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字诀—1—渊源与医学原理

 祝福81914131 2023-02-08 发布于宁夏

一、六字诀发源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类养生功法。据考,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具体的操作方法始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的基础。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二、六字诀特点

强化体内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能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过早衰老。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三、气逆的危害

气往上涌,爱发脾气(怒则气上),容易引发气血淤滞、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脑出血等血管的毛病。

气往下走(伤肾),脏腑下沉,排气量增多,有大小便意,又解不出来,受惊吓,易得抑郁症。经常气结:1、淤在脾胃,消化不好,吃什么都不香,腹胀难受,打嗝反酸、恶心呕吐;忧思,老爱想事。2、淤在丹田部位,女子的小腹坠胀、小腹饱满;男子的小肚子疼;肚脐以下,气海穴、关元穴附近疼痛难忍(尤其女子在来例假时)为典型的气结之症,例假里有淤血块,时间长,容易引发恶变如:子宫肿瘤,宫颈癌等。稳定气机顺畅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更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

四、六字诀防治脏腑疾病

六字音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依据: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读“嘘、科、呼、呬(读谢或丝)、吹、希”六个字音可以治疗相对应的“肝、心、脾、肺、肾及三焦”等五脏六腑疾病。

发嘘声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气。

发呵声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气。

发呼声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气。

发呬声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气。

发吹声可以吐出肾上的毒气。

发嘻声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气。

五、六字诀与五行、脏腑的关系

1、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2、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六、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即相互滋生和助长: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称为母子关系。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约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病态):相克双方力量悬殊,受克方太弱,过度受克,破坏了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如木亢盛过度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

4、相侮或反克(病态)。相克双方力量悬殊,受克方太强盛,破坏了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木受金克,木盛金弱,反受木克。水克火,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了。

七、脏腑与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相克: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八、五脏的母子关系与虚实关系:

1、母病及子:如母脏(肝)先病,然后累及子(心)脏,方法是要先补母(肝)。子病及母:子脏(肝)先病,然后累及母(肾)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就不是正常的相生(母及子)关系了。方法是先补“子”(母脏病重则要补母泻子)。

2、虚实关系: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肾(水)虚,要补肺(金),肝硬化是肝(木)的实证,要泻其子心(火)。

3、五脏的相乘或相侮:如肝病传脾,使脾虚弱,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了肺,即木侮金。

九、道教的生命观

道教以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通往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自高境界是道,得道成仙,使生命不断升华。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道教思想家葛洪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生道合一,重人贵生,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唐代孙思邈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人依靠自然而生存,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的和合精神相承接。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中国传统确立大和久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