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微塾】谋篇

 谷山居士 2023-02-0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诗词微塾


图片

讲座手记四:谋篇

关于近体诗的学习,讲了声韵,讲了格律的平仄和拗救,还讲了押韵。这些好学不好学?说真的,好学,容易学,其实,要想搞懂这些,只需要肯下点工夫就可以。不管目前每个人的诗学程度高低如何,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搞懂前面讲的所有的问题。

  因为这都属于近体诗的工具性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捋顺一下我们先前学到的东西:讲了声韵是为平仄辨别打基础,懂了平仄我们就可以学习格律了,学习格律,我们还得辨别什么是拗句,我们如何拗救。还有关于押韵方面有什么注意的问题,我也讲了押韵八戒,以及关于押韵的一些变格。时间关系我讲的比较简单,目的是引导一下学习的兴趣。

  我们注意到没有,讲过的这些知识有什么特点?这,主要是对字的声的研究,也就是对字本身的研究。认识了平仄,知道了格律,还学会了拗救,还懂得了押韵,我们就会写近体诗了吗?不行,远远不够的。

我们写诗不是做文字游戏,不是搬弄声调玩游戏,我们写诗主要的目的,是写意!常言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是诗言志,这里的是什么?是情、是意、是感觉、是想象、是我们心中的各种活动,诗的主要功能是写它。

所以,写诗须先立意,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我们的每个字都要围绕着这个去写,那么我们就不会只顾忙于码字而不知所云了。

说情绪,说感觉,说意,怎么说?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玩意儿,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的好,表现的精彩,还要用近体诗的形式来表现,怎么做?这就得好好策划一下,设计一下,安排一下,这叫什么?这叫谋篇”——以后我们常用的术语哦。实施这个意的具体过程,我们就叫它谋篇布局。

  经常听我讲座和点评的人都知道,我总是强调谋篇啊谋篇啊。谋篇有那么重要吗?是的,对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说,谋篇,无疑是第一重要的问题。所谓谋篇,其实就是研究如何搭建我们诗的构架,诗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需要有结构要求的。

写诗就如同去盖一个房子,房子不需要结构吗?不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吗?当然需要。写诗,更需要!诗的结构还有个学术名称,就叫章法

  说一个人办事办的好,我们会夸他做事有条不紊,精到老练。说一个人不会办事,我们就会说他办事没章没法的,就知道胡来。写诗,也就是这个道理。不按章法来写,那就是胡来。不善谋篇的人,不论他的格律知识玩的多么熟练,在诗学上,都难以登堂入室。

  我们在这里,就是要把这个谋篇重视起来。以后我们写诗、读诗、点评诗,都要先注意谋篇这个环节。诗以谋篇为第一要务,其他的,都是皮毛。现在,结合我以前的一些关  于谋篇的论述,对谋篇的基本概念及近体诗谋篇之法做如下介绍。

前面说了,近体诗的结构就是章法。所谓章法,就是指文的结构框架。在文学创作,不论诗、词、曲、赋、骈、散等各种体裁都是需要有一定结构的。而关于诗文的章法,简单说就是四个字——起承转合。这几个字几乎就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专用术语了。   

其实,起承转合不仅仅用在近体诗的写作上,填词遵循的也是它的法度,词的章法种类虽然比较多,但也多以上景下情为主体的,上片多为铺垫景色、埋下伏笔,下片多为抒情达意写心绪。词的过片,无疑就是起承转合中的那个

深谙其法的人,把它看做是个自然规律,理解它、尊重它而灵活运用它。粗知皮毛而一知半解的人,则把它看成是固定呆板的枷锁、矫揉造作形式。理解的深浅是由知识底蕴而决定的,如我们开篇所说的那样。今天这里不做理论探讨,只做其法度的简单介绍。

  近体诗的形式中,我们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对律诗而言分别称为——1,首联(起联),2,颔联(承联),3,颈联(转联),4,尾联(结联),对绝句而言则分别称为——起句、承句,转句,结句。从这可看出,在名称上,已经把章法的概念融合进去了。

,诗的起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头。万事总要有个起端,文章总要有个开篇。我们看那说书的人,把那醒木的一声使劲一拍话说……如何如何,这就算开场了。我们写散文,写议论文都要有个开头,写诗文,更是要有个好的开头,术语上就叫,简单明了。

关于诗的起法有多种,个人体会,一般的情况下,七律的适合平铺而起,淡然而起。

因为相对于绝句而言,七律就相当于的性质。起的不必过于惊涛骇浪般那么突兀。因为空间相对充足,为诗意的精彩做好足够的铺景造境是必要的,用起的平淡来衬托后面(转结联)的精神高远,波峰汹涌,它起个对比的作用。

  这样表现出诗的起伏感,也就形成了诗的音乐性——“的旋律美。这也适合那种起的闲云出岫、轻逸自在的气氛。

  而七绝,则需要起的精神一些了。因为字数少,没有足够的铺垫空间,所以要先声夺人,起的适宜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四溟诗话》说的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我认为也是主要针对七绝而言的。

  七绝写作与其他近体诗还有所不同,他表现的立体感尤其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七绝才是诗,而七律则是文了,呵呵。不同于五言的是,不论是律还是绝,七言诗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韵的,目的主要是为诗的韵律感定个基调。其效用相当于音乐上定个音阶,高八度还是低八度,这种比喻是种意会的感觉吧,呵。

  五绝是近体诗中字数最少也最难写的,它的起,反而不需要象七绝之起那么突兀惊人了,这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五言诗,因为字数少,单句本身的节奏感施展不开,空间不够。所以,它的特点是让句和句之间形成错落感,节奏的表现是交给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落差表现的。

  所以,五言的起句多为仄收而不适宜押韵的。五律五绝皆如此。五绝的起,语意要平实,但音节要突兀。

  关于诗的起法,再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举例                         

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由来写眼前之景色,从而引出题目来

  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举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无邻”“”“等悲凉景象写起,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举例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诗的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为句,下同),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先看个例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花乱飞,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再看个七绝的例子: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目是个但起句却不写怨,却写了个不知愁,是就是前面讲起法时说的反起之法。这里,我们注意一下第二句,用凝妆上楼的姿态,接着描写那个不知愁。意思很连贯吧?至于真不愁还是假不愁,那交给下面处理。承,的任务就是接和续。

  一般的来讲,起联点出个意象,或是景,或是情,承联呢,就是铺展这个意象,把这个意象铺的充分一些,铺足它。目的,就是为后面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你要是铺的过分夸张了,突兀了,整大了,后面的就不好处理了。

如果后面再重新来描述景色,或铺垫情绪背景,则使诗意为之一顿。失之流畅,这就难看了。

  说到这,我再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诗的每联每句甚至每个字,都要是要为主题服务的。不论是正写反写,不论是用赋、用比、用兴,你都要时刻想着扣题。起和承是这样,转和结也一样。的概念就说到这吧,不难理解的。

三,诗的转
  
诗的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转的基础是前面的铺垫。没有前面两联充足的描写做铺垫,也很难转出精彩来。这就相当于跳远。跳远比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都需要有个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为这一跳而提供能量。跑的慢了,跳的就不远了。助跑速度快了,跃起时在空中的时间就长,还可以潇洒的空中漫步几下呢!

  起承转合中的转,就相当于这一跃。而起联和承联,就相当于助跑了。

  所以,是诗意的一种提升(跃起),但又不能是没有准备的提升。诗本身是个一整体,是句及联的有机组合,哪一部分都很重要,各联各句,各司其职。在转这里,担当的就是要出头露脸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好好包装它,让它精彩亮相。

  律诗的特点,讲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形式上看这两联有统一协调性。但如果你真的把两联写成一个模子,那就失败了。因为,颔联和颈联是需要有个变化,在对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组织上,在意的表达上,都要有个落差,要有变化。

  所以,在律诗中,诗意的转是相对平稳的,有框架下的转。转的比较斯文.

  绝句,尤其是七绝,转就要格外的强调突兀的特点了。

  七绝的特点与律不同,它不需要那么慢条斯理的含蓄工典。因为绝句字少,所以要想把诗意充分表达好,就要鲜明。在转处,更要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惊,这样才能达到适合它体裁的应有的艺术效果。

  我们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通常要采取特殊的手段。常见的,是采用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等等。这类的句子,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从构建诗意的角度来说,就是突出亮点,写七绝,其实就是盖高楼。而转句,就是最高层。

  七绝的转句往往是和结句配合起来的。有时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至于五绝,前面说了,五绝的要点是四句之间整体的错落感。转的作用另有不同。它重在音节的把握上,必要时,可以考虑用哪种声调更合。

  好,现在再介绍几种传统的近体诗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1,进一层转法: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重要之点是与前面起和承的联系连贯,可以避免转的飞了。这属于比较工稳的转法。举例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主题是月夜,第一第二句是从正面写的,而第三句从月夜进一层落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是从题目的本意退一步来叙述。主要是从时空变化上落笔,用时差位差来表现,或者提出一种假设来转。有时可以相当于我们写作文时说的那种倒叙等等。目的还是形成一定的变化。举例  

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这类的我们称为退一步转法

  3,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

  4,扩转法:就是从转句起,扩大描写的范围。

  这些不做举例了,以前为传统的转法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诗的合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句又称断句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我认为,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所以我也举不出什么类型的代表作品为例。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转放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但于绝句而言,往往的配合转句而来的。或做一问一答,或做自由发散。不一而足。章法,不是我个人的发明,是前人的总结。互相借鉴,理解会更深一些。

图片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