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维榕专栏 | 被忽略的声音

 仰羊 2023-02-09 发布于上海

那个因为过份焦而停学的青年人对父母说:“们好好处理自己的婚姻关系,我就会放心处理自己的问题!”

这是我在临床工作中最常听到孩子所说的一句话,这些孩子年龄不等,大的大到上大学,小的小到小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深地为父母的关系而费心,父母活得不好,孩子也很难活得好!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Carl Jung)说:“孩子必须负起的最大重担,就是父母没有真正活过。”The greatest burden a child must bear is the unlived life of its parents.

这是什么意思?父母分明活着,何谓没有真正活过?又怎会成为孩子避免不了的重担?这句话可以有很多不同诠释。从父母的角色去看,婚姻关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良好的关系会为双方带来滋润,心安理得,有能力面对家庭所经历的各种问题,活得舒畅。反之,就各怀心事,心情枯萎,长期处于情绪无法舒解的状态,即使强作无事,身体的语言也会透露内心的伤痕。所谓没有真正活着,这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

如果父母终日处于不和状况,孩子就会感到超级不安,这种缺乏安全感一旦成为常态,就会带来很大焦,甚至产生各种心理毛病。因此我们在亚洲家庭治疗学院所发展的一项家庭评估程式,就包括量度孩子在面对父母交流时所出现的生理反应。从孩子心率高低及汗缐分泌的变化,不但可以探索出孩子所展示的问题与父母相处模式的互为关系,还可以鼓励父母从而解决长久以来没有面对的瓜葛。

这并不是把问题怪罪于父母,而是让家人知道,家庭是一个整体,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面。父母只知道关注子女,却不一定知道,子女同样关注父母,即使很多表面看来顽固不可管教的孩子,骨子裡都是基于对家庭的一种关注。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家庭的治疗师,比谁都知道家人的真正渴求和失落。如果孩子能够把这心底的需求坦率地与家人表达,父母也因而对孩子的行为或情绪困扰改观,甚至从而找到改变夫妻问题的动力。

例如,当那个失眠的八岁男孩说:“我的父母说活在一起不能快乐,所以要离婚,但是他们分开了,也没有快乐起来,那为什麽要分开?我每天晚上都在想着这个无法解答的问题!” 只有听到孩子这段表达,父母才清楚明白孩子是为了他们而失眠。

又当那个不肯上学的青年人说:“母亲无法让父亲停止酗酒,只有我在家,才可以让他停止。” 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持,孩子也不会告诉我们他是为了保护父亲而拒学。

当那个忧郁的女生说:“我是父母的油润剂,尽力润滑他们的格格不合。但总是于事无补!” 才知道她是为了父母的不能磨合而发愁。

那个不停尖叫的小女孩,父亲愈走近她,就愈尖叫,直到看见父母好好地商议如何鸣鼓收兵,才开始安顿下来。她也是为了父母的对而喊呐。

这些为父母关系不和而发病的孩子,比比皆是,往往要看到父母平心静气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时,才能安顿下来。很多孩子都会向父母宣称:你们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我才可以处理自己的问题!

孩子可以这样说,已经是一种突破,我一般都会趁机说:“好呀,那么就让大家都承诺一起改变!” 问题是,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你变好,我们才会好!” 又或者说:“大人的事,不用你来操心!” 这种回应,不但无济于事,而且分明是否定了孩子的声音,孩子也往往会因而气馁,更加把自己的问题升级。 更糟的是演变成孩子与任何一方结盟,就更加难以抽身。例如那个搭棚工人的儿子,不停闯祸,父亲四处为他收拾残局,苦恼不已。孩子却说:“爸爸完全不能明白我,只有妈妈才懂!” 这种母子同心,而父亲完全处于局外的“铁三角关系”,也正是反映父母自己没有活得好的例子。

因此我们不但要听到孩子的心声,还要把它扩大,因为孩子最大心愿就看到父母成功解决矛盾,家庭真正和谐。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实现这个孩子的基本心愿,是孩子家庭工作的重点。

刚刚接到一个来自意大利家庭治疗学院及心理学会主办的邀请,为他们今年九月主办的一个大会作讲座,主题就是《探索孩子创伤的真正疗愈》。

他们也是这样介绍这个主题的:孩子的声音,被全世界的心理治疗界都忽略了,这个大会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一个中心角色,不只是针对他们的问题或病症来作诊断,而是视孩子为一个治疗资源,从而探讨家庭,以至跨代家庭久未疗愈的创伤。在这快餐式处理问题的毒性社会,除了用药,并没有太多可以寻找彻底疗愈的空间,因此这个国际会议的意义尤其重大。

可见天下孩子心,原来都是一样的:父母活得好,他们就好,父母活得不好,他们也好不了!活得好,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佳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