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报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及团队研究表明,通过抑制人体基因组内的休眠远古病毒,能延缓组织和机体的衰老。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 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论文首页截图 ㈠ 刘光慧简历 ![]() 刘光慧近照 ☆1979年刘光慧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 ☆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7-2012年先后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现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 研究领域包括: ① 人类衰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解码; ② 基于干细胞技术的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精准治疗; ③ 新型基因编辑手段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㈡ 人类基因组中远古病毒基因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刘光慧及团队通过灵长类动物和啮齿动物的衰老模型,研究人类基因组中远古病毒基因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在几百万年前,远古病毒入侵人体并被整合至人类基因组中 。这些病毒基因在人体中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占人类基因组8%。 ![]()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远古病毒基因逃脱监管被唤醒活化。其转录产物可通过激活细胞的先天免疫反应来诱导细胞衰老,并在细胞间传递衰老信息,触发其它年轻细胞的衰老程序。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老年人细胞内的远古病毒转录产物水平比年轻人的高5倍以上。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中发生的表观遗传激活了人体内休眠的远古病毒基因,该病毒转录产物水平上调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研究团队深入研究还发现: 远古病毒转录产物还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息息相关。 ![]() ㈢ 通过阻断远古病毒的转录或在细胞间传染来改善细胞组织和个体的衰老 研究团队在了解人体内远古病毒基因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后,便尝试寻找抑制远古病毒激活的策略。 研究团队在小白鼠的实验中,利用遗传学手段降低小白鼠体内远古病毒的转录产物水平。实验结果显示: 老年小白鼠的软骨厚度和骨密度增加,握力增强,而且整体健康状况和记忆力得到提高,衰老也减轻了。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靶向抑制远古病毒的转录活性,就可以有效改善细胞、组织和个体的生命现象,实现老而不衰。 ![]() ㈣ 刘光慧及团队发现的现实意义 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指出: 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面临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而不衰,健康优雅地老去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挑战性任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及团队通过抑制人体基因组内的休眠远古病毒,能延缓组织和机体的衰老,实现老而不衰,从而提高长寿群体生命的质量。 追求长寿是文明社会的指标之一,而健康地老去和无疾而终应当是文明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