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做“橘外人”?获得参与感的4个因素

 阿媚活力补充站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有时候,明明自己就在做这个项目的工作,但常常有一种“就蒜挤进去也是橘外人”的感觉。

参与感,我脑海里浮现了这三个字。
这种缺乏参与感的感觉是不舒服的。
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但是你却从这件事情当中得不到融入。
自己像是一个透明人,工作和事情从自己身上穿过,却不留下一点痕迹。
我试着去查找资料,看看这个“参与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因素组成影响。

1、有博主说,
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链接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有参与感,需要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价值。
2、人力资源的观点认为,
参与主要由以下四种行为组成:
(1)组织认同感——留在组织的渴望程度;
(2)愿意加倍努力,努力实现自身突破;
(3)额外的角色行为,即你在完成自身角色职责的情况下,为了帮助客户或同事超越自身角色进行的行为;
(4)促进组织有效运作的自主努力。换句话说就是你做了额外的努力,甚至可能不会得到奖励,但它对团队或客户是有益的。
3、英国特许人事与发展协会(CIPD)认为,
参与包含以下三种行为:
(1)对自己的职责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进行深度思考;
(2)对工作结果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3)积极跟同事讨论与工作相关的改进措施。
4、图书《团队赋能:大师的18堂团队管理课》认为,
参与主要来自三方面——目标、融入和欣赏。
(1)目标:成员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并了解工作意义。(让成员感受到自我尊严)
(2)融入:成员的想法得到表达,得到管理者的理解。(让成员感受到有人倾听)
(3)欣赏:成员得到同事和管理者的重视与赞赏。(让成员获得影响力)

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我试着分析如何启发我的参与感:

1、这件事是出自我的【内在动机】的,就算没有人给钱我,我也会愿意做的那种。
正例:写公众号就是出自我的内在动机,即使没有收益,即使没有点赞,我都想把我的生活记录下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发展。
反例:某些工作就只是因为钱,或者是自己的责任心,与个人兴趣不相符,与个人未来发展没有关系,“不得不做”。
反例:某些工作我觉得只是为了成就别人,对自己没有意义。

2、这件事你有同一条心的、地位平等的队友,大家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时,我与他人产生【链接】。
正例:和我的同龄同事一起为了某个项目,在深夜加班做ppt。虽然大家都很疲累,但协力工作着,时不时唠嗑一下,一起下去便利店买杯酸奶。这种让我感受到“有队友”的存在,会很有参与感。
正例:在听音乐会时,和其他观众,一起为了好听的音乐,在鼓掌。
反例:团队成员与自己圈层不同,很有距离感,很少适龄同事。

3、你在这个事情中,想法得到充分的【表达】,自主,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正例:写公众号时,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想法,没有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影响,也不需要给什么人确认。
反例:在工作中的内容都要给多方确认,一件事没有那么容易搞定。
反例: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只是一个执行者。
4、你在这个事情中,结果的反馈是清晰的、有【回应】的。你得到了别人对你的积极评价,获得了影响力。
正例:写公众号时,时不时会收到后台的肯定留言,内心非常开心。看到涨粉丝也会开心。
反例: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足够分量的积极评价。

总结:
1、对于我来说,如果想要长久做一件事,金钱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好的工作环境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我最需要的是能够投入并沉浸其中的参与感
2、我觉得,想要获得参与感的4个因素:内在动机-与他人链接-自主及充分表达-积极回馈
3、在每一次经历体验中,注意参与感的复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