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联佳对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3-02-09 发布于上海

妙联佳对

  古今联坛有些父子、兄弟、夫妻皆擅长联语,并且在楹联殿堂里拥有一席之地,然而祖孙三代均在楹联史上留下名联的却极少见。令人称奇的是,江苏仪征籍的陈彝、陈重庆、陈含光祖孙三代臻于此境,所撰妙联佳对,词华典赡,流传至今。

  陈彝(?~1900),字六舟,号听轩,晚号蜕翁,与其父陈嘉树(字亭玉,号仲云)先后为传胪(清代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传胪居探花之后,即进士第四名),当时传为佳话。

  陈嘉树祖先原居福建漳浦,明末清初移居扬州仪征。晚清时期,陈家科举不断,从道光壬午(1822年)到光绪癸未(1883年),陈嘉树一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陈嘉树于道光壬午(1822年)、子陈彝于同治壬戌(1862年)、孙陈咸庆于光绪癸未(1883年)参加殿试,均赐进士。有人赞曰:

  一门三进士;

  父子二传胪。

  陈嘉树道光壬寅年正月初十日六十岁,膝下有八子。是年正月十三日立春,同乡罗茗香作寿联曰:

  有才子八人,彩献莱衣,林壬大备;

  先立春三日,厘延柏酒,花甲初周。

  “才子八人”、“立春三日”、“花甲初周”均为写实,切人、切时、切事。此联运用典故,语辞深奥,稍作解释。

  彩献莱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穿五彩衣,模仿小儿的动作和哭声,以博父母欢心。后因以表示孝顺父母。孟浩然《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着老莱衣。”(嘉庆:指祝寿。)

  林壬大备:源自《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壬,状礼大;林,状礼多。“壬”为“纴”字的初文。本是绕线的工具,绕线则线团不断增大,故引申为“大”之义。

  柏酒,即柏叶酒。古代习俗,谓春节饮之,可以辟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陈嘉树之子陈彝乃撰联高手,其题安徽安庆大观亭联云:

  我辈复登临,远挹余公,近思彭老;

  大江流日夜,东趋溟海,北拱神京。

  大观亭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56号,亦称大观楼、大观台,建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为元末郡守余阙葬处。系两层砖木结构,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环境清雅,素称“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列为“宜城八景”之一。

  此联上比首句出自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下比首句出自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师,题赠两府同僚》。

  上比中“远挹余公,近思彭老”自对。余公即余阙(公元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家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余阙为政严明,治军有方。明初,追忠宣。阙留意于经术,《五经》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颇显古雅。彭老当指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庆,亦曾撰有大观亭联。对云:

  五千年皖公何在,地接东南,消除浩劫,选胜快登临,尽鹤唳丹霄,鸥盟黄浦,拓此一亭佳景,荡涤胸襟,寄语墨客骚人,莫孤负新秋风月;

  卅六载贱子重来,天开图画,俯仰狂吟,凭栏休感慨,看龙峦叠翠,鹅屿浮青,骋我百战壮怀,放开眼界,收览练湖灊岳,依然是旧日山河。

  陈彝题联之下比中有自对句“东趋溟海,北拱神京”。溟海指大海,神京即京城。清顾炎武《天津》诗中有句曰:“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观赏全联,引句贴切自然,内容切合景点,颇显文学功底。

  江苏镇江金山寺为著名旅游景点,其最高处有慈寿塔,陈彝题联曰:

  但令此心无所在;

  虽有绝顶谁能穷。

  慈寿塔始建于南朝,原为双塔,后毁圮。今日塔身乃清末修建,八面七级木结构楼格式。

  北京菜市口昔有扬州会馆,陈彝曾撰联一副:

  得地九衢中,到此应知故乡事;

  成荫十年后,可能还忆种花人。

  跋云:同治壬申、癸酉间,殷秋樵比部拓西院于话月山房之南,相与位置竹石,因成是联。光绪丙子二月出都,书留馆中,以志岁月云尔。

  九衢,既指纵横交叉的大道,亦指繁华的街市。《楚辞·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王逸注:“九交道曰衢。”游国恩纂义:“靡蓱九衢,即谓其分散如九达之衢也。”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上下联后半句从古诗词中借取、化用而来。“到此应知故乡事”,源于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可能还忆种花人”,或许由刘克庄《临江仙》句中来:“丁宁风与月,记取种花人。”引用古人诗句恰到妙处,令人称赏。

  陈彝撰写的挽联也值得品味。

  挽彭玉麟联曰:

  何以吊孤忠,有正气一歌,出师二表;

  那堪竟千古,剩西湖水碧,南岳峰青。

  “正气一歌”即文天祥的《正气歌》,“出师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正气一歌,出师二表”、“西湖水碧,南岳峰青”先自对而后相对,且扣合地点,显出作者乃撰联里手。

  挽曾国藩长子、晚清著名洋务外交家曾纪泽联曰:

  我嵇故实,奉三朝元老为阁师,民到于今,舆诵长怀先太保;

  君抱奇才,以四姓小侯使绝域,忧犹未弭,羌情又失后将军。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

  舆诵:众人的议论。“方辟四门以亮采,访舆诵于羣心。”(《晋书·郭璞传》)

  四姓小侯:“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明帝纪》)李贤注引袁宏《后汉纪》曰:“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此处似应为后者之意。

  挽刘贵曾联曰:

  传家孝友独输君,余皆剩事;

  两世交谊随流水,过莫予规。

  刘贵曾(1835~1898),江苏仪征人,字良甫,刘毓崧次子,刘师培之父。刘贵曾之祖父刘文淇、父刘毓崧、兄刘寿曾皆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家学渊源甚深。为使兄长及其弟于事业上成就更显,贵曾担起侍双亲、持家务的重任。

  陈彝既有作文之才,更存为官之德。况周颐《续眉庐丛话》记载:“光绪朝,扬州陈六舟京兆巡抚安徽,条陈便民如干事,有'令民称贷公家,春借秋还’一条。得旨中饬,谓直是宋臣王安石青苗法矣,以是改任浙江学政。”

  陈彝为官耿直敢言,曾上书弹劾侍讲王庆祺诱导同治皇帝冶游,沾染恶疾而亡,时人称之为“敢言御史”。

  清代何圣生《檐醉杂记》有载:

  穆宗好冶游,相传尝微行至宣德楼酒肆,遇翰林王庆祺,闻其歌而悦之,由是擢为侍讲,令在宏德殿行走。王既得幸,益导之作狭邪游,密进春方春册,备极淫亵,穆宗以是致疾。有人撰联讽其事云:

  宏德殿,宣德楼,德业无疆,且喜词曹工词曲;

  进春方,献春册,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

  辞虽鄙俚,亦存事实。

  陈彝此次上疏措词隐约,极称得体,颇为都下人士所传诵。其疏曰:

  侍讲王庆祺素非立品自爱之人,行止之间颇多物议。同治九年,其父王祖培典试广东,病故于江西途次,该员闻丧之后,忘哀嗜利,复至广东告助。左年王庆祺为河南考官,撤棘后公然微服冶游,举此二端,可见大概。至于街谈巷议,无据之词,未敢渎陈要,亦其素行不孚之明验。臣久思入告,缘伊系内廷行走之员,有关国体,踌躇未发,亦冀大行皇帝聪明天亶,日久必洞烛其人。万不料遽有今日,悲号之下,中夜忧惶。嗣主冲龄,实赖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成就圣德,如斯人者若再留禁廷之侧,为患不细,应请即予屏斥,以儆有位。

我们再来欣赏陈彝的一副书法对联:

  捧玉持躬,錬金精业;

  澣衣示俭,运甓习勤。

  这副联用典贴切,强调做人应该律己敬业,节俭勤奋。

  澣衣示俭:浣衣,亦作“澣衣”。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礼记·礼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郑玄注:“澣衣濯冠,俭不务新。”宋孔平仲《续世说·容止》:“武帝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

  运甓习勤:典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輒朝运百甓於斋外,暮运於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运甓”比喻刻苦自励。宋苏轼《送公为游淮南》诗:“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陈彝之子陈重庆(1845~1928),字巽卿(顨卿),一字逊卿,号甦叟,室名安默斋。原籍真州(今江苏仪征),久居扬州。自幼聪异,4岁即能属对,知音声。随父攻读,未冠补诸生。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人,官湖北盐法武昌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丁外艰家居,从此不仕,曾上书招抚徐宝山。陈重庆不主张后代参与科举走“仕途”,惟鼓励两子求学问贤。入民国后寓居扬州。工于诗歌,擅长联语、书画,其诗、书、画,人称“三绝”。与人交往襟怀坦白,喜怒皆真,无伪饰者。书法家翁同龢曾言:“吾后海内善书者当以陈君为巨擘矣!”陈重庆为祖孙三人中最擅作对联者,梁羽生先生称其为“清末民初工于联语的一大作手”。

  如今,诸君若游览扬州瘦西湖,进入公园南大门,即见首景“长堤春柳”。长堤中段有一四柱方亭突入水际,亭额为“长堤春柳”。此为陈重庆之手笔。他曾为此景题联云:

  飞絮一溪烟,凤艒南巡他日梦;

  新亭千古意,蝉嫣西蜀子云亭。

  艒,小船。蝉嫣,意为连属。联中“他日梦”与“子云亭”运用借对手法,甚是奇妙。康熙、乾隆二帝率领臣子浩浩荡荡下江南的那情那景,已经成为“他日梦”,矗立眼前的,只有那凸出湖中如同扬雄在西蜀的“子云亭”。而正是这飘舞的柳絮和雅致的新亭,让人赏心悦目,称赏不已。

  “三更画船穿藕花”出自宋陆游《同何元立赏荷花追忆镜湖旧游》:“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

  刘鹗《老残游记》中有与此联相关的描述:“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陈重庆曾集句题“绿荫馆”:

  莫放春秋佳日过;

  我从山水窟中来。

  上比摘自清代大学者孙星衍名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陶渊明亦有诗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移居·其二》),下比出于苏轼《游道场山何山》:“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莲性寺白塔是瘦西湖风景区标志之一,它仿北京喇嘛塔式,其形如锥,高入云端,扬州有“一夜造塔”的传说。

  “一日帝(乾隆)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喇嘛塔耳。商总闻之,……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清代述异》)

  此塔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建筑家陈从周于《园林谈丛》内将这两塔进行对比,称扬州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

  陈重庆题写白塔联曰:

  一支孤塔,似白鹤飞来,试添金碧楼台,便成北海;

  几度游人,被黄鸡催老,那得乾嘉耆旧,与话南巡。

  上联“北海”,即今北海公园,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城内景山西侧,其琼岛上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上比意为——如果于此增加些“金碧楼台”,这里就是风光幽美,建筑堂皇的皇家宫苑。

  下联暗用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句,“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似乎在惋惜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又仿佛嘱咐游人珍惜光阴,饱览景色。

  读罢此联,人皆叹服。大家手笔,功力不凡,遣词造句,得心应手。作者联想丰富,将景物牵北飞南,偕游客追昔抚今。上比侧重咏物,下比着眼抒情。措辞立意,别具匠心。忆昔抚今,感慨良多。

  瘦西湖中的月观,曾得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赞赏。其布局得体,构筑精良,乃赏月之佳处。亭上悬陈重庆题书“月观”大匾,上有跋云:

  每当斜阳西落,皓月东升,空水澄鲜,烟波澹荡,徘徊新宇,追忆旧观,亭沿爵位之思,与老成凋谢之感,未尝不枨触怀抱?然而无恙,缺月重圆,叠石围屏,擅小有洞天之胜。推窗揽镜,当广寒宫阙之游,亦少为十里湖山润色云耳!。

  陈重庆题月观亭联极其著名,被众多联书收录、赏评。联曰:

  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

  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

  天上明月,人间彩桥,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联中引用诗句,自然而又妥帖。“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移舟泊烟渚”引自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句。

  陈重庆还有一副集句联题瘦西湖内绿荫馆的,句云:

  四面绿荫少红日;

  三更画船穿藕花。

  “四面”见范围之广,“绿荫少红日”给你送来夏日的清凉,这种“绿肥红瘦”的画意甚是怡人;“三更”知夜色之浓,“画船穿藕花”多美的意境,与“莲动下渔舟”的诗意相仿,何况在这夜深沉,莲婀娜之际,也许还有船娘在轻哼着扬州小曲呢。

  上联中的“绿荫”,让人们体味到夏季的骄阳也会变得温柔起来的;下联里的“画船”,则使你感觉自己似乎在夜朦胧、月朦胧的意象中梦游。这绿荫馆真是白日避暑,夜晚纳凉的绝佳之地。

  集句联对得如此工整,非常切合景点特征,且紧扣馆名,令人钦佩,确属大家之笔。“绿荫”和“红日”、“画船”和“藕花”分别自对,将鲜明的颜色与多姿的形态展现于游赏者眼前。

  楹联大家陈重庆另一副题绿荫馆联,亦颇雅致:

  以全湖作明镜观,此处绿云多,好似一弯螺黛影;

  于夏日唱招凉曲,泊船斜月后,最宜四面藕花香。

  此联让人仿佛感受到“堂上晚风凉,藕花开处香”。(宋·张孝祥《菩萨蛮》)作者从形态、色彩、声音、味道诸方面描绘了此处美景,奉送给游人视觉、听觉、嗅觉,甚至触觉方面的完美享受。联语意蕴颇似宋人诗句,“瑶池十丈藕花香,清赏尤便水殿凉。”(宋·真德秀七绝《皇后阁端午帖子》)

  陈重庆曾作楷书七言集句,联曰:

  沙棠作舟桧为楫;

  清风弄水月衔山。

  款识为“楷珊尊兄书家正,顨卿重庆”。

  上比出于梁元帝《乌栖曲》:“沙棠作船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只是将“船”改为“舟”,“桂”改为“桧”。

  沙棠舟,用沙棠木造的船。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帝常以三秋闲日,与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后多以沙棠舟指游船。

  下比摘自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全诗如下: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泝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有人评此书法作品道:在结体笔法上都十分讲究、到位。笔法上有明显“颜欧的笔势,用笔洒脱而含蓄,结体上以柳体为骨架,字体偏长,写得端庄而雅逸。

  清代书画家赵之谦亦曾集苏轼另一诗句与“清风弄水月衔山”句作对,录此与之并赏。

  飞雪暗天云拂地;

  清风弄水月衔山。

  上句出自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一)》,诗云:“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与陈重庆这副联相近的另一副七言集句联,颇有名气。

  沙棠作舟桂为楫;

  浮云似帐月如钩。

  上下句均集自古乐府,只不过大多不知其源头。上句出处见前文所言,下句亦出于梁元帝《乌栖曲》:“浮云似帐月如钩,哪能夜夜南陌头?宜城酝酒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

  陈重庆题重宁寺大门外东南隅瞻云亭之联,可见婉约之风。

  小筑虚亭添野景;

  闲将遗事说先朝。

  也许是因为作者名重庆,故一些联书将此误解为题四川重庆瞻云亭联。

  陈重庆不愧为“清末民初工于联语的一大作手”,不惟用词典雅,平仄和谐,且擅于融化前人诗句,立意新颖,韵味醇厚。

  陈重庆诗、书、画,人称“三绝”,其人品亦为人称道,1924年康有为有贺陈重庆八十寿联曰:

  乔木见孤忠,天予大耋;

  种瓜得高节,月在扬州。

  此联墨迹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瘦西湖碑廊刻有此联。

  乔木,常代指贵族、高官。大耋,古八十岁曰耋。一说指七十岁。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龄。唐孟郊《晚雪吟》:“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种瓜得高节,其中有典。《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

  整副对联贺其长寿,赞其高节,含有一种惺惺惜惺惺之味。

  我们再来欣赏几副陈重庆的书法对联:

  莫言海上浑无地;

  应是壶中别有家。

  此为前人集句联,梁章钜《巧对录·卷之七》下联作“应是壶中别有天”。

  金芝九茎,木禾三秀;

  明珠一寸,白玉双环。

  金芝九茎:《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南朝梁何逊《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九芝”。

  木禾三秀:传说中一种高大的谷类植物。《穆天子传》卷四:“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答堇,西膜之所谓木禾。”汉张衡《思玄赋》:“发昔梦于木禾兮,穀崑崙之高冈。”唐崔融《瓦松赋》:“高寧我慕,无木禾之五寻;卑以自安,类石蒲之九节。”三秀: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

  双环:一对玉环。晋韩宣子有一玉环,得知另一环在郑,欲求购。环为郑国商人所有。郑子产曰:若予环,郑必有“强夺商人”之嫌;晋得环,亦必“失诸侯”。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用为典实。

  花鸟萦红,苹鱼漾碧;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此书法联款识为:荫甫仁兄大人正,通家愚弟陈重庆。印鉴:顨卿学问(朱)、顨卿(白)、御赐福寿(朱)

  花鸟萦红,苹鱼漾碧:出自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并序》:“若乃岭分鸡秀,波连凤液,花鸟萦红,苹鱼漾碧,绿衣玄衽,赪鳞翠额,在林薮而同欢,望江湖而齐适。”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怒猊,愤怒的狮子;渴骥,口渴的骏马。常指书法矫健的笔势。《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亦省作“渴驥”。清陈维嵩《倒犯·秋日云臣斋头同大士展故友蒋瞻武遗墨感赋》词:“渴驥势,掀腾极。”清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崩崖落縋石,渴驥破闲皁。”

  陈重庆之子陈含光(1879~1957),名延韡,字含光,号栘孙,又号淮海客,以字行。延韡之名,抗战时犹用之,至台湾后始专用含光二字,用韡字笔画过繁,是以弃去不用。陈含光5岁学诗,10岁时作《望仙吟》云:“山之远,白云衔。仙之居,翠崭岩。望而不见,唯见江山之风帆,帆隐隐,风汩汩,不知何处鸣琴瑟,桃花流水忽隐没。”16岁所作应试诗中有佳对:

  清风贤太守;

  香雪老词人。

  主试者称其为奇才,授拔贡,朝廷大吏以卓异荐为内阁中书。但陈含光无意仕途。民国初年受聘于北京清史馆,与杨度等撰修《清史稿》。两年后返回扬州,以诗书自娱,兼善书画,又能治印。曾于民国24年受聘于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授骈体文,据书载,其讲解娓娓动听,且背诵名篇如流,学生无不为之倾倒。

  陈含光一生心血,尽付诗文书画,有“四美”之誉,“一代文宗”之称。其对联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题瘦西湖徐园春草池塘吟榭联云:

  烟景四时新,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

  丛祠千古事,虽潢污一水,可荐鬼神。

  烟景四时新:见于元人王恽《和干臣山居》三首之一“比如违己心反病,何似行歌自负薪。意外风波平地险,山间烟景四时新。”(《秋涧集》卷二十)

  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此语源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鼓鼙,亦作“鼓鞞”: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清恽敬《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虽潢污一水,可荐鬼神: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潢污:聚积不流之水。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唐钱起《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径绝,砧杵四邻稀。”

  题瘦西湖徐园碑亭:

  感旧永怀,痛心怵目;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上联源自《六朝文絜·卷五·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鸡犬罕音。感旧永怀,痛在心目。”

  下联摘自《千字文》:“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策即文治,出谋划策;功乃武功,上阵杀敌。茂为丰厚,实是不虚。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则是金属上刻字,二者有别。

  陈含光擅作联语,尤常题赠。

  赠刘少椿联:

  寓公好作孙枝蔚侣;

  刻手应与濮仲谦齐。

  跋:少椿先生以秦人而寓扬州,与孙豹人正同。又精刻竹,故撰此联为赠。

  联中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情况如下:

  孙枝蔚(1620~1687),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六十八岁。

  濮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是明清时期的雕刻家。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

  赠刘厚磐联:

  丝竹东山回谢府;

  文章北宋忆荆公。

  刘厚磐(1907~1981),字安石,祖籍丹徒,刘鹗侄孙。出生、成长皆在扬州,就读于仪董学堂、省立代用商业学校、上海南方大学,学成后曾就教于苏北公立学校、宜兴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扬州财经学校、市一中任职,工诗词、喜收藏,精鉴别,着有《可斋诗抄》。

  因受赠者字“安石”,因而作者邀两位古代“安石”作陪,听丝竹,谈文章。其中“东山”与“北宋”对得巧妙。东山出典于《晋书·谢安传》,其中语云“……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赠包翔仲联:

  江淮奔走心全瘁;

  天下昭苏目再明。

  跋:翔仲先生居海陵数年,日往来乡间,奔走国事,师文、化淳两公全知之。积劳目眚,幸而渐愈,当天日重光之会,亦双眸再朗之辰,联记其实,且以为贺,寻绎其义,盖既为国家庆,兼为余个人庆幸也。

  赠陈履恒联:

  君家再世精目录;

  我辈得来增眼明。

  陈履恒(1915~1981),陈恒和之子,版本、目录学家。15岁随父习古书装订与版本鉴别,17岁至南京萃文书店随姑父朱甸清学习目录学、版本学。1937年因父病故,回扬主持陈恒和书林,后被推为江都县图书教育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履恒以其精深的版本学、目录学知识挖掘文献史料,整理出版古籍。曾挖掘出具有较高价值的稿本、珍籍,如《杜诗言志》、《咸同广陵史稿》手稿本等,均由其提议,整理刊行,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曾提供家藏的《扬州丛刻》、《十五家年谱》、《郘亭丛书》等雕版,供广陵古籍刻印社印行。

  陈含光先生在旅台初期,曾撰写一副对联称颂周厚枢。

  适口深知饴味美;

  树人犹记学风淳。

  周厚枢,字星北,1899年生,扬州人。自幼颖慧好学,先后毕业于省立第八中学、国立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科。后考得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留学美国,初进路易斯安娜州大学,专攻制糖工程,继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中州大学、东南大学教授,1927年任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校长。长校十年,名师辈出,学风优良,声誉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初奉教育部令创办国立四川临时中学,旋改称国立第二中学。担任校长期间,以办扬中的经验树立二中校风,为国家培育了众多英才。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周厚枢赴台湾经营糖厂。1967年病逝于虎尾寓所,终年68岁。

  上联切合周氏所从事的糖业,称颂其产品适口味美;下联是追念周氏办理扬中之成就,讴歌其树人学风淳厚。

  《古今名联赏析》载有陈含光撰写的两副赠妓联,联语抒情缠绵动人,嵌名不露痕迹。

  赠“翠云”联云:

  羡君一片豪情,能似此翠飞红舞;

  唤我十年旧梦,最难忘云鬓花颜。

  “云鬓花颜”一词,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含蓄而有韵致。

  赠“莲芳”联曰:

  摘莲子,问心喜因谁,梦去无痕,又对朱颜惊绝艳;

  算芳年,正月圆晚夜,花开当折,不歌金缕更何时。

  陈含光还有一副赠妓女燕青姑娘联:

  燕来时,看阿母桃花,似曾相识;

  青末了,叹王孙芳草,无复当年。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据《惜馀春轶事》载:“辛末(1931)丙子(1936)间,北里名花得君一联,声加(价)十倍,至户限为穿”。上下联化用唐宜僚《别青州妓段东美》“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春色正如烟”句意。

  陈含光所撰联语既有婉约之情调,亦有具豪放之风格。他曾为徐宝山祠撰联,语云:

  空留庾信寻荒径;

  不得萧公作骑兵。

  联语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境。

  陈含光的阳刚之气、英雄之概,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陈含光书法苍劲挺拔,独辟蹊径。其画以山水为佳,意境深远,书画作品人皆宝之。日寇侵占扬州后,陈含光深居简出,一再拒绝日伪政府的延请,曾请人镌刻“沦隐者”闲章一方,用于作品之上,以明爱国之志。当事先得知日军将索书画时,他则折笔、破砚、裂纸,拒不应命。日军投降后,他疾书一联悬于门,以示庆贺。联云:

  八年坚卧;

  一旦升平。

  钱西樵在《负翁联话·序二》中评论此联作者及作品道:“陈氏博学通才,名满天下。日寇袭扬州,军行迅疾,不及走避。敌伪欲加利用,时相逼迫,陈不为所动,然受尽腌臜闷气,无法脱身,讵原子弹爆炸,战事提早结束,捷报传来,喜出望外,疾书此联,张贴大门,比之杜工部作收蓟北诗,神情尤为激越,龙跳虎卧,最为精采,只八个字。”

  陈含光曾言:“作联至难,其四言偶句,骈文也;五言七言,诗也;三字及畸零不整之句,词也;篇成而各为声调者,曲也。非兼工此数者不能为联,故文人有终身不作联语者,盖其难如此。”然而此次陈含光庆贺抗战胜利所作之联,撰写之迅速,言辞之简要,足见其兴奋之情,喜悦之态,爱国之忱。

  陈含光国学功力深厚,其题于汪氏小苑之柏木篆书对联即可证之。

  既肎构,亦肎堂,丹雘墍茨,喜见梓材能作室;

  无相犹,式相好,竹苞松茂,还从雅什咏斯干。

  “肎”同“肯”。成语有“肯堂肯构”。堂,立堂基;构,盖屋。语出《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意思是:如果父亲准备盖房子,已经设计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肯打地基,又何况会架屋呢?联语作者于联中反其义用之,是说儿子能继承父业。丹雘梓材,语出《尚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墍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成家建房,已勤勉构筑高墙,当以芦苇或茅草涂盖屋顶;如果用梓木为材,既用朴刀砍削,又涂以丹雘。上联的意思是:子承父业,立堂基,架房屋,涂颜料,盖屋顶,并很高兴地发觉梓材也是砌房造屋的好材料。

  下联出于《诗经·小雅·斯干》。这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共九章。第一章总述地势,祝家族和乐。辞曰:“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意思是“涧水秩秩流动,南山多幺幽深。好像绿竹成丛,好像青松茂盛。阿兄阿弟,相爱相亲,没有假意虚情。——余冠英译)下联的意思是说:兄弟和睦,相互没有欺诈,家庭兴旺犹如松竹茂盛,歌咏着《诗经》中的《斯干》这首诗。

  全联平仄协调,对仗工稳,用典妥帖,作者不愧为饱读诗书之人。

  这副柏木篆书对联能保存至今,还有则“语录救对联”的故事。

  汪氏小苑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曾被作为扬州制花厂的生产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的厂领导为保护这副对联,想出了一条妙策,让木工师傅定制两块抱柱木板,上面分别写上毛主席语录,罩在原来的楹联之上,使这一宝贵文物躲过劫难。两段毛主席语录内容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现在看来,书写毛主席语录的这两块木板完成了使命,而它自身也将成为一件文物,留与后人评说。

  陈含光乃是诗文里手、书画名家,曾经书写诸多集句联赠送友朋,如:

  远雁临空翻夕照;

  惊蝉入坐避幽禽。

  款识:宅之先生雅正。陈含光篆。

  钤印:含光父(朱文)。身如阅世老禅师(朱文)。

  上联出自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颔联首句,下联为唐方干《书吴道隐林亭》颈联次句。

  台湾李幸洁评论此幅对联书法道:“文字的纤细线条在大片布白面积当中,衬托出简洁刚直的特点,瘦长尖锐的收笔技巧,使线条和于虚空之中,结体疏朗秀逸,字距均等分布整齐有序,其中“坐”字为说文字形;整体结构呈现出清新高雅的格调,也呼应主文内容描述飞鸟于空中飞翔的美丽倩影。上下款内容简要朴实,楷书字体健挺有劲,两方钤印平衡上款文字字数的对称关系,其中“身如阅世老禅师”印,不仅呼应对联意含,更铺设出作者超凡脱俗的内涵。”

  《现代名家楹联书法经典》录有陈含光所书一联:

  八骏图成,天开画本;

  七家词在,人想宗风。

  款识:湘岚贤友雅正,陈含光书。

  以下为陈含光其他书法联,笔者不再饶舌,读者诸君可自我欣赏。

  风定观鱼戏绿水;

  雪夝放鹤摩青霄。

  咫尺但愁雷雨至;

  菭藓飨尽波涛痕。

  岂知驱车复同轨;

  必逢佳士亦写真。

  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体以勤和,药以劳宣。

  九流七略,颇常观览;

  夙兴晏寝,匪遑厎宁。

  1948年2月陈含光七十寿辰,柳诒征赠联贺曰:

  文工寿迈汪容甫;

  书老名高吴让之。

  作者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一号盋山翁,江苏镇江人,光绪举人。图书馆事业家、目录学家、历史学家。曾至江楚编译局编辑教科书,编有《历代史略》。后任江南高等学堂教习、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此联以陈含光两位著名的同乡前辈作比。

  上联中的“汪容甫”即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下联中“吴让之”即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尹石公贺曰:

  学字直匹王怀祖;

  文韵能方阮伯元。

  尹石公(1888~1971),又名炎武,江苏丹徒人。毕业于中国公学,曾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贵阳师范等校任职。历任江苏省通志馆编纂、中国国史馆编修、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上联中“王怀祖”即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下联中“阮伯元”即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极高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曾任中国最早佛教刊物《佛学丛报》编辑的濮一乘亦有一副佳联贺之:

  书画同源,诗文兼善;

  儒释一贯,福慧双修。

  1948年陈含光随子陈康(陈含光娶妻康氏,生子名陈康,字忠寰。婚后6年,康氏病故,后陈含光终生未再娶)迁于台北,其作品颇丰,文界誉陈含光为“扬州才子”。陈含光身在宝岛,心怀故土。其孙厚宁出生后,欣喜赋诗云:

  孙生早已雪盈头,

       暂解离人一段愁。

  不羡此间饴味美,

       明年抱汝醉扬州。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陈含光赴台后虽促居斗室,仍吟咏诗文,染翰挥毫,不改其乐。平生虽未致仕,然名流耆宿,莫不敬其德操,重其文章,乐与交往。有人将他与于右任、溥心畲、刘太希、台静农同列为“渡海五家”。至交于右任,曾有寿诗两首,其中有句云:

  诞降年同月不同,

  诗坛伯仲两诗翁。

  君曾书画成三绝,

  我更文章拜下风。

  蒋介石对陈含光亦素来敬重,每至岁尾辄予馈贶,遇有敬老之会,必邀参与。尤喜其楷书,曾以曾文正《五箴》请其书屏,置诸座右。陈含光逝世后,特颁“博文清操”诔词,肯定其一生言行品德。

  陈含光于台北辞世后,成惕轩(台北政府“考试委员”)挽以联云:

  逝矣孝廉船,数江关词赋,淮海风流,今日真成广陵散;

  凄其乡国梦,剩千树绿杨,二分明月,遗篇犹记汉家春。

  孝廉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吴郡人张凭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丹阳尹刘惔,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刘延之上坐,留宿至晓。张还船,须臾,刘遣使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刘与张凭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张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后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唐李白《送王孝廉觐省》诗:“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江关词赋”指庾信;杜甫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淮海风流”,陈含光又号淮海客,故有此说。下联中“凄其乡国梦”刻画了陈含光晚年居住台北时的一片思乡真情。“千树绿杨,二分明月”切家乡扬州,扬州素来有“月亮城”、“绿杨城郭”之称。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此联之意,可与爱新觉罗·溥儒《七律·悼陈含光明经》诗互看,溥儒诗云:

  角巾罗带葛天民,

  避地来居东海滨。

  一卷残书消永昼,

  数竿修竹伴孤贫。

  梦回白下台城柳,

  魂返江南故国春。

  纵使能闻广陵曲,

  二分明月照何人!

  纵观陈彝、陈重庆、陈含光祖孙三代创作的联语,用词典雅,切题自然,在中国楹联史册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页,这是颇值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也必将激励人们更加热爱文学艺苑中的这朵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