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离世,因为没有带身份证——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广州玉 2023-02-07 发布于广东

在孙志刚的墓志铭上,刻着这样一句话: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的人——孙志刚。”

文章图片1

一、案件回顾——“这里死一个人像死个蚂蚁一样”

2001年,孙志刚从武汉科技学院毕业,风华正茂的他决定前往深圳找工作,谋求发展。

在学历尚未饱和的本世纪初,大学生的牌子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孙志刚在深圳工作了没多久,很快就被广州达奇服装公司的猎头发现从深圳跳槽到了广州。

文章图片2



2003年的时候,孙志刚成为一名实习平面设计师,前途似乎一片大好。

2003年3月17日,从出租屋走出来的孙志刚绝不会想到,在其后的三天他将经历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然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那时候广州市的公安机关正在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清查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要找出那些游荡在广州市内的三无人员,也就是那些没有合法证件;没有固定居所;也没有收入来源的流浪汉们。

刚到广州没多久的孙志刚刚好就碰上了正在执行清查任务的公安干警,就因为自己出门匆忙没带身份证被扭送到了公安局。


在派出所中,警方询问了孙志刚有关于他身份信息以及目前居住地的相关问题,孙志刚全都如实回答,但警方还是取出了一张《城市收容三无人员询问登记表》让孙志刚填写。


孙志刚一笔一划认真填写了这张表,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样一张简单的表会将他带向怎样的深渊。

当孙志刚的最后一笔落下时,整个案件似乎按下了快进键:

文章图片3

3月17日晚,孙志刚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

3月18日,孙志刚被该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他受到工作人员和被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

3月20日,孙志刚死于该救治站。


记者采访时,有人这样说到:“救治区的很多病房都关有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而206房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那里关的都是基本正常的人——精神病人一般不打人,206房就不同了。”

“这里死一个人像死个蚂蚁一样!”

······

二、结案——他用生命推动我国司法进程

在经过孙志刚亲友不懈追求真相、各方媒体详细报导后,几名行凶者皆被处以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的刑罚;相关涉事单位人员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分。

文章图片4

该案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2003年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发布并实施20多年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管理办法》成为历史。

从“收容”变“救助”,两字之差,一位湖北青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写在20年后

现在是2023年,距离“孙志刚案”案发已过去将近20年。

如果他还在人世,过了这个春节,他就48岁了。

他可能还在广州工作,或许在几天前,他扒拉了在老家的最后一口饭,和老爹老娘说了声“放心”,就该和妻儿从幸福村开车回广州了。

他可能早已成为业界有名的设计师,或许偶尔站在窗前抽根烟时,他会想起20多年那个年轻气盛、刚刚在广州站稳脚跟的自己。

······

但人生哪有如果,历史、社会的进程又哪有如果可言?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的身上,便是一座山。

今晚,我重新翻开教科书,有一段黑体字这样写着: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修正案”。

那是第一次,“人权”二字写进我国根本大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