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识人面相术(四)情态(三种情态之人不可交)

 潜岳修省 2023-02-07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曾国藩善于观人鉴人,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如何,经他观测后做出的判断,后来应验者达十之八九。《冰鉴》就是曾国藩为了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反复总结后写出的一部观看人、识人的专著。'冰鉴'者,取真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意。在这部书里,曾国藩摒弃了江湖中那种重形轻神、重奇轻常、重术轻理的习俗。重神而兼顾形,重常而辨别奇,重理而指导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

第一章《冰鉴》要义之四

四、情态

【原文】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现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译文】一个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状态的进一步的外在表现,常常能够弥补我们在'骨相'上品鉴的不足。情态是精神的显露,常常能够弥补精神的不足。长久地关注某人,要着重观察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初见某人则应注意其情感态度。凡属大家--如高官显官、硕儒高增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越是矫揉造作,反而越是显得幼稚粗俗。看人的情态,对于大处当然也要分辨清浊,而对细处则不但要分辨清浊,而且还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原文】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译文】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柔弱之态,狂放之态,疏懒之态,周旋之态。如小鸟依依,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言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是人的内心本色的外在表现,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哗众取宠,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宠,急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败类。情态变化虽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分辨出情态的大概情形,就能有二三成的把握看清一个人的将来。

文章图片2

【原文】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诋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退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译文】前面说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称之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出现的,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可见这种人是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可见这种人冷峻寡情。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附和,可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进行刻意诽谤和诬蔑,可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这两种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可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情,他却伤心落泪,大动感情,可见此人缺乏理智。这类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然而以上三种情态虽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命运,而如果反其道而求之,那么几乎就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文章图片3

【要义】

曾国藩认为'情态'与'神'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它们是内在与外显的关'神'是'情态'之源,'情态'是'神'之流。'情态'是'神'的流露和外现,

二者一为表一为里,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说'情态者,神之余'。如上所述,如果其'神'或嫌不足,而'情态'优雅洒脱,'情态'就可以补救其'神'之缺陷,所以说'常佐神之不足'。

'久注视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神'往往呈静态,'情'常常呈动态:'神'一般能久长,'情'通常贵自然。总之,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情态与容貌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容貌为形体的静态之相,是表现仪表风谬的,情态为形体的动态之相,是表现风度气质的,二者质不同,'形'亦有别。然而二者却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曾国藩这里明确提出'恒态'、'时态'的概念,动静结合,仔细分析。将静态具体落实到弱态、狂态、疏懒态、周旋态这四种情态上,一一对比。

'弱态'之人,性情温柔和善,平易近人,往往又爱多愁善感,'细数窗前雨滴',缺乏刚阳果敢之气,有优柔寡断之嫌。'狂态'之人,大多不满现实,爱愤世嫉俗,对社会弊病总喜欢痛斥其不足,个人品性往往是耿介高朴,自成一格。具'疏懒态'者,大多有才可恃,对世俗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由此引发而为怠慢懒散,倔傲不恭。陶渊明即是'疏懒态'的典型。具'周旋态'者,智慧极高而心机机警,待人则能应付自如,接物则能游刃有余,是交际应酬的高手和行家。

但是,也还有其他变数。'弱态'若带'媚',则变为奉迎谄媚之流,摇尾乞怜之辈,这是一种贱相。'狂态'若带'哗',则为喧嚷跳叫,无理取闹之流,暴房粗野,卑俗下流之辈,这是一种妄相。'疏懒态'若无'真诚',则会一味狂妄自大,此实为招祸致灾之阶,殊不足取。这是一种傲相。'周旋态'若无'健举',会由城府极深,迹近狡诈、阴险和歹毒,这是一种险相。

恒态主要有两种。'方有对谈,神忽他往',正在与人交谈时,他却随便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或者一个话题正在交谈中,他却突然把话题转到与此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件事上去,可见这种人既不尊重对方,又缺乏诚意,心中定有别情。

'众方称言,此独冷笑',大家正谈得笑语嫣然、兴致勃勃之时,唯独他一个人在旁边作冷然观,无动于衷,可见这人自外于众人,而且为人冷漠寡情,居心叵测。

三国时,黄盖假意投靠曹操前,派阙泽前往曹营当说客。阙泽把黄盖的'归附信'递给曹操后,曹操反复看了十几遍,说道,黄盖用苦肉计,要你投诈降书,好乘机袭击我。这种伎俩,难道我还不能看穿!便喝令左右把阉泽拉出斩首。阙泽面不改色,只冷笑。这冷笑让曹操心里发毛,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也给了阐泽说话和劝服的机会,结果,曹操轻易地被阙泽说服,使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火攻计划得逞,让自己军力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从此再无力征服江东。这一切都源于'冷笑',冷笑背后是对别人的轻蔑(打击别人的自信)、是深藏的心机、是要得逞的阴谋。

以上两种情况都有悖于正常情态。如果不是当时心中有什么其他急事,导致他失常的表情,那么这种人多半是属于胸怀城府、居心险恶之人。这种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友谊不容易,别人对他也敬而远之。此所谓'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

'言不必当,极口称是',别人所发表的观点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十分精当,他却在一旁连连附和,高声称赞,一味地点头'是,是,是'。这种人如不是故意的,定是一个小人,胸无定见,意志软弱,只知道巴结逢迎,投机取巧讨好别人。这类人自然担不得重任。

当然,曾国藩作为清朝的封建官员,绝不敢批评大清皇帝的用人之道,但在今人看来,乾隆皇帝身边的和绅正是这样一个言必称是、巴结逢迎的小人。史书记载,他以'善伺上意'而得宠幸。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写书法,和坤为了迎合上意,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投其所好'确让乾隆对其自然偏爱。另外,和坤还自卑、自谦,最善于表现自己的奴才相,抬高主子,'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嗽,和坤以溺器进之',谄媚到了这种程度,连英明的君主也难免糊涂。结果,和坤擅政二十余年,升迁四十七次,权倾朝野,百官争相谄附。他又公然勒索纳贿,排斥异己,使吏治败坏,官场上充满了小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想成大事者,都要远离这种小人,否则,你因为被他捏住了'软肋'-﹣尽说些让你头脑飘飘、心花怒放的话﹣﹣就成了任他摆弄的傀儡。

'未交此人,故意诋毁',不曾与人家交往,对人家全然不了解,全是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就在人背后飞短流长,说人坏话,故意恶意诽谤他人,诬人清白。这种人多半是无德行的小人,无学无识,又缺乏修养,既俗不可耐,又不能白知。

以上两种人,由于品格卑下,又无识无能,庸俗无聊,鄙贱无耻,既不能与之共事,更不可与之共友。立身端正的人,应与这类人划清界限。当然,如果他们知而能改,又当别论。

有一种人,他们优柔寡断、畏畏缩缩,做事只知因循守旧,而不知人有创新,陈规当除。因此,他们既缺少雄心壮志,又没有什么实际才干,动手动脑能力都差。遇事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喜欢推卸过错,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挑工作重担。因而,他们什么见解也没有,什么事也做不成,徘徊迟疑,犹豫不决,空老终身。还有一种人,过于多愁善感,他们内心世界很丰富,也非常敏感;凡遇事情,不论与自己相不相关,都一副泪眼汪汪的样子,一副病中女儿态。曾国藩对以上两种情况一言评之为妇人之仁。与这两种人共事,都会让他人不胜疲累。

上面这三种情态的人实在是不值得结交。所以曾国藩在综观他们状貌以后,得出总结,'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