谓的风格分类,无论铸凿,看整体印面,仍然是以工稳或者趋工稳为架构,从线条上表现风格。我曾经拿过丁敬的白文印和赵之谦的白文印作对比,我发现,很多结构布白是差不多的,但线条和印面处理却不同,这是流派印的一个特点。

也就是说,流派印风格的分域,几乎是按线条的变化,而结构的变化是很少的。就拿丁敬的印来说,起稿时是工稳起稿,风格表现自然是以刀法来表现的。所以当时所谓写意风格,底子仍然是工稳的底子,这是流派印普遍的状态,那么这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所谓汉印,到了今天,已经不是特定专指,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概念。比如二王,当代所谓二王,不能专指王氏父子,而是指同时期的所有的江左风流书风,可以统统称为二王。同样,汉印中,不是印中之印,而是包括了印外之“印”。汉以后隋唐之前出土所有的印章形式,砖瓦陶文,汉镫彝器文字,统统可以作为汉印文字素材,这就拓宽了汉印留给后人的空间。同样玺印中,不是只有战国古玺文字才能入玺,同时期各种铭文,甚至甲骨文统统可以入玺。

图片

西阁自作诗二首

图片

临杨淮表记

当代很多印人对汉“金属凿”印研究很深。也有很多印人从汉砖瓦文入印,参汉刻石,吸收汉碑额篆完成陶印体系的探索。还有很多印人从秦汉金文得意趣。这些可以统统称为“汉印体系”,包括了有些印人尝试以徒刑砖文字入印,汉滑石印章法的借鉴等等。当然,今人的探索是值得肯定与钦佩的,然而其中定有误区也是必然的。不过我们还是得拓宽视野,这是发展空间的前提。大量出土文物的考察和吸收,个人喜好的偏重是所谓风格形成的前提,绝不是我觉得我要走什么风格就能走什么风格,这不是个人主观决定的。

然而无论时代趋势如何,我们还应该从传统出发,选择、定位好适合自己的道路。任何艺术形式的分类,其实都已经根据人的性格划分好了不同的品类。当然,任何艺术形式的分类刚开始也都是根据当时人的性格划分的。我们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系统深入,即可!

图片

节临 米芾方圆庵

图片

庞元英文一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阁草堂长物全形拓剪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