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以市县命名的区域特色面条,总有一碗能满足你的味蕾

 汉茂油桃 2023-02-09 发布于陕西

看陕西人吃面, 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沁骨入髓。 当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一老碗老陕面摆在面前的时候,无论是谁,也掩饰不了对这碗面蠢蠢欲动...

小编没有把陕西著名的扯面、裤带面、biangbiang面等收录其中,只是把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各类面进行了收集,肯定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1.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最早始于周代。被誉为“神来之食”和中国面食“活化石”,曾荣获“中国第一面”称号,已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美食著作曾点评,岐山臊子面与兰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堪称中华面食三绝。

文章图片1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是薄、筋、光。:煎、稀、汪,味道:酸、辣、香为特色,吃口柔韧滑爽。岐山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

文章图片2

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2. 杨凌蘸水面

杨凌蘸水面是陕西著名的传统小吃。因唐太宗李世民赐书“蘸水裤带面”,而名扬天下。《杨凌蘸水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杨凌区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3

杨凌蘸水面形似裤带,也称“裤带面”。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文章图片4

杨凌蘸水面讲究一青二白,青则可以是菠菜、苜蓿、野菜、灰灰菜,总之要具有水草一般招摇的青绿。面是扯拉出来的,白白的盘绕于青绿之中。每人面前各上一只大碗,碗中有汤,微酸略辣。

文章图片5

杨凌蘸水面讲究用上好的麦面,面粉白筋光“不散不断”越揉越劲道。汤汁突出油泼辣子、大蒜生姜泥,加上调味醋和西红柿鸡蛋汤。蘸水面食用时面条、汤汁分开盛放,面条拉入碗中,可多可少,这样始终保持汤汁浓郁,先后如一。

3. 户县摆汤面

户县摆汤面是陕西西安市户县(今鄠邑区)的一道特色风味面食,工艺独特,调料精良,和“大肉辣子”同属户县两大著名风味小吃,并入选中华美食名小吃序列。

文章图片6

户县摆汤面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汤,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户县的做法做的臊子,再配上户县的陈醋,放入炒好的豆腐,鸡蛋饼丝,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葱花。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文章图片7

户县摆汤面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有民间顺口溜: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

4. 华县洋芋面

华县洋芋面是源自于华州区(原华县)的一种民间面食。

文章图片8

将洋芋条条、蒜苗和葱一起放到锅里进行爆炒,过程中加以各种调料,炒一段时间后,倒入适量的水,再将菠菜和西红柿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煮一段时间,感觉洋芋条条熟了时,再放入少许的酱油和醋,再将煮好的面条掺合到锅里,然后调剂少许辣椒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

5. 蓝田饸饹面

蓝田荞面饸饹面,是以荞麦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省著名小吃。

文章图片9

蓝田苦荞麦饸饹面条细,色泽黄亮,棉软筋韧,清香利口。因糖分含量少,粗纤维多,利于消化,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素有“消炎粮食”的美称。

文章图片10

制作荞面饸饹,须选用新鲜的荞麦面并且讲究现磨现做。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专用工具“饸饹床”。制作饸饹时,把和好的荞面团搓成园条放入饸饹床园洞内,通过挤压面从铁片的小孔中被挤出,直接落入滚水锅内。煮熟后,就成了细长光滑的饸饹。

文章图片11

蓝田荞面饸饹可以吃凉的,也可吃热的。夏季一般是凉吃,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是消夏祛暑的美味。冬季多是热吃,先用热骨头汤把饸饹浇热,再在饸饹碗里浇上臊子,撒入香菜、蒜苗丝和胡椒粉。吃起来汤鲜饸饹筋,通体舒畅。

6、蒲城刺荆面

刺荆面是富平县和蒲城县等渭北地区特有的一种面食。

文章图片12

刺荆就是一种野菜,叶子边有软刺。

文章图片13

所以做面之前先将刺荆用水煮烂,可以多煮一会,接着捞出来剁碎,把碎渣和到面粉里,面粉先不要加水,刺荆里有水份,防止水多面软,面和好揉光,醒一会。

文章图片14

刺荆面的好处,在于刺荆本身性凉,益身,佐以面食,在夏天能够降温解暑,振奋食欲。况且那绿绿的颜色也很鲜艳,令人胃口大开。蒲城的刺荆面是很多浦城人童年里的美好记忆。

7、岐山大刀铡面

岐山大刀铡面是宝鸡传统风味小吃。 因切制时不用菜刀,而用铡刀故称铡面。岐山是周人始祖后稷(神农)发迹之地,盛产小麦,尤擅长面食。

文章图片15

大刀铡面是岐山臊子面最原始的传统做法,秉承传统手工制面工艺,用木质杠杆反复碾压上劲。人工擀薄,大刀切制,面条薄如蝉翼,细如丝线。滚水下锅,捞入碗中'一窝丝',浇上臊子汤,实为陕西面食一绝!

文章图片16

岐山大刀铡面的特点:细、薄、筋、酿、酸、辣、香味突出,口感爽滑,易于消化。多种营养素混合食用,既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也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

8. 田庄羊肉面

羊肉面是田庄的一大饮食特色,是田庄的一道招牌面食。到田庄不吃羊肉面就如同到西安没有吃羊肉泡馍,是足以让人抱憾而归的。纯纯的羊肉汤、地道的田庄手工面,热气、香气、辛辣气扑面而来。

文章图片17

田庄羊肉面没有那么多的花哨噱头,只有两个字:纯粹!这样不加修饰的手法,更是突出了食材的本味。

文章图片18

精心熬制的羊肉汤,奶白的高汤,羊肉的鲜美在这一碗汤中诉说得淋漓尽致;加上精选小麦,手工擀制的面条,地道的田庄手工面劲道滑爽。热气的滚烫,羊肉的荤香,面条的麦香,点缀上翠绿的小葱和香菜,热辣辛香尽在不言中。

9. 韩城羊肉糊卜

羊肉糊卜,陕西韩城的地方特色小吃。起源于元代,以油旺、味美、价廉被誉为陕西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文章图片19

羊肉糊卜来自韩城芝川镇的羊肉糊卜,起源于元代,由大漠蒙古传入中原。胡卜者——饼丝也。如今,在关中地区,自来就有“宁说一碗糊卜,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语,可见其受追捧的程度。

文章图片20

韩城羊肉糊卜讲究的是原汁原汤。先将蒜片、辣椒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加肉汤。最后放入切好的糊卜一一面饼丝,面饼丝看起来好像细挂面,却比细挂面还细,吃起来比面条筋道,十分有嚼头。

文章图片21

碗中羊肉铺在胡卜上,汤上点缀些许香菜,红椒油淌在碗里,鲜香顿时扑鼻而来。羊肉胡卜味道酸辣,吃上几口舌头发麻,额头微微冒汗,下肚久生暖意,是养胃的美食。

10. 礼泉烙面

烙面是礼泉县境内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以其历史悠久、选料精细、工艺讲究成为礼泉人民冬季饮食的首选。更因为其食用方便、简单,味道奇香醇厚,被称为是古代的方便面。

文章图片22

礼泉烙面,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形成并鼎盛于大唐,被誉为'中华面食皇后''世界面食之鼻祖'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唐王李世民晚餐尤喜食烙面,也曾几度被历代王朝封为御用食品,更是中国传统养生面食的代表之首。

文章图片23

礼泉烙面食用方法以浇汤为主。其汤是用胡椒、大料、花椒、桂皮、生姜、盐、酱油、辣椒、陈醋等十多种调料调和而成骨头肉汤,汤内多放入油泼辣椒,吃时在浇汤的烙面上放入切成细丝(碎段)的蒜苗(韭菜),切成菱形块的鸡蛋薄饼,色香味俱全的礼泉烙面就做好了。

11、 赤水扯面

赤水古镇,位于渭南华州与临渭交界处的赤水河畔。赤水扯面经过当地人的代代传承,已经成为陕西面食的代表之一。历来有“东府佳肴”“华州魁首”的美名,它是华州人在美食界的一面旗帜。一碗赤水扯面,曾令无数食客不辞路途艰辛,也要一品佳肴。

文章图片24

赤水扯面是华县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扯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油泼扯面,面长不断,光滑筋韧,酸辣味美,热油浇在面上的那一刻,辣椒的香气交杂着蒜香和小葱的清香,香气四溢,浅尝一口,那就是浓浓的华县味道。

文章图片25

扯面是项手艺精巧的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在拉抻与拍打的过程中,需不断试探面筋度的极限所在,几番对折,再一丝丝扯开。高手制作的扯面,等宽而不断,根根清晰。

文章图片26

扯面煮熟之后,还需几道配料,但其中令食客趋之若鹜的,是祖传多年的传统臊子,特制豆腐与七八种调料熬制而成。这是赤水扯面的经典滋味。

12、眉县饦饦面

在眉县横渠镇青化村有一种美食饦饦面,据说经过了1400多年的传承。

文章图片27

制作饦饦面首先要将面和硬、揉到;关键是将醒好的面搓成手指粗细的条,再掐成指头蛋大的块儿,丢进温清水中,再用双手在水中就着匀子背面捏成一饦一饦的面团,随手扔进沸腾的汤锅,随捏随扔,煮熟即可。这在水中捏成饦饦的工艺就是它的独特之处,难怪它入口那么滑溜、那么筋道、那么有嚼头。

文章图片28

一碗饦饦面承载的是浓浓的情。那情,浓的如同热热的菜籽油泼在饦饦上的辣面一样香气四溢、奇香无比。

13、凤县椒香魔芋面

凤县盛产魔芋和凤椒,这两种食物与面条相伴,形成了凤县独有的且留传上千年的美食一一椒香魔芋面。

文章图片29

魔芋粉和精粉按照1:20的比例准备,做成手工面。魔芋臊子酱才是这道美食的灵魂。热锅凉油烧热后,放入姜末、五花肉末炒香,放入椒芽菜、木耳、香菇、过了油的豆干、花生末、白芝麻、少许盐和花椒面。将食材翻炒几下,再加入核桃碎炒制入味,勾芡熬制约1分钟即可出锅。

文章图片30

在凤县必享用一碗来自大自然的,非常健康的椒香魔芋面。

14. 韩城大刀面

韩城传统风味小吃。因其用特制大刀敦切而成,故称大刀面。面条熟制后,配以肉臊子食用。本品肉、面合一食用,增加了面条蛋白含量,提高了制品的营养价值。

文章图片31

以高筋面粉、鸡蛋清为原料,人工和成面块,再用近一人高的大擀面杖擀、推、压,使面皮犹如白绩,薄至透明显影,隔面可观报纸。右手捉长近一米的大刀,左手按面,起起落落,细如发丝的面条便出来了。

文章图片32

水开后下入面条,锅开点入凉水,再开,分别捞入碗内,浇上肉臊子汤,撒入适量香菜即成。清爽利口,味美宜人。

15、汉阴烩面片

汉阴烩面片发源于汉阴县涧池镇,是安康著名美食,被列为陕西十大名小吃。

文章图片33

涧池镇自古商贾云集,当地时蔬丰富多样,重饮食创新之风。普通农家将地方烹饪习俗与方便食品相结合,采用烩制的方法,让烩面片渐成佳肴美味。它以扯面片为主料,加入肉丸、粉丝、香菇、木耳、豆腐、黄花等时令蔬菜十来种辅料,及葱、姜、蒜、辣椒、醋、盐、高汤等烩制而成。其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各方游客喜爱。

文章图片34

烩面片首先要讲究和好面、发好面,然后把发好的面揉成长条,扯成又薄又长又宽的面片儿。接着将面片儿扯成块状,丢进用鸡架和猪骨头熬制的色泽香溢的高汤里烩煮。待开锅后在锅里放入切好的萝卜、黄瓜、西红柿、豆腐和用新鲜猪肉馅捏成的丸子,稍后还要在锅里放入木耳、黄花、鲜嫩的大白菜小白菜和调味料,并在碗里放入粉丝,喜欢吃辣味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油泼辣子。片刻功夫,一碗热气腾腾、沁人心脾的烩面片儿便做好了。细看碗里,有白、有黑、有黄、有绿、还有那一抹儿红。这些五颜六色的食料搭配在一起,使得烩面片儿色香味俱佳。

文章图片35

再夹起一片放入嘴中,柔滑而又劲道的面片儿伴随着蔬菜的清香、肉丸的肉香、面汤的鲜香,那种“一饱口福”的诱惑真是让人难以抗拒。

16. 乾县浇汤面

亁县浇汤面是陕西传统面食,历史久远。做工尤其讲究,工序繁多。汤,要肉汤,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醋要好,是粮食醋,汤好不好,全凭醋把门。辣子要用大油泼过的,不能用菜油,否则太燥。将鸡蛋摊成薄饼,油炸豆腐片切丝,与葱花放入汤中,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葱花点点,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

文章图片36

亁县浇汤面面要加碱,有韧性,筋到,细如发丝而不断。事先煮好过水冷却,捞成鸡蛋大小的小嘬。吃时,将面挑到碗里,加上汤即可食用。

文章图片37

乾县浇汤面特点是“薄、光、煎、稀、汪、酸、辣、香”。面柔而不塌,细品有嚼劲,汤香味浓,酸中带辣、色香味俱全,开胃爽口,别具一格!

17. 武功旗花面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陕西省武功地区传统面食。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带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是一种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面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也是逢年过节,武功及周边地区人们必做的一种面食。

文章图片38

武功旗花面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高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臊子是以黄花、海带丝、鸡肉丝、葱等炒制而成。漂菜是以葱花或韭菜花、蛋皮花、黄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称。

文章图片39

武功旗花面的制作特点突出,它以鸡汤味鲜、臊菜色艳、醋味喷香提神,黄色菜油浮汤一层,面条薄、光、筋,薄如纸,光而柔韧。

文章图片40

旗花面酸辣可口,吃在嘴里,面条柔韧、爽滑,瞬间就征服了你的味蕾,此时的你心里会洋溢出满满的幸福感,愿这道百年美食飘香关中大地。

18、安康杂粮浆水面

以浆水为汤汁,以杂粮做面条,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的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香菜即成。

文章图片41

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非常适合夏天的时候食用。其中,浆水面的浆水在夏天食用还可以败火解暑,消炎降血压,防中暑。除此之外,酸酸的口感还很开胃,能够增进食欲。

19. 三原疙瘩面

三原疙瘩面,是三原县的著名风味食品。三原疙瘩面是因为煮熟的面条细如龙须,丝丝缕缕拥簇成团,形似锦龙盘绕,宛如花蕾,于是便由此而得名。

文章图片42

这种面独特之处在于刀工,刀工细腻而匀长,面柔软而筋丝。臊子鲜嫩而醇香。将面煮熟放入凉水中,用筷子将面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疙瘩面有“一面三吃”之说。

文章图片43

三原疙瘩面,一个碗里搁了三个疙瘩面团,配料有臊子、辣椒油、酸汤三种。这种面也有人叫它'一面三吃',顾名思义,也就是三种吃法,分别是干拦臊子面、过桥面和辣臊子汤面。三原疙瘩面的食用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在碗中抖散再吃,搅拌后用筷子挑起,臊子全粘在面条上,碗底不留肉末,堪称一绝。

20.咸阳箸头面

箸头面又称“香棍面”,这里的“箸”指的就是筷子,因为面条的粗细跟筷子头一样。

文章图片44

油泼面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油泼箸头面讲究的是端上桌来,油泼辣子还冒着泡,那才是正宗呢。厨师抻面时动作舒展好看,大火下锅煮沸,下菜、捞面、调味、泼油一气呵成,油泼箸头面看似简单,却把陕西人干练、豪迈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图片45

箸头面的吃法比较多,可以拌炸酱,浇臊子。当然,最正宗的吃法就是油泼:师傅在煮面的时候会放上一把青菜,煮好后一同捞在碗中,绿白相间的面条上撒上盐和辣椒粉,热油猛地浇上,刺啦一声就可以上桌了。高温在瞬间催化调味料产生升华,调味品在化学作用下香气和味感综合为一,更加浓郁、醇和,加之箸头面筋韧滑爽的口感,不爱上这碗面才怪。食客吃面时,自己根据口味添加醋、酱油等调料,吃的时候当然少不了生蒜。

21. 耀州窝窝面

窝窝面是用鸡蛋和面,一滴水都不加。待面发好,切成4毫米厚的薄片,再切成黄豆大小的颗粒,之后用筷子戳成窝窝形状。

文章图片46

汤底采用蘑菇、香菇、口蘑等多种菌类、加大骨、鸭架、鸡架小火慢熬数小时。做好的耀州窝窝面,面形浑圆,漂浮碗内,汤清味美。

22.耀州咸汤面

咸汤面是耀州区独有的传统美食,被评为“中华旅游金牌小吃”。耀州人的早餐就从这一碗咸汤面开始。

文章图片47

咸汤面咸辣出头,面条筋韧爽口,汤底是用几十种调料熬制而成,配料有油豆腐,白豆腐,再加上油汪汪的辣椒,再撒上韭菜花,一碗生姜黄、韭莱绿、油辣红、豆腐白,色鲜而和谐,热腾腾、香喷喷的咸汤面就好了。

24.汉中梆梆面

汉中梆梆面,酸辣鲜香,祛湿暖胃,是汉中当地特色面食,也是汉中人必点的早餐之一。由于其制作简单,方便快捷,位列汉中三大面食(梆梆面、浆水面、炝锅面)之首。

文章图片48

梆梆面的制作方法非常简便,将擀压很薄的面片切成一指宽的面条,下入沸水中滚煮。同时,提前在宽边白瓷大碗里加入酱油、醋、盐、辣椒油、胡椒粉、葱花、姜汁、虾皮、榨菜丁等调料,最后淋上少许熟猪油,待面条煮熟后,先在碗中加入少许面汤,化开调味料,再将煮熟的面条整齐放入碗中,点缀以香菜,食用时搅拌均匀即可。

25.合阳踅面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

文章图片49

踅面是用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将面饹成大约一个铜元厚的圆饼,要烙熟,却不要焦黄。然后再一张张摊开,在木椽上晾凉。这样的踅面,冬天可保存十天半月,夏天可保存两三天。

文章图片50

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放进碗里,加少许粉鱼,调盐、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

文章图片51

这样,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颇觉过瘾。

26.定边荞剁面

定边荞剁面以荞面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面食。荞剁面是陕西定边、靖边传统小吃。食之别有风味。随着荞麦播种面积和产量日渐缩减,愈见荞面食品之稀罕。这里用荞面制成的传统名吃花样繁多,而荞剁面最为有名。

文章图片52

荞剁面用碱水将上等荞面和好,连续揉搓成薄片后,擀成二公分厚饼,放在案板上,用一尺多长的双柄刀切成可细可粗的面条,边剁边入锅,煮熟捞碗内。麻油烧至八成热投入宰木耳,辣面,爆出香味倒入碗内。再将酸菜汤入锅烧开后连同炸好的麻油调入面碗内即成。

文章图片53

可调羊肉臊子或素臊子。其滋味坚软细美、酸辣可口。干调面可用油泼葱花、韭菜、油泼辣子调配,味道同样香醇可口。

27.麟游血条面

相传,当年唐王李世民来麟游九成宫避暑,山珍海味吃腻了,一位农妇便把用猪血和面制作的面条献给他,唐王吃后赞不绝口,后来就将那位农妇招进宫,专为宫廷做御用血面食。由于皇上的喜爱,血条面得以发扬光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章图片54

麟游血条面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它也以“精血香面”的专利品牌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如今,血食早已成为生活中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佳品。

文章图片55

麟游血条面的特点是:薄劲香、煎稀汪。食用方便,利于贮存,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中的一种。味浓而不腥,色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营养丰富,香味悠长。

28.彬州御面

彬州御面又称玉面、淤面。因其做法,称“淤面”;因其色泽,也称“玉面”。相传是周太王古公亶父深居豳时他的夫人姜女精心研制发明的美食。

文章图片56

彬州御面的制作是相对繁琐,上乘的一级面粉取自彬州本地,手腕用力,反复揉捏,制成面团,面团放入清水当中蛮力挤压,直至盆水变清,面筋挤出。洗出后,面水不可浪费,只需罗网沉淀,静置一夜后,舀掉上层清水,把下层粉浆均匀翻搅,小火慢熬,成团状。开始揉搓小块,上蒸笼熏蒸,五十分钟后,用饸饹床子轧制成粉条样。时下,若年轻人喜欢吃片状“淤面”也可用大刀将细长条切成细片状。切好盛入青花瓷碗中,加入面筋,配以蒜末、姜末、油辣椒、香醋、咸盐、十三香,均匀搅拌,使每条每片“御面”都淋上灵魂料汁,可谓酸辣爽口,回味无穷,更是夏天清凉的标配。

文章图片57

御面辣子红,香醋味道浓。入口筋光薄,名号传四方。

29.澄城手撕面

澄城手撕面是渭南市澄城县的特色小吃。

文章图片58

该面食是用手工撕制而成故名手撕面。用手撕和用刀切出来的面在味道上有所不同。撕的面具有弹性,爽滑有咬劲,煮熟的面呈微透明色泽鲜亮。

文章图片59

澄城手撕面原名“撅面”,是一道美味可口的特色面食,手撕面宽窄粗细都可以自己掌握,可根据习惯而定。

文章图片60

它可以做成牛肉汤面、麻辣面、打卤面、炸酱面、凉拌面等,还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炒面,如尖椒肉丝炒面、鸡蛋火腿炒面、鱼香肉丝炒面等。

文章图片61

这种面食具备典型的西北风格,看着馋人、吃着爽口、汗随面下、食后过瘾!

30.大荔炉齿面

炉齿面是大荔的地方特色,起源稍早于宝鸡眉县,两地炉齿面分别是渭南和宝鸡的特色面食。

文章图片62

大荔炉齿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揪成剂子,再将剂子擀成椭圆形薄片,然后对折,在折痕处每隔四分宽,用刀切成连刀条。因为展开后的面极像是“炉齿“,”炉齿面”因此而得名。

文章图片63

炉齿面盛碗后,浇上臊子,就成为一碗特色鲜明的炉齿面。

文章图片64

大荔炉齿面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31.凤翔削筋面

传说当年秦穆公大寿,爱女欲献父王长寿面,遂亲自下厨。但反复折腾终不成形,无奈拿菜刀一番切削,条条筷箸状面条倒入锅,终成一碗面献父。秦穆公见面状诧异,强忍入口尝之,只觉面条筋道而不与众同,遂大喜,命御厨照样做来与众大臣分享,却赢得赞声一片。后此做法传出宫闱至雍城(今凤翔)各地,民间争相效之。因其切削而成,又特别筋道,被称作削筋面而流传千年不衰 。

文章图片65

削筋面在和面的时候面要揉硬、擀厚,切成长短均匀的细条,做好后拌上油辣子和肉素臊子,吃起来非常筋道,削筋面具有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腻,辣香爽口的特点。

32.扶风一口香

民以食为天,臊子面就是扶风人的天。因为,扶风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祝寿、款待客人,皆离不开臊子面。

文章图片66

扶风臊子面不放辣子的真正原因在做臊子面的汤上。在做臊子面的汤上,扶风人特别讲究,最好的臊子面汤是熬的鸡汤,这是扶风臊子面的精品。其次是煮肉的肉汤,肉汤裹着绿、黄、黑、白的菜色,滚着油沫,飘着醋香,吃时口留清香。扶风臊子面不放辣子,是突出鸡汤、肉汤和葱的清香及麦面本身的香味,一放辣子就会遮味,将这些清香破坏冲淡。

33.汉中浆水面

浆水面是汉中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来到汉中,吃到当地面条别具一格的味酸、辣、清香时,一时兴起将该面条命名为浆水面。

文章图片67

浆水面的浆水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选料考究。吃浆水面时,先将蒜苗、葱花、姜末和干辣椒段炒出香味时下浆水菜,加少许盐,少许浆水。接着将煮熟的面条入碗,调上浆水菜的潲子,浇上辣椒红油,浆水面即成。

文章图片68

这碗诱人的浆水面,只见面细如丝,均匀细腻,葱花香菜,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闻一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尝一口,爽口清凉、酸辣适宜,滋味绝佳。凡吃过浆水面的人,无人不翘大指拇,赞不绝口,可称得上是西北一道独特的夏令食品。

文章图片69

浆水面虽属于地方民间饮食,发展到今天浆水面已经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客人们在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际,点一碗凉凉的浆水面吃下去,不仅顿觉满怀舒畅,而且还能解酒醒脑,难怪现在浆水面四季都受欢迎了。

34.户县软面

户县现为西安鄠邑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独特地域,不同的民俗,诞生了户县独有特色面食——户县软面。

文章图片70

户县软面,最为讲究的是面条的烹制、臊子的花样和调味。主要食材有面粉、猪肉、土豆、韭菜、鸡蛋、西红柿、木耳、豆腐、葱姜、小青菜。

文章图片71

户县软面的面粉中需要加盐,以增强筋度;需反复揉面,达到盆光、面光、手光“三光”才行;面团擀成大圆面饼切条,根据爱好,还可适当抻面;切出的面条要宽而匀,才能美观大气。

文章图片72

软面的臊子要提前烹制好,面条出锅,臊子就要入碗。豆腐、西红柿、韭菜炒好备好。五花肉切丁烧成肉臊子,与素菜合拌,荤素搭配,色味鲜美,口味俱佳。如果再加入油泼辣子,筋道香辣,另有一番滋味。

35、乾州驴踢子面

乾州驴踢子面是亁县传统美食,因形状酷似驴踢子而得名。

文章图片73

先放辣面在搁盐用煎油一泼,顿时油泼辣子的香味就窜了出来。在加臊子,臊子一般是三样,拦好的肉臊子是一种,洋柿子豆腐算一个,在有一样就是炒韭菜。根据自己的口味调酱油香醋。吃到嘴里面筋可口,油泼辣子的香混和着炒韭菜肉臊子。老碗拌着千年流传下来的面食,爽滑立朗,吃过顶食耐饥。一碗下肚,一股豪气油然而生,秦人的剽悍在削筋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人也把他叫拨刀,乾州人俗称驴蹄子是也。

文章图片74

吃乾县驴蹄子,不仅仅吃的是一种味道,他代表着乾县人的朴实,豪爽与大气。

36.绥德羊肉面

羊肉面是陕北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历史与面食的普及同步,最晚在汉代就已经形成。

文章图片75

上世纪八十年代绥德人将农家食品羊肉面,经挖掘,创新成特色饮食进入市场。羊脂玉般的面片,棕红的肉块,漂着辣油的汤,油而不腻,醇而不膻,麻辣适中,撒上白的葱花,绿的香菜,再就一口酸酸的泡菜,是一顿解饿解馋的美餐。绥德羊肉面的美名一时鹊起,四十里铺羊肉面成为绥德羊肉面的标志性品牌。羊肉面更是成为绥德地标性食品。

文章图片76

羊肉切成拇指大的块儿洗净,放入生姜片、花椒、辣椒、葱段、盐等调料烧沸,温火炖至烂熟即可。面用凉水和,要揉到醒透。面擀成半厘米厚的薄片,用刀划成约寸半宽的条,揪成小片抛入沸水锅中,边揪边抛;待面片煮熟后,捞入碗中,舀入适量的炖羊肉,撒上葱花、香菜,一碗有汤有肉,鲜美可口的羊肉面就端到了你的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