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思反馈】成都高新大源学校/玉林中学附属小学2023/2/3

 自主发展 2023-02-07 发布于北京
学思反馈
2023

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整体备课寒假集培训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语文五年级





学思反馈
干娜

培训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思考所得: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以读为本”的课改风向标下,很多老师都致力于创设和营造“书声朗朗”、“议论纷纷”的语文课堂,过分强调阅读感悟和朗读表达,学生在学习中没能真正养成“读中有思”的阅读习惯,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如“蜻蜓点水”,甚至是“水过鸭背”,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语文学习与语文课堂呼唤新鲜活水,期待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激活,心灵得以开启,智慧得以培植。

二.行动计划:

1、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思辨阅读是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三. 学习困惑:

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是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演练,是用理性的思考,诠释智慧的申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课堂充满思辨的味道,让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这是阅读对话从无效走向有效,进而走向高效的关键,更是语文教学理性深入与别样回归的必由之路。因为,让思辨走进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阅读的历程才能充满思维的张力。只有这样,阅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教师培植和绽放学生思维之花的温床和沃土。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薛老师这节课的呈现就像一部小说,先从一艘帆船讲起,故事就发生在一艘远洋归来的帆船上。帆船为故事发展的合理性提供空间,帆船的特殊结构才可能使孩子最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薛老师出示了这艘帆船,让学生认识帆船的结构,感受桅杆的高度,穿插讲解重难字词。接着,薛老师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关注待在帆船顶端的猴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表现猴子“放肆”的三句话,感受猴子的“放肆”是逐步升级的:摘人的帽子逗人;撕人的帽子故意让人生气;把帽子挂在横木的一头让人够不着,挑衅人。当文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不妨先理出一条线。

学思反馈
范思蓉

指导专家:王文丽   培训时间:2023年2月3日

反思人: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范思蓉

一.思考所得: 

   聆听王文丽老师的讲座,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敏锐地捕捉教材中思辨性阅读的文本材料,才能以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的长远眼光,开展教学活动。提倡思辨性阅读,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把握好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内记于心,外化于行,是对新课标的积极实践之路。

1、思辨性阅读内涵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

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2、思辨性阅读典型案例

讲座中,王老师不局限于五年级,抽丝剥茧了语文教材各册的课文,列举了记叙、说明、说理不同课文中,所指向的思维训练实质。下文列记两段:

案例一:北京市昌平第二小学刘蕾老师《田忌赛马》教学片段中,展示了思辨性阅读的设计范例。(1)结合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材中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标画对阵图,符合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2)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握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图示、对话等不同的方式,推理孙斌的排兵布阵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对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文图链接,基于课文语言进行重构,了解孙斌语言活动。(3)巧设开放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学生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田忌、孙斌都在这段故事中,赢得了自己利益。课后阅读《围魏救赵》这个故事,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二:教学名家薛法根老师的《跳水》教学设计中,设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支架,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阶梯。曲问出巧思,紧扣小说的特征,薛老师提出了两个巧妙问题,“是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向’险境?”“这时候,一定要出现一个谁?电影里一定会出现一个谁?”助推学生思维发展。思维的引领,还表现在拓展学习资源,教师推荐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篇章《鲨鱼》,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课堂上,学生是阅读者,是思考者,是发现者。
   
二.行动计划:

三. 学习困惑:

不同的学生思维水平差异,如何把握提问的针对性,能发展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思维?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思辨性的提问,在课堂中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是新课标引领下对理性思维的培养愿景。那么指向记忆、判断等技能性的提问还要不要?是否应该舍弃?“守正创新”这四个字是最好的回答。传统提问的方法,与注重思辨性阅读的提问并不矛盾,不同问题的指向不同的认知层次。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取舍,作为思辨性阅读的课文,要重点聚焦思维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合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的裹挟中,朝统一思维方向发展。

学思反馈
范玲娟

指导专家:王文丽   培训时间:2023.2.3

一.思考所得:

1、首先感谢王老师花25分钟时间给咱们一线老师们减压,吃定心丸,我觉得非常的贴心。王老师知道我们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和落实会有持续的压力,教我们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接纳化繁为简,将新课标理想主义与教学实践的现实主义对接。我觉得和之前我听的王崧舟老师的将制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文本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对于新课标,它的出现,不是革命,是改良,是守正创新。我们要边学边做,边做边悟。接纳它,理解它,实践它,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

2、王老师关于二十年教育改革的回顾,给我的感觉是振聋发聩。确实,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怀有初心。王老师关于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让我自我批评,确实很多地方还需要精进,如何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教会学生不会的,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有底气去教好学生真正需要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产生思维,而不仅仅是貌似学会的虚假繁荣。

3、王老师围绕“五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例谈”主题作了题为《落实“新课标”——重在教学实践跟进》的讲座。我觉得这个点选得非常好。王老师也紧紧围绕着如何落实,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王老师结合各册教材有序地梳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进阶。思维发生,才会有思辨。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例谈,王老师将任务群与教材对接,按学段解读了学习内容。而且对接了相应单元课文内容。细读归纳学习内容,对我本人领悟新课标有一个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感觉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

这次培训让我觉得新课标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整合融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是需要我们去用慧眼鉴别,整合,创造情境去实践。

4、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实践更好地升华理论。最后的叮嘱言真意切。我希望自己能够去实践。

二.行动计划:

1、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细细研读语文新课标。

2、充分研究学情。

三. 学习困惑:

1、学习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

2、如何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体现思辨性。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1、理论和实践要紧密结合。

2、在教材中寻找落脚点(位置),再“有为”。目标到方法。

学思反馈
黄体波

指导专家:王文丽    培训时间:20230203

一.思考所得: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意对教材的研读,了解编写意图,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目标和教材内容,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各种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中加以运用,教会学生进行思考,课堂中给与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行动计划:

1、重视新课标的学习。

2、更多的研读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思考。

3、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舍得给予给多的时间思考,变灌为引,改变一贯的教学定式。

三. 学习困惑:

     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内容中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点和整个教学内容的时间冲突,在班级教学中如何尽量给予更多的孩子思考、发言空间?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了课程标准中对本年级教学的要求,对教学中舍得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印证,也产生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思维培养的时间冲突的凸显,要做好教学,对课标和教材、学生的研究更需要加强,学习的道路更长了!

学思反馈
何竹丽

指导专家:王文丽   培训时间:2023.2.3

一.思考所得: 

老师首先要作为一个思辨者,老师要深入阅读,以思辨为点,深入阅读,深入研读,结合自助探究。不能泛泛而谈,侃侃而谈,课内延伸到课外。每课有思辨点,他与单元之间思辨怎样联系。

二.行动计划:老师多专研教材,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思辨途径。

三、学习困惑:1.不同的文体怎样培养学生的高效思辨。2.怎样抓住不同的文体找到思辨方向的关键点。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精心预设,有效引领,促进思辨   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缺少有价值的思辨式话题的引导,因而不能有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前预设入手,为学生提供值得思考与辨析的话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立足文本,鼓励质疑,疑中有辨   学贵有疑。在时下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自己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但是,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无形中对学生的质疑过程进行了挤压、剥夺,因而导致无效质疑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在质疑中畅所欲言,或思或辩,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六年级





学思反馈
胡琴

指导专家:吉春亚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今天有幸听到吉春亚老师的讲座,经过吉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我对文学性阅读与创意性表达在课标中的体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单元整体备课的思维模式和任务群在单课中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吉老师结合单元要素,讲得很清楚,任务间的关系很明确。把文学性阅读和实用性有机的结合。

二.行动计划:首先要做到继续深入研究课标,做到吃透教材,心中有数,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要多阅读相关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再次,与同事们经常探讨,因为,好的专家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专家更能帮助自己解决现实困难。最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让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喜欢学习。

三.问题与困惑:听完后,我对文学性阅读与创意性表达有了一些认识。在工作中,我一直在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家长知道读书好,但在对学生的读书兴趣的培养上不能落到实处,部分学生没有可供阅读的书。“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目没有时间全班进行交流分享。有部分学生较为懒惰,口头表达不想说,书面表达不想写,根本无法做到创意性表达。

学思反馈
邬剑波

指导专家:吉春亚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吉春亚老师的精彩讲解,明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文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读经典,要重视积累。了解了任务群的建立在单元总任务的基础上分设各子任务,要将课内外学习任务有效结合,总任务与子任务有逻辑关联,要关注课例、习作、口语交际、课后习题、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情设计。知道了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围绕“学习主题”“情境任务”统整了原来的学习领域,开展文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实现精神成长,整体推进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培育。每个学习主题统整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要素,形成一张结构化的“学习”清单,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表达得以融合。

二.行动计划:

1.加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各任务群的内涵及关联;

2.梳理各年段教材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实际内容;

3.集体教研,合力进行教学设计,落实任务群的建立。

三.问题与困惑:

1.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建立,设计适量有效的学习任务,如何有效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萌生表达愿望?

2.怎样处理好任务群学习与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3.如何调动学生的审美需要,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学思反馈
文旭成

学习教师:高新大源学校 文旭成

指导专家:吉春亚老师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参加吉春亚老师主讲的六年级《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明白了文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托物言志;学习了如何在六年级根据阅读单元主题、生活实际、单元内容与习题确定总任务、子任务,构建学习任务群。在讲座中对六下语文教材一、二、四单元的讲解中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单元学习主任务,各种子任务,对任务群的建构过程进行了展示。

特别是对于二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和生活情景任务确立赴一场外国名著的交流会主任务,建构二单元各篇文章的子任务:《鲁滨逊漂流记》读梗概、标题目、写梗概、明大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多角度、品人物、联生活、谈心得;《汤姆索亚历险记》画导图、理情节、借猜测、探究竟;《爱丽丝漫游奇境》制名片、对比读、查资料、知背景;2022世界名著交流会进行梗概推荐、人物评价、剧本演出、个性展示。如果采用核心任务为制作“风俗纪录片”则建构这些子任务:1、节目诗词积累大比拼。2、风俗纪录片设计热身。(包括3个学习活动:学习课文详略主次安排的写法;学习把主要部分写具体生动的窍门;学习如何把故事穿插的办法。)3、迁移运用进行习作,制作和分享纪录片。(包括2个活动:家乡的风俗习作;用剪印等制作“风俗纪录片”。)各单元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等选择确立一个主任务建构任务群会是实际高效的。这次讲座,收获很多。

二. 行动计划:

  六个单元建构单元学习任务群,实施到课堂教学中。

三. 问题与困惑:

   六年级下册教材里精读的6首古诗、两篇文言文,诵读的8首古诗、3首词有感情诵读的达标程度是什么?

 各单元的习作分别围绕学习任务群开展后,如何提升学生写作专项能力?单元学习任务群是否注重单元主题、课文、习作的有机连贯来构建?






数学五年级





学思反馈
范蓓蓓

指导专家:王彦伟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跨学科综合实践是开放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从学生身边的相关事物入手,以现实中密切相连的问题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跨学科的整理,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关联性知识,通过设计学习单,将生活中的知识整理春耕主题学习活动,积累活动经验。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终要回归生活”的特性。因此我们要以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把时间的课题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丰富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使儿童的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有兴趣和能力去完成探究活动。

二.行动计划:

在长方形的展开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怎么包装纸最省?通过学生包装2个长方形礼物,三个礼物进行开展

三.问题与困惑:

最开始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拿到这门课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我们要从事这方面工作所付出的劳动将要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得多。另外从数学的哪些课程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学思反馈
林莉

指导专家:王彦伟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主题活动教学是跨学科背景下的数学内容学习,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实践精神。新课标的深化改革促进了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发展。想要有效实现目标,需要优化各学科资源,整合学科开展教学.

二、行动计划:

1. 通过分析,建构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框架。

2. 通过实践,践行数学与其他学科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3.通过反思,内化跨学科教学的理念。

三.问题与困惑:

跨学科教学看似“跨”了学科,但学生只是学习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知识而已,不同学科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性联系。究竟原因,学科间的壁垒仍未打破,知识没有实现真正的整合。这种学科拼盘化,忽视了跨学科的本质是基于实际问题实现的学科之间的融通,仅停留在了形式层面上。此类“跨学科教学”课堂上,要么由多位不同学科的老师轮番串讲,要么由一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配合,进行混搭式教学。传统的分科教学,各学科“单兵作战”,学科逻辑各自独立;而新时代素养导向的跨学科学习,则强调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知识联结能力。各学科老师需要打破分科的界限,协作统整课程资源,注重学科间的知识关联,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教研。

学思反馈
钟晓辉

指导专家:王彦伟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号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王老师带领我们再次学习了2022版新课标,让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认识,对跨学科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占数学总课时的百分之十,它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真实的较的问题。小学综合实践以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为主。主题活动分为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和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明确了综合与实践领域主要变化,明确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学生将面对现实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行动计划:

1、再次认真研读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

2、新课标旧教材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多动脑筋,设计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问题与困惑:

1、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通常比较长,多为主观性评价,怎样才能客观公正?

2、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主题活动,设计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怎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参与,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过程通常比较长,多为主观性评价,怎样才能客观公正?






数学六年级





学思反馈
郭珊

指导专家: 贾福录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收获和感悟:1、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包含除和等分除的区别,尤其是在分数除法运算中。比如分数➗整数(1/2÷2=?)的意义是把二分之一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一个等分除;而整数➗分数(2÷1/2=?)的意义是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二分之一,求份数,是一个包含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等分除和包含除的意义,把分数除法算式转化成直观的画图方式来解决,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在刚刚接触分数除法时,反复将算式对应到图形,让分数除法的意义深深的烙在学生的脑海里,最终形成技能,也就是我们的算法,法则。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或者说有效地博学生眼球,我们要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需要来自当前学段的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关注其兴趣,引发其经验,促进其转化迁移,从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

二.行动计划:

1、在备课时,首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来拟定核心内容,然后在网络上学习关于本单元的多个名师课堂,弥补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少留遗憾和不足。2、️学着用童眼看世界,关注任教学段的学生的日常,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捕捉可以运用到课程中的活动和经验,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有趣又有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问题与困惑:

在确定单元的核心问题时,贾老师说可以在学前进行学情调研,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的困惑是如何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我能想到的是要么给出单元内容大标题,让学习联系和猜想?要么先给足时间让学生先预览一遍单元教材内容,再提出问题?或者还是其他的更加细化的可行的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出更加贴合单元内容的核心问题?长此以往也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郭珊

学思反馈
刘悦

指导专家:贾福录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1、抓住对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的意义的理解。

2、把不会转化成会,把不同归结为相同,从变化中寻找不变。

3、抓计数单位,核心概念。

二.行动计划:

1、大单元备课,无论什么数,都抓计数单位。

2、乘除法最终归结成一个数量关系。

三.问题与困惑:

大量的时间探索,感觉进度跟不上。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刘悦

学思反馈
2023

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整体备课寒假集培训








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





语文五年级





学思反馈
吴涛华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1.连思维都没有发生,何来思辨?

2.落实新课标,重在教学实践跟进。

3.思辨性阅读的基础是思辨能力的培养。

4.能体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的文章属于思辨性阅读。

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三个并列的发展型任务群,思辨性阅读表达有利于发展理性思维。

二.行动计划:

1.研读新课标,研读教材,把握课程总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对接,把握任务群与教材内容的对接。

2.研究学情,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让学习真实发生;创造机会展开学生思维过程,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辨性思维。

3.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

三.问题与困惑:

1.教学时间有限,如何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给足?

在讲任务群与教材内容对接时,王老师举了四年级一个单元的课后题时间的分配,如果要一一落实:给问题分类、筛选问题、谈自己的理解等, 课时时间却有限。我们的困惑就是教学时间有限,如何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给足?

2.语文学习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有什么不同?

3.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如何提出有思维含量且面向全体同学的问题并能给够时间让学生解决问题?(取舍学习内容与采取合作方式)

学思反馈
贺景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星期五上午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二十年前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实现了吗?

二十年前、当前甚至二十年后的课程改革目标基本没有变化。

教学现状不是完全没有改变,但是改革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从“会做题”到“会做事”。

我们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心中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科学、是规律,是为了儿童的成长。

每一轮课标的核心内容,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变化的只是话语表达。

连思维都没有发生,何来思辨?

二.行动计划:

守住初心,把握本质,边学边做,边做边悟,扬长补短。

三.问题与困惑:

1.语文学习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有什么不同?

2.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如何提出有思维含量且面向全体同学的问题?

学思反馈
赵颖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1.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1.任务群是独立,也是统一有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老师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高站位的去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懂得取舍,侧重很重要。
2.学生的思维提升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更要去实践真课堂,真学习。在课堂中不提无效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一定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注重,必须做到的,不怕所谓的“浪费时间”,真正去关注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提升。

二.行动计划:

1、深入学习新课标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标思想。

2、在备课中深入研究教材,建构自己的单元整体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出发点设计教学,不做“无用功”,不怕“浪费时间”,记住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中完成的,说教填鸭永远都取得不了好效果。

三. 问题与困惑:

1、思辨型阅读与表达对于后进生来说是很难的,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层次是比较单薄和底层次的。他们的能力提升是我的做大困惑。

学思反馈
苏承静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 学习所得和感悟:

今天王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收获颇多。以前看着新课标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概念,不知道从何下手,畏难情绪便油然而生,而这次讲座王老师为我们深入研读研究新课标吃了一颗“定心丸”,王老师以新课标“新”在哪儿为切入口,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老师必须学习在前,读教材深挖教材,读课标,研究课标,并要在教材中寻找到课标中提出的落脚点,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学生,创造机会展开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活动

通过此次学习,我也更加深入感受到了平时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不会放手,缺乏对学生细致的研究,同时对课标的解读还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没有关注到基本的内容和标准。

改进方法:把握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守住初心,把握本质,边做边学,边做边悟,扬长避短。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研究教材,踏踏实实地教学。

二.行动计划:

1.消化今天讲座内容,细致深入探究,在理论的指导下和实践的探究中不断加深理解。

2.分析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3.研读教材,明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4.研读课标,关注各项任务群基本的内容和标准,并在教材中寻找到课标中提出的落脚点。

5.课堂中减少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三.问题与困惑:

1.教学中情境任务设置怎么与目标更好的结合?

2.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学思反馈
黄宇琪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 学习所得和感悟:

今天王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收获颇多。以前看着新课标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概念,不知道从何下手,畏难情绪便油然而生,而这次讲座王老师为我们深入研读研究新课标吃了一颗“定心丸”,王老师以新课标“新”在哪儿为切入口,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老师必须学习在前,读教材深挖教材,读课标,研究课标,并要在教材中寻找到课标中提出的落脚点,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学生,创造机会展开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活动

通过此次学习,我也更加深入感受到了平时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不会放手,缺乏对学生细致的研究,同时对课标的解读还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没有关注到基本的内容和标准。

改进方法:把握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守住初心,把握本质,边做边学,边做边悟,扬长避短。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研究教材,踏踏实实地教学。

二.行动计划:

1.消化今天讲座内容,细致深入探究,在理论的指导下和实践的探究中不断加深理解。

2.分析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3.研读教材,明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4.研读课标,关注各项任务群基本的内容和标准,并在教材中寻找到课标中提出的落脚点。

5.课堂中减少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三.问题与困惑:

1.教学中情境任务设置怎么与目标更好的结合?

2.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学思反馈
易海涛

指导专家:王文丽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触摸思维本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作为侧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课程内容,是第一次整体集中出现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构架中,也是“2022年版课标”修订的创新点之一。王老师从教材与教学实际出发,为我们清晰讲述了“五年级思辨型阅读”的理念与操作,受益匪浅。

二. 行动计划:

   在教学中紧扣课标中关于思辨性阅读的核心理念,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直接作为目标,单独设置学习任务群,让学生的思维类型得到均衡发展。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意向的捕捉,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积累的材料、语言运用经验及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有依据、有条理的思考,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弥补理性思维欠缺这一短板。

三. 问题与困惑:

如何将思辨性阅读与大单元设计结合,赋予任务以真实情景,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思辨能力锻炼和提高。

学思反馈
吴乐

心得

通过名师的课例分享和论坛研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和四个维度的生态智慧场,共同形成了有机交融而又相互支撑的课堂生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课堂生态中经历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思想的感悟、对活动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实现完美融合,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行动

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需要基于有“设计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开发教材资源,从教材中择取贴切的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有利于从教学资源上保障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使之形成一个良性的螺旋式局面——学生通过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深度学习教材内容,又以教材资源为辅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进而实现教材资源学习与学习任务对教材资源的探究运用的螺旋式上升。

学思反馈
杨凌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的确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现在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二.行动计划:

紧扣学习,把握研究、注重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强化学习,不断提升实施新课改的水平,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领会新课标的思想,建构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三.问题与困惑:

    1.新课标下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有效评价?

2如何保证语文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加强语文内容的课程安排?

3.新课标对语文教材如何重新定义和梳理?






语文六年级





学思反馈
刘晓蓓

通过专家培训,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可以促进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在任务群下,可以先再深入研究老师举的教学课例,通过读新课标、教师用书和其他教学设计来对本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研读新课标中关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对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形成较为准确的理解。设计总任务和子任务,体现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学思反馈
戴小红

指导专家:吉春亚

指导时间:2023年2月3日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吉老师的交流分享,让我懂得了,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学会创意表达,首先要学会整合教材——整合内容、聚焦关联;其次要关注语言,其三要优化资源,最后要创新思维。老师更要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文学阅读者,不断提升创意表达能力,逐步接近语文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

二.行动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需要基于有“设计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开发教材资源,从教材中择取贴切的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有利于从教学资源上保障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使之形成一个良性的螺旋式局面——学生通过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深度学习教材内容,又以教材资源为辅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进而实现教材资源学习与学习任务对教材资源的探究运用的螺旋式上升。

学思反馈
王丹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今天听课吉春亚老师关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新表达解读与案例说的讲座,受益匪浅。吉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在教材中发现具体实施路径,就像吉老师所说,真正的阅读就是给精神洗一次澡,用心灵的触觉去感受文字的肌理。不仅我们教师要阅读,更要学会教孩子们如何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培养学生学会准确流利地表达,鼓励学生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同时也对自己的审美和语言评价提出更好的要求,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学生同进步共成长。

二.行动计划:

以六年级下册教材为学习契机,结合吉老师的传授进行借鉴思考学习,和组内的小伙伴共同讨论研究,由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确立任务群的类型,有效的组织学生对文学性阅读的学习。

三.问题与困惑:

不同单元的大任务不同而下面的子任务也是不同的,在实施和行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和困惑。

学思反馈
王茜

指导专家:吉春亚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听了吉春亚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吉春亚老师以生动丰富的案例讲解了文学性阅读和创意表达的单元整体任务群如何构建,如何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如何设计单元主题,如何设计单元学习总任务以及设计有关联的子任务群。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吉老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陈述过程中,对相应的作业设计和教学评价也进行了介绍。吉老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也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讲解,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有帮助。

二.行动计划:1.深入学习新课标,深刻体会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实施原则,方式等。广泛学习任务群设计经典案例,汲取经验。2.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任务群设计,力求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 问题与困惑:

1. 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出发点如何确定,有哪些必须要注意的设计原则?

2. 单元整体教学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

3. 教学评价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

学思反馈
朱琳

指导专家:吉春亚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从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中初步了解了文学性阅读是通过与作品和作者的对话,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文学性阅读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活。《古文观止》篇篇经典,读经典背经典,黄金记忆期的积累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

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可以促进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针对碎片化学习,以任务为导向、主题、活动(有逻辑关联)、整合学习情境,课程学习任务与生活情境任务的区别,不是环节一变成任务一,戴个帽子。总任务和子任务的关系,以二单元和一单元、四单元(红色主题内容用生活情境来设计大任务)为例,要根据学情、班情来设计。任务意识,由生活需要而来,不是仅仅学一篇课文。

在任务群下的单课如何学?以一单元为例,《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全景描写和细致描写,全景描写是不是指场面描写?《古诗三首》情境:踏上中国传统节日诗文化之旅。《藏戏》迁移学习,体会戏剧独特魅力,情境任务:我是“藏戏”解说人。习作:抓特点,有详略,有体验。

如何提高学生文学性阅读的兴趣?上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

一个单元的设计思路:怎么来的?以二单元为例。通读教材找关联,学习的子任务初步想法,确定总任务跟生活勾连(交流会、投稿、分享朋友圈点赞、展览、跟作家对话、给作品颁奖),主题从语文要素中来,整合学习情境,一个单元一个总任务若干个子任务。子任务跟语文要素和课后题、交流平台等有关,据此构架。抓重点,跟语文要素有关的,不要逐段揉碎,让学生自读。

二.行动计划:

可以先再深入研究老师举的教学课例,通过读新课标、教师用书和其他教学设计来对本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再研读新课标中关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对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形成较为准确的理解。

根据今天老师培训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设计或修改一个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单元教学设计,设计总任务和子任务,体现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三.问题与困惑:

课程学习任务与生活情境任务的区别,各自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总任务和子任务,总任务是一个大的情境下构建的,子任务是在这个大情境下去分解总任务?子任务和下面的活动又是什么关系?活动是不是就是去实现这个子任务的目标而设计的行动环节?

学思反馈
唐露榕

指导专家:王彦伟老师

 指导时间:2月3日

一. 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王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我的收获和感悟如下:

跨学科学习是发生在真实情境中,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综合实践领域不再是可学不可学的容易,跨学科学习就像学习开车一样,由学习交通规则、模拟驾驶情景到路考考察能力再到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步提升驾驶素养,其实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也符合目前国家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的要求。

二.行动计划:

在北师大教材当中,比较忽略数学好玩内容,尤其课时短的情况下可能直接略过了,而数学好玩很适合跨学科综合实践,放大和落实数学好玩内容,提前备课做好准备。

做一个跨学科主题内容时,首先先思考如何通过课程达到育人的目的,由本质推内容、形式、主题、问题等

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住学生问题,有目的的开展跨学科学习

三.问题与困惑:

王老师提出跨学科教学要在真实情景当中发生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可能遇到学科和学科内容拼盘形式,从而这里的真实性,从而陷入了伪情景,伪真实的困境,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思反馈
彭向荣

指导专家:王彦伟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今天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颇多,特别是综合实践课的理解有很大提高,对今后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二.行动计划:

我准备把今天在培训中的所思所想用之于今后的教学中,肯定会对教学帮助很大。

学思反馈
杨倩

指导专家:王彦伟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的收获和感悟如下

要多从生活中去捕捉问题,从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有智慧的去创设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有效去整合学科学习。

二.行动计划: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单一为主的学习方式,自觉转型到“已学定教”“在学上教”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三.问题与困惑:

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的评价问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正确完整的评价学生参加活动课,因为学生缺少了一定的约束,所以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完整的完成每项课程内容。对过程评价,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那些毅力比较弱的学生更是虎头蛇尾……






数学六年级





学思反馈
高屏

指导专家:贾福录(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  

指导时间:2023.2.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淡化知识点,不急于进入方法的学习,经过几课时的探索之后,再回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相同之处,总结通法,感悟联系。这不就是我们学校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吗?贾老师讲到的淡化知识点其实不是真的淡化知识点,而是在学习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就透彻的理解和通透了知识点,无需刻意的强调和机械的总结记忆。这些观点与我的教学认知十分契合,而且升华了我的教学认知,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了,这样的教学才是我认可和喜欢的教学。贾老师的指导,棒棒的!

贾老师还谈到: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的想法,有深入思考,不断有新的问题,而且不断有机会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开展“自我导航”式的学习活动使我们理想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需要我们把握问题真实性,情境性、整体性、问题解决,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创设现实问题情境,随着学生的思考逐步出示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而且要善于对比不同方案并寻找背后的相同,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些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建议,也是老师应有的教学追求。

二.行动计划:

淡化知识点,尝试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行动思路如下:

1、系统梳理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2、准确定位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需要把握数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设计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3、整体划分课时安排

4、整体设计每课时的学生活动——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兴趣、引发经验、让学生感悟联系、促进迁移,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三.问题与困惑:

让学习的发生慢一点,不要说因为时间关系……,太喜欢这样的提示了。教学理想和教学现实希望能尽早的统一,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同仁的努力!

分数除法的每一类学生要理解清楚算理都太不容易了,迁移类推可能是最省力的方法吧。

学思反馈
李未霞

指导专家:贾福录 指导时间:2023-02-03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新课标倡导培养核心素养,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问题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素养呢?听了贾老师的讲座,我想我找到了一点方向。

首先,提倡问题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从生活中取材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建立模型。今天,贾老师列举了租船最省钱、植树问题、展板摆花等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还通过学生的创作学生的作品,去描述具体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培养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解决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通过数学的语言,简约、精确地描述我们身边的世界。

其次,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租船问题中,贾老师提出,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达成对不同方案的比较,从而深挖背后的相同,最终形成模型的建立等。这种真实的情境,在完整的问题解决中,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模型意识。

关于大单元备课,主要抓核心关键问题,站在整体高度,核心问题围绕核心目标,设计合理的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索体验中,发展核心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关于运算一致性,我认为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很有帮助,同时发展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今天关于运算一致性的讲解,对我们六下总复习中将不同的运算进行勾连尤为重要。

二.行动计划:

1.在教学设计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核心问题,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教学。

2.关注学生,激发学生主体性,舍得给学生探索活动的时间,不搞一言堂。

3.读懂教材,读透教材,设计适宜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看穿本质。

三.问题与困惑:

1.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情景的创设。

2.大单元教学中的每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及配套练习的制定等。

学思反馈
彭勇

指导专家:贾福录  指导时间:2023.2.3下午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1.知道了从哪些方面进行大单元备课:梳理单元教学主要内容、定位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整体设计单元的核心问题。

2.坚持素养导向,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起来。

二.行动计划:

1.树立分数乘法与除法一致性的教学思想;

2.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3.将数学知识向学生生活实际延伸;

4.将问题解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问题与困惑:

1.作为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2.分数乘除法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怎样落实?

学思反馈
周婷

一.学习所得和感悟:

分数乘法中,包含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分数连乘等,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就是分数乘法运算,分数乘法离不开分数的意义。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分数乘法、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所有的运算都是单位的运算,主要有2个问题。单位是谁,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平均分和包含除,让学生在画图、讲故事的活动中,感悟乘法和除法是一回事。我想同时也可以借助操作复习巩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比如让学生将自己操作之后的结果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出来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个苹果。”还可以通过分类强化两种模型,并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如给学生几道题进行分类,把可以分几捆,可以分几袋,可以装几盒,提炼成他们都是求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求份数。而每盘装几个,每人分几个,每篮有几个,都是求的每份是多少个,也就是求每份数。而且他们都是平均分,都用到了除法。

二.行动计划:

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方案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我要学习课标及课标解读,特别是有关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学习将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问题与困惑:

北师大版的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到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样的?怎样来“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怎么样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融入学段目标,又将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段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