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斌:君王勤政真的错了吗?--《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张志斌666 2023-02-08 发布于山西

这是张志斌公众号的第1279日更原创文章

送给想学《道德经》,又觉得太难没法开始的朋友。

我陪你一起学起!

《道德经》之前自己一章一章写过一遍,感觉收益很大。

那为什么一句一句的写?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道德经》,也想学习,但是就是读不太明白,我来给大家探索一下小白如何读《道德经》的方法。

遇到读不懂的时候,也正常,我们可以略过,然后慢慢一遍一遍继续读。希望我有机会能陪着你读完《道德经》,开启经典阅读之路。

《道德经》是一本值得大家用一生来读的书,如果你还没开始,希望你也可以开始读起来;如果你已经在研读,希望你能不断的深入。

参考白云先生《老子之道》、南山空同《道德图》、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等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义】

本章主要讲,既然不为而成这么美好,怎么才能做到不为而成呢?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指为政以人道,穷名物之理。每天都学到新的知识,这是没有穷尽的。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了解具体的事物而言,它好像每天都能让人有所增益,而对于为道而言,这些知识却只能成为束缚人心智的桎梏。因为越是学习这样的知识,那么就越来越不可能闻道。

为道日损,为道,指为政之道。损的是什么呢?人文礼节,世事名物。因为道是不行而知的。所以,行了多远,就还得返回来。学了多少知识,都得弃除掉。这是为道之损的第一步。只有弃除了世俗的行知,返回到道中,才可能闻道。只有损人,才能复天。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损之又损。损弃人道之政,损弃世俗的行知和名物桎梏,便能得闻天道。闻道之后,第一步,损掉小知。第二步,损掉人智之政。为损之又损。

人为物理人情所蔽,以至于不能见天道。损弃物理人情,人道之政,则天道自复。天道复,君王为政以天,以天治天下,而不以人道为政,是谓无为。

无为无不为。君王不以人道为政,天道复,天下无不治,无不平,无不和,无不顺,无不成。故,无为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无为,说的是圣人不以人道为政。无事,是说圣人无须勤于人道之政事。如果君王认为治天下得靠自己勤于政事,那就不是以天道治天下,而是在以人道治天下。为政以人,越勤于政事,则天德越亏,天德不足以配天,故不足以取天下。



【感悟】

这点让我们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为我们常规的理解,君王用心做事,勤于政事,体恤爱民,这是老百姓的福份。但是现在好像看起来君王勤政,反而会离天道越远。

在天道的思想里,如果遵循天道,就可以无为,人民依然可以过的很幸福。但是这个会不会有时代的问题,比如在一个班上都是好学生,上课老师不需要强调纪律也没有人捣乱,如果班上有不受记录的同学,老师上课没有强调纪律,就有可能出现有人捣乱的情况。

君王勤政和老师管理一个班是不是同样的道理?人们都离天道太久太远了,如果君王也不勤政,老百姓可能过得很困苦。如果君王爱民,把百姓照顾的很好,让天道的子民可以过的更幸福些。

我们也认可说君王勤政离天道更远些,但是在大家离天道远的问题,或许君王的勤政,让老百姓开智,慢慢向道靠近,是不是也算是接近天道的一种方式。

也许我们的思考不一定对,但是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考虑,说明这个问题在我们头脑里产生了碰撞。

每天进步一点点,明天继续!

多学古人经典,链接古人智慧,开启我们的智慧成长之路!

已写过的内容,您点开以下章节即可跳转链接

张志斌读《道德经》章节目录:

(提醒:点开数字既可跳转对应链接)

道经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


德经

3839404142
4344454647
4849505152
5354555657
5859606162
6364656667
6869707172
7374757677
78798081

对于《道德经》 这一话题,欢迎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