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ydqjk883 2023-02-08 发布于广西

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性粹健忘便可却,肠风炉漏总能匪。

(一)归脾汤的组成与功效

归脾汤由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各12克,白术、茯神、当归各9克,人参、木香、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是主治心(血)脾(气)两虚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便血及崩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其辨治之要点。但邪热内伏及阴虚脉数者忌用。

凡属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神经衰弱、心脏病、失眠、头晕、白细胞减少、脑外伤后遗症、脱发、特发性水肿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

①用于崩漏下血而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②若崩漏下血而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③月经淋漓不止,加山萸肉、五味子,以养肝收涩止血。④严重失眠,加磁石、龙骨,以重镇安神。(三)名中医用方心悟雍履平(安徽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余取归脾汤(太子参30克,黄芪、当归、白术、茯神各15克,酸枣仁20克,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克,木香6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加熟地黄30克,麦冬10克,滋阴补精,加菖蒲、制胆南星各6克,郁金10克,丹参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以增强化痰祛淤,安魂定魄之力。临床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奏效颇佳(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第74页)。

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另一体会为不能用当归,当归虽说能引血归经,但因其气味辛温,用后反增出血,故以不用为好。

对于月经持续不断漏下,常用归脾汤去当归,酌加益母草、仙鹤草,有的只需服用1~2剂,即可止血,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23页)。

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

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以归脾汤为主,加蒲黄炭、五灵脂炭各10克,荆芥炭5克。经许多临床医师反复验证,确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被誉为“刘氏三炭”。刘老取名为“归经汤”。并说“余行医以来常以归脾汤与失笑散合用,取效颇多,故表而出之”(摘自《名医名方录》第1辑第168页)。

张能舜(中医专家)

以归脾丸重用本香,治疗消化性溃疡10例。3天内全部止痛,精神开始好转,面色逐渐红润,脉渐有力,血便渐止。观察2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摘自《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27].

周惠卿(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人参、黄芪各30克,白术、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各10克)加熟地黄20克,补骨脂15克,阿胶(蒲黄炒,烊化)12克,三七粉3克(冲服)为基本方。鼻出血、齿出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月经过多加益母草;脘腹胀满加白豆蔻;外感发热或腹泻时停药。30天为1个疗程。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瘢20例。治疗30~120天,临床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无效各2例[摘自《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5):251。

周黎(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40例。肝郁气滞加龙胆草、柴胡、栀子;痰热内扰加半夏、陈皮;阴虚火旺加玄参、知母、麦冬。每日1剂。配合针灸。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87.5%[摘自《中医学信息》1995;12(4):39】.

贺清义(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红参、焦白术、茯苓、当归、白芍、黑地榆、赤石脂、杜仲炭、焦栀子、侧柏叶、乌梅、生地黄、禹余粮各10克,炙黄芪30克,黑荆芥、焦大枣、酸枣仁各15克,远志6克),于月经第3天开始,连服3~6剂,血止后再酌情调理。治疗子宫出血95例。治疗结果:治愈59例,显效3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摘自《陕西中医》1991;12(6):278].

张宏太(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去龙眼肉,加煅龙骨、牡蛎各15克,白芍10克为基本方。面赤加地骨皮、粉丹皮各10克;情绪不稳易激动加浮小麦30克;水肿加茯苓6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8例。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5例[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5):31]6卢启铭(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去龙眼肉、远志、枣仁、木香、茯苓,加苍术、陈皮、田三七、葛根、赤芍、白芍。治疗眼底出血50例,疗效满意[摘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5):411.

闵捷(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党参、炙黄芪、当归、茯神、阿胶各10克,炒白术、炒黄芩、川芎、炙甘草各5克),治疗过敏性鼻炎(痒感、喷嚏、鼻塞)18例口服10剂后鼻通涕止,续服则症状逐渐消失。治疗结果:治愈12例,有效4例,好转及无效各1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3;18(6):256].

杨光华(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8克,当归、炙首乌各15克,白术、茯神、柏子仁各12克,本香、侧柏叶、远志、桑椹子、炙甘草各6克)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脱发30例。肾虚腰酸足软,夜尿频多者,去茯神、远志,选加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核桃、益智仁;失眠多梦去炙首乌改用夜交藤、五味子;新发生长但易折断加木瓜、五味子;新发纤细柔软加覆盆子、黑芝麻,并外用生姜外搽擦。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5;(2):14]。

应琯如(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各15克,木香、藿香、陈皮各12克,当归、茯苓、龙眼肉、枣仁各10克,甘草6克)加减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头晕、头痛(穿刺后1~2天,颠顶及枕部出现头痛)22例。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心慌、夜寐不安加重枣仁、远志用量;食欲不振加砂仁。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84;(2):19_。

彭代名(中医专家)

以归脾汤加减(人参、朱茯苓、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白芍、当归、龙眼肉各10克,木香、远志各6克)治疗慢性苯中毒27例。气虚发热、月经不调者,黄芪加至30克;月经淋漓不止,头昏目眩者加覆盆子、莲子须;舌有淤点加丹参、泽兰。治疗结果:治愈6例,好转21例[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87;(6):618]。路志正(名老中医)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心悸,精神困顿、头晕、腹胀、纳差,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而腻,脉沉数。若见舌苔白略厚,脉沉而小数,酌加茯苓、山药、薏苡仁各15克,以加强健脾化湿之功效(摘自任继学主编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归脾汤以心悸亢进、健忘、不眠、出血等为适应证。体质虚弱,或在病后衰弱,过度劳神,症见颜面苍白有贫血症状,脉搏弱细,腹部软弱,一般元气甚衰者,用之有著效。用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等补剂,塞胸不易咽下时,此方有时为宜。故胸胁苦满及炎症充血者不可用之。

本方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肠出血、子宫出血、胃溃疡、血尿等。此外,亦应用于假性白血病、健忘症、失眠症、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癔症、神经衰弱、遗精、慢性淋疾和瘰疬溃疡成瘘等。

本方加柴胡、山栀子,用于有归脾汤之证而稍热象者用之(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日·葛岛清隆(日本汉医学家)

以归脾丸治疗1例出生27天后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输4次血后,投予归脾汤。生后3个月起贫血改善,未再输血,血红蛋白一直保持在90~100克/升[摘自《汉方医学》1987;(10):41]。

日·杉山贡(日本汉医学家)

应用归脾汤治疗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突发恶心、呕吐、腹满、腹痛,手术时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引起肠坏死,空、回肠切除120厘米)。服加味归脾汤以后不需放血。1年后,临床症状(头痛、眩晕、头昏面赤、耳鸣等)亦消失[摘自怡悦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4(4):37]。

日·柴原直利(日本汉医学家)

以归脾汤治疗1例肾功能不全。人院时肾功能明显降低,Gr3.5~4.0毫升/分钟,严重失眠、心悸、皮肤干燥、舌质暗红无苔,证属气血亏虚。本方加大黄,贫血改善,白细胞升至正常范围,肾功能未见恶化[摘自张志军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3):18」。

日·本田三平(日本汉医学家)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例,每日给予加味归脾汤,服药4周。治疗结果:显效3例,有效2例。对头晕、走路不稳等血管运动神经障碍症状,以及失眠、头痛、头重、抑郁情绪等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有效[摘自黄欣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5):29。

日*浅井英和(日本汉医学家)

治疗妇科手术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中的肿瘤患者13例,投予归脾汤。治疗结果:焦虑、失眠改善者占82%,全身倦怠减轻者占75%,其中50%以上的病例食欲增加,随之体重增加,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摘自巢成茂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4):49]。

日·石川尚显(日本汉医学家)

应用加味归脾汤治疗抗子宫内膜药物布舍瑞林(900千克/天)或者达那唑(400毫克/天)不良反应15例。每天投予加味归脾汤,前后进行问诊及血液检查,分析不良反应的得分与血中激素值的变化。治疗结果:不良反应的改善率为70%;血中激素未见变化,认为加味归脾汤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而不影响其治疗效果[摘自计惠民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311.

日*榔掘厚(日本汉医学家)

应用归脾汤改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药物布舍瑞林不良反应14例。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伴有月经过多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投予布舍瑞林6个月。对服药期间出现发热、头晕、面赤者投予加味归脾汤.前后测定血中激素水平、骨量等。治疗结果:12例症状改善,血中激素值无变化,但骨量有减少趋势[摘自计惠民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