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表发汗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七)——大青龙汤

 中医陈孝和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大青龙汤这个方剂之前咱们没有讲过,今天咱们重点讲一下。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这个方剂可以看成是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组成。

伤寒论中主要有两条关于大青龙的论述,分别是: 38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

39条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

对该方证病机要领可以这样理解:病人既有麻黄汤证的恶寒发热无汗,同时又出现烦躁之神经系统症状。

之前咱们在第一期讲发热机理的时候提到‚在感染性疾病早期发热阶段‚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总动员的应激状态。此时‚体温调节中枢把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上升‚代谢增强‚于是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停止分泌‚小动脉收缩‚肌张力增高,肌肉产热增多‚最终致使产热大于散热‚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僵痛、脉浮紧这些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发冷、颤栗这些都是为了发热而做准备,恶寒程度越重,说明体温升的越高。病人还会出现既发烧又恶寒的现象,这说明病人的体温还在持续上升中。

当达到预定体温调定点后,病人产热和散热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病人不再恶寒怕凉,而是表现为皮肤潮红、四肢酸痛、口干口渴、头晕、头痛以及食欲不振。

发烧持续一段时间后,免疫系统把病原体消灭殆尽了,也就预示着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散热增加,就表现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这些太阳中风证。

对于一些高热外感疾病,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

从体质方面而言,同样的外感病,平素身体素质好,肌肉发达结实的人,由于免疫机能旺盛,更容易出现太阳伤寒证。平时身体素质好,常年不感冒的人,一旦感冒生病,往往是发高烧,但病好的又很快,就是这个道理。

平时身体素质差,经常感冒不断的人,这类人发烧多是低烧,恶寒程度轻,甚至都感觉不到,上来就是低烧,持续好几天都不好,这类人更容易出现太阳中风证。

人体发热的机理咱们也讲过‚侵入的病原体会刺激白细胞或其它免疫细胞合成 “内源性致热原 ”‚比如咱们讲过的前列腺E2,作为“发热信号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当中。 

“内源性致热原 ”随血液循环到脑部‚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由下丘脑前部通过神经传导至下丘脑后部的血管运动中枢‚使周围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进而引起发热。

再来看大青龙汤的另一个主证:烦躁。高热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会增高而出现不安、失眠、幻觉和谵妄。只要病人持续高热,就有可能会出现这以这一精神障碍。

在39条里还特别强调: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之前我们讲过,少阴证是病人已经进入休克状态的危重症阶段。在早中期休克阶段,病人也会出现烦躁不安,

但这种烦躁是由于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病人除了烦躁以外还伴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四肢湿冷、反应迟钝这些症状。与高热引起的烦躁是不难鉴别的。

总结来说,大青龙汤首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发汗峻剂,从症状来说,恶寒发热程度比麻黄汤更甚,在此基础上病人如果有烦躁不安的精神障碍,就可以选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是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

麻黄阻碍汗腺导管及肾小管对钠的能动再吸收‚桂枝能使产生的热量增大‚石膏减少产热‚从而既能使皮肤血流量增大‚又能使肾血流量增大‚再加上麻黄的发汗利尿作用‚促进汗及尿液的代谢。

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内服与胃酸产生反应‚一部分变为可溶性钙盐‚在小肠被吸收入血‚这部分钙离子能可抑制神经应激性,和减少血管渗透性。可以解热、镇痛、抑制肌肉神经,所以对烦躁有镇静作用‚对高热抽搐有镇痉作用。

另外石膏在消化道中能吸附中和毒素‚减轻病人中毒症状‚减少传染病的并发症,特别是能减少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

本方治疗外感高热抓住一点:病人当下并不一定恶寒,但一定是高热无汗,同时有烦躁之精神障碍。单纯的高热无汗用麻黄剂即可,用石膏就是为了解除高热对神经精神障碍之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