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在北京”历史文化遗存之考察与保护利用

 昵称37581541 2023-02-09 发布于江苏

自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红楼梦》问世以来,其作者曹雪芹的身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公众认知过程。清代的《红楼梦》读者并不十分关注作者问题,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在《红楼梦》文本、人物的品评和对故事本事的索隐上,对于作者为谁、创作动机为何的考索并不积极。随着清末民初“红学”兴起,《红楼梦》的各种衍生艺术形式也广为流传,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赏玩圈层,向民间大众渗透。由此,作者曹雪芹也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过周汝昌、吴恩裕、冯其庸、胡德平、吴新雷、徐恭时、张书才、曾保泉、严宽、冯精志等众多学人的上下考索,通过田野调查、收集民间口碑传说和文物材料,再爬梳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进行佐证,方使得湮没于历史迷雾中的曹雪芹其人逐渐清晰起来。

一   曹雪芹家世生平勾勒

(一从东北到江南的百年家族鼎盛

曹雪芹,名霑,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卒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字天佑另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当时的社会身份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雪芹的上祖曹锡远[1](或为曹世选)大约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被满洲军队俘掠,从此成了满洲奴隶,隶属正白旗。顺治七年(1650),旗主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亲自接管正白旗。此后有史可查的是雪芹高祖曹振彦曾参与平定姜瓖反清复明起义,屡建军功,后历任山西阳和府(大同)知府,两浙转运盐使、盐法道等职,家族逐渐兴旺起来。康熙二年(1663),雪芹曾祖父曹玺首先“专差久任”担任由内务府直接管理的江宁织造职务,因曾祖母孙氏做过玄烨幼时的保母,被后来的康熙皇帝视为“吾家老人”[2]。曹玺身故后,康熙二十九年祖父曹寅从内务府会计司郎中任转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并未卸任苏州织造时,又转到南京任江宁织造,一直到他去世。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工作了二十年,四次办理接待康熙皇帝南巡接驾。期间,与李煦轮流担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督理扬州书局刊刻《全唐书》,因染疟疾卒于扬州。康熙悯恤其家,特许雪芹父亲曹颙、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3]。曹雪芹家族作为内务府包衣,其职责是直接为皇室服务,是皇帝的“家下人”,虽然自称“包衣下贱”,却是皇帝倚为重用的心腹之臣,享有一般官员所没有的荣宠。曹家在江南经营了近六十年,诗书传家、文采风流,俨然是金粉江南的一时望族。曹雪芹少年时期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图片

《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拓片

碑记刻于天聪四年(1630),碑阴汉文20行分组排列喇嘛门徒、僧众、官员和匠人名单,其中刻有曹雪芹高祖曹振彦。

图片

图片摄于扬州  曹寅相关事迹
二) 家败回京后的旗人当差生活

雍正六年1728,因叔父曹頫被参“骚扰驿站”遭抄家[4]按照旗人的管理规定,曹雪芹一家奉旨回京。曹雪芹与家人坐船取道大运河北上,在张家湾运河码头下船进城。奶奶李氏、寡母马氏带着他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内。这时,叔父曹頫仍被枷号。雍正七年1729,曹雪芹进入专门培育内务府三旗子弟的咸安宫官学接受教育[5]。曹雪芹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成丁之后,按照旗人惯例,他在内务府当差,做过笔帖式和堂主事,为皇家服务[6]。有传说称曹雪芹曾做过皇家侍卫,所以他有机会出入皇宫大内和西郊的圆明园,熟知皇家制度和生活环境[7];也有专家推测曹雪芹曾经跟着西洋人郎世宁学画,所以他熟悉西洋画法[8]。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出入平郡王府。他的姑父纳尔苏、表哥福彭对曹雪芹家都格外照应[9]。乾隆八年1743)左右,他在右翼宗学当差,在这里与敦诚、敦敏二兄弟结为知交,“当时虎门数晨夕”,有过一段日日相伴的时光[10]。怀着同样的无才补天之恨,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一诗中透露出对曹雪芹的劝勉:“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11]乾隆九年左右,曹雪芹开始构思《红楼梦》的写作。

通州张家湾位置示意图

图片

《北京城郊图(局部) 约清光绪十二年(1886)

蒜市口位置示意图

图片

《京师全图 (局部)清乾隆时期淡彩印本

远富近贫的香山著书时光

不晚于乾隆十一年1746,曹雪芹搬到了香山正白旗营[12],成为香山静宜园护军的一员,这里有他祖父曹寅住过的老屋。在香山当差的日子,曹雪芹远离了富贵繁华、市井喧嚣的生活圈子,开始接触到乡野的百姓生活,与穷苦的老百姓们以礼相交。香山八旗驻军以“两旗夹一村”的格局依香山静宜园左右两路摆开,护卫着香山行宫、卧佛寺行宫。曹雪芹在香山林下感受自然造化之力,门口的几棵槐树枝繁叶茂,其中一棵歪脖斜压别有风姿。阶柳庭花,恰好颐养襟怀;晨风夕月,足以润泽笔墨。距营房一射之地,是怡贤亲王允祥出资修缮作为家庙的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小怡亲王弘晓仍是曹家的恩主,曹雪芹经常去庙里与高僧大德谈禅论玄,“寻诗人去留僧舍”[13],以至于朋友来了都找不到他。营房外的河墙上遍植垂柳,一到春天,枝条柔曼,烟景迷离,是乾隆皇帝最爱从香山向东北远眺的风景。河墙外是一个大河滩,这是经年的山洪冲刷形成的,从寿安山顺地势灌下。河滩里水草杂生,其中就长有许多野生的水芹,经冬雪后更加丰茂。这种水芹菜不但能吃,还能为当地的老百姓治肝病[14]。

图片

香山清代健锐营正白旗营房示意图

曹雪芹在这里结交了新的好友,如祖上为镶黄旗包衣旗人的张宜泉,以教书为业,与曹公经常聚会、诗文相和。张宜泉很了解曹雪芹的心境,知道他不轻易吐露心声,虽然擅长丹青,却不愿意为了邀宠而去皇家如意馆供职[15]。曹雪芹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当差之余,曹雪芹就包裹起笔墨纸砚,信步到樱桃沟水源头旁边的元宝石上写书;有时他们一起去登山寻古,在广泉废寺旁唱和。曹雪芹抚琴、舞剑、善丹青,与朋友拙笔在香山一带享有画名。他们在附近的垌峪村酒馆赊酒,还不上酒钱就画幅画来给酒家抵账[16]。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为帮助朋友于叔度扎制风筝而使其得以维持生计,曹雪芹大受启发。于是,他把修改《红楼梦》的事暂时搁下,开始着手编撰《废艺斋集稿》。这件工作让曹雪芹感到能够帮助“废疾无告之人谋其以自养之道”[17],使他们不致于转乎沟壑之间,这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曹雪芹在香山生活之后,有时也仍回到城内与朋友相聚,太平湖槐园敦敏家就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也会与敦氏兄弟等一众朋友相邀到东郊通惠河庆丰闸附近饮酒游赏[18]。

图片

《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霑自序双钩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曹雪芹在海淀山后白家疃仍是允祥的封地治好了白妪的瞎眼病,在那里盖了四间房子,搬了过去,但他也要为于叔度谱定风筝新样,不时往来于寿安山山前山后(今称曹雪芹小道[19]。乾隆二十四年,曹雪芹去南京一年,事由不详,或说他被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邀请做幕僚。乾隆二十五年,续娶芳卿,并与芳卿一起编撰《废艺斋集稿》中有关编织织锦纹样工艺的书,曹雪芹拟歌诀,芳卿绘图,两人志趣相谐,感情甚笃[20]。

图片

曹雪芹书箱的背面,有雪芹为芳卿工楷题写的五行书目

乾隆二十七年1762深秋的一个清晨,曹雪芹去太平湖槐园敦敏的家里,遇到敦诚,敦诚因雪芹酒渴如狂,就解佩刀沽酒,两人痛饮并作长歌。这是我们所知的他与好友相聚饮酒的最后一次记录[21]。


埋骨青山的历史文化回响

乾隆二十八年中秋节,曹雪芹唯一的儿子因感染当时流行的“白喉”,不幸夭亡。他的悲伤无法排遣,只能借酒浇愁,芳卿的关怀与照顾没能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癸未年除夕之夜,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曹公撒手人寰,留下新婚不久的妻子,追随魂尚未远的儿子去了。妻子芳卿在曹公朋友的帮助下,将自己新婚时的嫁衣卖掉,在香山正白旗的义地地藏沟口埋葬了他[22]。

曹雪芹在史册中杳然无闻,但他却活在了香山地区老百姓的传说中。老百姓说:曹雪芹是位“个二爷”,生于羊年,死于羊年,儿子死在八月十五,自己死在大年三十,真是死都死绝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与曹雪芹直接相关的文物包括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题壁诗墙曹雪芹纪念馆藏、一对书箱子北京曹雪芹学会藏、《种芹人曹霑画册》贵州省博物馆藏。再就是他的朋友敦诚《四松堂集》《鹪鹩庵杂记》、敦敏《懋斋诗钞》、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写给曹公的诗句,还有曹公佚著《废艺斋集稿》中被抄存下来的部分残篇北京曹雪芹学会藏,是我们今天了解曹雪芹的直接依据。当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李煦奏折》《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内务府档案》这些历史档案也为我们查考曹雪芹的生活轨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图片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题壁诗墙

图片曹雪芹书箱子(一对)

图片《种芹人曹霑画册》


曹雪芹自雍正六年1728到乾隆二十八年,在北京生活了整整三十五年,这里有他的亲朋故旧,有他的至交好友,有他的寄身之所。他在这里上学,在这里当差,在这里结婚生子,在这里留下传世巨著《红楼梦》,在这里帮助残疾人“以艺自养”;他在这里欢笑,在这里悲歌,最后又在这里死去。北京城,是曹雪芹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透过尘封的文物和档案,我们仍能追寻这位文化巨匠留下的生活足迹。在今天,它们已经成为“文化北京”最靓丽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二 “曹雪芹在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

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既包括人们加工过的实物,还包括未经加工但使用过的实物。遗迹即不可移动者,如宫殿、房基、城堡、坟墓、路桥等;遗物为可移动者,如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辞海》则认为在有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中,首先就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3]。曹雪芹作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世界文豪比肩的大师,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照亮了后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千秋万代的人去追念和学习。北京又是曹雪芹生命中的重要活动之地,所以,根据曹雪芹在北京生活的历史记忆,细细查考他在北京留下或涉足过的历史文化遗存,免于湮没在快速改变的城市面貌中,为北京留下一批靓丽的文化标志,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根据上文对曹雪芹在北京生活足迹的大致勾勒,我们对其中重要的十八处分别加以介绍。


一) 通州张家湾通运桥[24]——古运河码头

图片

张家湾位于通州老城东南十余里处,元、明、清三朝,它的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南来漕运船只均经运河到张家湾码头,或起卸转陆路运到北京,或直接运往北京。通运桥则是京杭运河上著名的北码头。据地方史志记载:张家湾旧城出南门为通运桥,桥为单孔石桥,孔身高大,桥西南岸为当年码头遗址。通运桥是曹雪芹和他的家人们来往南京和北京的必经之地,曹雪芹回到北京的第一站就应在此。

根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七月十六日曹给康熙皇帝的奏折:“窃奴才自幼蒙故父曹寅带在江南抚养长大,今复荷蒙天高地厚洪恩,俾令承嗣父职。奴才到任以来,亦曾细为查检所有遗存产业: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曹家当年在通州曾有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遗憾的是,今天已经难寻旧迹了。

张家湾作为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一个文化古镇,因其历史上在京杭大运河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当地政府有意利用曹雪芹与张家湾的历史文化渊源,打造“张家湾红学之乡”。


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房子[25]——东城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图片

根据1982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张书才先生公布的雍正七年1729七月二十九日《刑部移会》载:“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蒜市口位于崇文门外大街与广渠门内大街交汇处,这处房屋的地址应为广渠门内大街20号或附近的院落。曹家京城和江南的家产人口,抄家后俱赏给接管江宁织造的隋赫德。不过,隋赫德在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提到,“曹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26],雍正皇帝尚为曹家生计留有余地。

多年来学术界对蒜市口地方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议,1999年,因两广路施工,所争议之院落也已拆迁。多年来,在东城区和新世界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在东城区崇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复建,2022年7月29日隆重开馆,面向公众预约开放。


咸安宫官学——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咸安宫

图片

根据《清文献通考·学校二》,雍正七年1729,“设立咸安宫官学……于景山官学生佐领管领下,自十三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之俊秀幼童可以学习者选得九十名,于咸安宫酌量修理读书房屋三所,每所各分得三十名,令其读书。其教习着翰林院于翰林内拣选九人,每所分派三人,令其勤加督课”。咸安宫官学的培养对象是内务府三旗的子弟,学生以十年为学习期限。由闲散人挑补入学者应于十年内考中生员,由举人、贡生、监生、生员挑补入学者须在三届乡试、会试正科中试举人或进士,否则黜退,咨回本旗。学生在学期间,除供给学习用具及取暖防暑等项用品外,每人每月给银二两、每季给米五石三斗。

咸安宫于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后成为寿安宫,官学移至西华门内、武英殿西,原尚衣监处。乾隆二十五年,因尚衣监房屋倾塌,在尚衣监西边为咸安宫官学重修校舍,共有房二十七间。1912年被火烧毁,后民国政府拨银在咸安宫址上建造古物陈列所,名“宝蕴楼”,作为文物库房。现在景山前街4号的故宫博物院内仅存宫门三楹,南向开门,匾曰“咸安门”。


北京内城—鲜鱼口胡同—鼓楼西大街—兴隆街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按照曹雪芹在乾隆十一年1746移居西山来推算,他在北京城内生活的时间有十八年,据故老传说曹雪芹曾住过崇文门外的卧佛寺旧址在东花市南里东区甲8号,今已无存,唯留有1931年齐白石与张次溪访雪芹故居的记录。齐有诗并序:“辛未秋,与次溪仁弟同访曹雪芹故居于京师广渠门内卧佛寺,次溪有句云:'都护坟园草半漫,红楼梦断寺门寒。’余取其意,为绘《红楼梦断图》,并题一绝。”齐白石诗云:“风枝露叶向疏栏原注:卧佛寺之东,为明督师袁崇焕墓堂,梦断红楼月半残。举火称奇居冷巷原注:雪芹晚岁处境蹭蹬,寄居萧寺,恒难举火,寺门萧瑟短檠寒。”[27]

前门外鲜鱼口街,为曹的奏折中所提及,这里有曹家遗存的产业,鲜鱼口有空房一所。此街原是专卖鲜鱼的市场,现为天街集团统一开发的前门文化区内的一条巷子。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邢岫烟把冬衣当给了鼓楼西大街的恒舒典当铺。鼓楼西大街连接德胜门与鼓楼,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元明时称斜街,是北京内城比较古老的街道之一,从元代开始商业发达,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贾府人回报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兴隆街的大爷是指贾雨村。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有五个兴隆街,东郊一个,外城三个,内城有一个。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就在今天台基厂路口往南的祈年大街西侧,分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两段,因胡同内的兴隆寺而得名。这条街与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子较近,曹雪芹熟悉的应该是这条兴隆街。


内务府——西城会计司胡同

内务府是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自成系统,有“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三院”等,所属机构有五十多处,职官达三千多人。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内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建制来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家奴制度,主要人员是来自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的包衣。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俱由内务府承办。直属机构的七司有: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庆丰司。此外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都是其下属机构。内务府日常还管辖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武英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敬事房等。此外,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三院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热河行宫、汤泉今昌平小汤山行宫、盘山今蓟县西北行宫、黄新庄良乡北,也都归内务府管理。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出任苏州织造前,曾经担任内务府会计司郎中。曹雪芹身为内务府包衣的一员,离开咸安宫官学后,必然要在内务府内当差办事。内务府的办公地址分布在皇宫内以及紫禁城周边。有学者研究,《红楼梦》中的贾府其实反映了紫禁城内皇家的很多生活细节[28]。今天的会计司胡同在北长街25号,2005年胡同北端拆迁时曾留下“西园翰墨”牌匾和几根房柱,当年的古槐今天仍然屹立于此地。


克勤郡王府平郡王府——西城区石驸马大街

图片


平郡王府位于石驸马大街西口内路北。曹雪芹的姑妈被康熙指婚嫁给平郡王纳尔苏,其祖上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岳托,纳尔苏的父亲纳尔富袭平郡王爵,传至纳尔苏仍为平郡王。雍正四年,纳尔苏被宗人府议奏“贪婪受贿”,革职圈禁,其王爵由伊子福彭承袭。曹雪芹的表哥福彭曾任定边大将军,与乾隆皇帝关系匪浅,二人同窗学习时,雍正为弘历起法名“圆明居士”,为福彭起法名“如心居士”。弘历即位前所辑诗文集《乐善堂全集》,卷首由福彭作序。乾隆皇帝登基后,令福彭协办总理政务。但乾隆二年1737总理事务处裁撤后,直到乾隆十三年福彭病逝,他仅管理过正黄旗和正白旗的旗务,不复被乾隆皇帝重用。福彭大约年长曹雪芹六七岁,对雪芹甚为关切。曹雪芹回京后一段时间经常来往于平郡王府。根据红学家的意见,福彭可能是《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乾隆京城全图》中有该王府的原址形貌。

图片
《乾隆京城全图》(局部)

现在的克勤郡王府为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使用。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曾存大部原有建筑,于近年改造拆除。


右翼宗学——西城区小石虎胡同[29]

图片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局部)约1800年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右翼宗学是清代宗室子弟的教育机构。据嘉庆元年1796增修的《钦定八旗通志》记载:右翼宗学于雍正三年1725初设,在西单牌楼北口石虎胡同,共房八十八间;乾隆十九年因宅院房屋糟朽破坏移设于绒线胡同内板桥以东,共房三十六间。据吴恩裕考证和民间传说,曹雪芹曾在此担任教职,就是在此期间,曹雪芹结识了宗室子弟敦敏、敦诚兄弟,并与他们结为终生的好友,今天研究曹雪芹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两位朋友的诗文。敦敏、敦诚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父亲瑚玐曾在喜峰口松亭管理税务。敦敏、敦诚约于乾隆九年时进右翼宗学读书,自此认识曹雪芹,结为知己。敦诚《寄怀曹雪芹》有句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30]这里的虎门即指右翼宗学东南方向长安街上的长安右门。曹雪芹在右翼宗学是做教师还是一般的当差人员,限于资料不能确知。

右翼宗学的旧址在石虎胡同7号今小石虎胡同33号。明代时为延陵会馆,又称常州会馆或武进会馆。清初时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宅邸,又称吴额驸府。康熙年间,因吴三桂举兵叛乱,吴应熊被族诛,这个院子被没收为右翼官房。雍正三年1725后作为右翼宗学的校舍使用。乾隆十九年1754右翼宗学搬到绒线胡同后,这个地方就由乾隆皇帝赏给裘曰修居住。道光年间,裘氏后人将房子卖给安徽潘氏。光绪宣统年间,潘氏宅院连同旁边的毓公府,都由朝廷购买,收归国有。民国时期,立宪派代表人物汤化龙在此居住,后被刺身亡。1922年,梁启超、丁文江等人在这里办松坡图书馆,收藏他们在欧洲游历时所购书籍,徐志摩曾于松坡图书馆做干事。1931年,7号院被隔壁8号院的蒙藏学校收购,拆除围墙,扩大校舍。2006年,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度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使用, 2007年北京市政府对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撤走商贩。2013年3月20日,民族大世界商场正式关闭,国家民委和西城区政府成立了“西单33号院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联合工作小组”,对此处进行修缮。2021年3月,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太平湖槐园[31]——宣武门西城根

曹雪芹好友敦敏的宅院。敦诚在《山月对酒有怀子明先生》诗中记录:“定知清梦迷烟树,湖上南园听雁鸿。”自注:“兄家槐园,在太平湖侧。”根据徐恭时先生考证,乾隆时期的太平湖,位置在北京内城西南角,宣武门的西北,靠近城墙。槐园位于太平湖的东南侧,槐抱椿庵胡同的南面,草厂之东,保安寺之西,宣武门西城根营房之北。乾隆二十四年,敦敏曾在这里邀请董邦达、曹雪芹一聚,鉴定《秋葵彩蝶图》和《如意平安图》,并在太平湖上放曹雪芹扎制的风筝[32]。乾隆二十七年秋天,敦诚写诗记录与曹雪芹一起在此饮酒作歌。

据京中故老相传,清末时槐园旧址为袁家花园。二十世纪上半叶,太平湖日渐干涸,后被填平,仅留有太平湖东里一处地名,位于今西便门桥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北侧。


通惠河庆丰闸——水南庄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敏在《懋斋诗钞·东皋集》中收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诗中的“河干”指河边、河岸所在的具体位置,经徐恭时、曾保泉二先生考证,应在通惠河二闸。“二闸”就是通惠河上的庆丰闸,是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上二十四道水闸中的第十四道闸,原名叫“籍东上闸”,元至顺二年1331把木闸改为石闸时改名“庆丰”。明永乐间北京城建成后,把元代通惠河截断,在北京内城东垣外设了第一道闸,就是庆丰上闸。明正统三年1438,在通惠河出京城处增建了一座大通桥闸,在庆丰上闸的上游,庆丰上闸就变成了第二道闸,老百姓顺口称为“二闸”[33]。清朱彝尊《日下旧闻》云:“庆丰闸在都城东五里庄,至大通桥八里。”从东便门到通惠河上的二闸,素来风景优美,因其位置在大运河南北往来及向京东远处去来的要道,送别迎宾,都要在二闸停留。这个地方可以清流泛舟,两岸如江南风光,又有茶室酒楼可供歇脚。清明寒食时节,都中人士扫墓东郊,也喜在此歇足,所以庆丰闸这里就成了京郊旅游的胜地。曹寅有《渡潞河题壁》诗,曹雪芹与敦氏兄弟也曾在此相会。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去世,两年之后,敦敏又来这里与朋友在酒楼聚会,看到当年雪芹在此处的题壁留诗,凭栏瞻望庆丰闸一带景物,想到自称“燕市酒徒”的诗客曹雪芹已成古人,所以凭吊而悲之。

1998年朝阳区整理其原址为庆丰闸遗址公园,现对游客开放。

庆丰闸东南约两公里处有水南庄,敦敏、敦诚的母亲葬在此地,敦敏《懋斋诗钞》中收有《水南庄》《水南庄即事其一》《水南庄即事其二》等多首回忆在水南庄生活的诗,可以想见,敦敏在其母亲坟地不远处可能还有房屋居所,所以能在此地乡居。现在的水南庄属北京市朝阳区半壁店行政村,当年的临河渔船和隔岸垂杨已经不见,当年的村庄已经变成毗邻北京CBD商圈的现代产业园区了。2022年7月26日,在北京朝阳区举办的“北京高碑店国际大运河文化系列活动——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研讨会”上,当地政府宣布正在筹划建设“雪芹公园”,以“水南庄与曹雪芹”为文化名片,并推进对敦诚、敦敏与曹雪芹关系的研究、水南庄与《红楼梦》成书研究。


圆明园——大观园原型[34]

图片

《北京颐和园八旗兵营图(局部 圆明园区域)

圆明园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乾隆三年1738到七年,乾隆皇帝对圆明园进行扩建,之后的数年间,又在海淀兴建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奠定了皇家“三山五园”的基础。这段时间,正是曹雪芹在内务府当差的时间,他可能见证了圆明园及其他皇家园林的建设过程。《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很多景物都可以和《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景点对照:如稻香村脱胎于杏花春馆,潇湘馆脱胎于天然图画,武陵源脱胎于武陵春色,凸碧山庄组群和方壶胜境组群相似[35]。《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圆明园一》载:“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36]这些历史信息被曹雪芹天才地摄入到《红楼梦》大观园的创作之中。

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十一静宜园[37]——香山公园

图片

静宜园“卓笔”刻石

图片一拳石

乾隆十年1745,乾隆皇帝将香山扩建成以山林取胜的皇家园林,乾隆十一年建成,曹雪芹可能是因护卫静宜园的工作回到了香山正白旗。静宜园由弘历御题二十八景,并赐“静宜”为园名,取意“造物灵奥而有待于静者之自得耶,动静有养体智仁也,本周子之意或有合于先天”。静宜园的营造寄寓了乾隆皇帝的精神追求,他一生中七十多次游览静宜园,每次都要驻跸三五日,为这里写了1480首诗篇。静宜园中的两处题字与曹雪芹有着奇妙的关联。一是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雨香馆,馆前有乾隆手书石刻“卓笔”,是乾隆十一年静宜园落成后所刻,而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题壁诗的落款是“拙笔”,两者同音而意思恰好相反,是否有内在联系,值得玩味。二是香山阆风亭旁,有“一拳石”的石刻,恰好在曹雪芹用过的一对书箱上有诗“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正白旗营房距静宜园也只有二三里的距离,正好说明曹雪芹的第二次婚姻是在香山开始的。

“一拳石”与“卓笔”两个石刻都还在今天的香山公园里。


十二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38]——黄叶村曹雪芹故居

图片

香山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位于北京香山国家植物园北园黄叶村内。清代雍正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护卫香山行宫的护军营。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将征伐大小金川的精锐部队编为飞虎云梯健锐营,沿香山左右两翼排开。曹雪芹离开京城之后来到了香山正白旗营。1963年,红学家在香山调研时采集到曹雪芹的朋友送给他的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1971年,旗下老屋主人舒成勋家的墙皮脱落,在墙上出现了“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与传说的对联仅三字之差。胡德平综合曹雪芹的一对书箱上的字迹、《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霑自序的笔迹等多项文物资料考证,这里是曹雪芹西山居所中的一处。

黄叶村曹雪芹故居于1984年挂牌,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曹雪芹纪念馆,是国内外《红楼梦》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

图片


十三国家植物园龙王庙关帝庙

图片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东北部,曹雪芹故居西侧约1000米处,有一处被老百姓称为龙王庙的所在。根据北京市文物研究院刘文丰提供的记录,这间庙“面阔一间,卷棚硬山灰色筒瓦,坐北朝南,前出月台,北墙有一幅墨龙图”。这幅墨龙图保存完好,据香山一带百姓传说,这幅图是曹雪芹和他的好友鄂比所绘。这间庙原为正白旗的关帝庙,关老爷在清代初期被封为“武圣”,旗人出兵打仗前都要先去祭拜。这座庙的后方,能明显看出是山洪倾泻之处,老百姓为了祈求平安,曾经在庙里供奉龙王,故称“龙王庙”。现在庙里并无神像,庙前有一棵挂着古树保护红牌的巨槐,森然如盖。


十四怡贤亲王家庙——十方普觉寺卧佛寺

图片
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十方普觉寺,初名“兜率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铸造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为稀世之宝。清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出资修缮,雍正十二年1734竣工,雍正皇帝钦赐寺名“十方普觉寺”,并作碑文,称之为“西山兰若之冠”。

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雍正二年,雍正皇帝给曹的朱批写道:“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39]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友人称他“寻诗人去留僧舍”,也可能是流连于卧佛寺内。乾隆二十四年,小怡亲王弘晓组织家里人抄了一部《石头记》早期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其中的四十回,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了三回又两个半回[40]。

乾隆四十八年1783,高宗下旨对寺庙进行大修,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十方普觉寺的夹道古柏、娑罗树、元代铜铸卧佛等为游览者所称道。该寺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十五退谷元宝石和石上松———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

图片

元宝石

图片

石上松

樱桃沟,系太行山第八陉,因溪谷中自然生长有大量樱桃树而得名。据文献记载,自金代起,该处即为北京有名的游览胜地。清顺治十一年1654,由吏部左侍郎任上退职的孙承泽隐居于此,因孙自号“退翁”,故名此谷为“退谷”,并作《退谷小志》。樱桃沟因得天独厚的地貌、泉水、植被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其中既有名列“宛平新八景”之一的“退谷水源”水源头和元宝石、石上松等自然景观,也有清初孙承泽别墅、民国周肇祥花园及历代寺庙遗址等人文景观。

曹雪芹在正白旗居住时,经常散步至樱桃沟,也经常经樱桃沟翻山至白家疃。樱桃沟的山水滋润了曹雪芹的生活与思想,并影响了其《红楼梦》的创作。最为典型的是樱桃沟里那块巨石,形状像个大元宝,曹雪芹借用了它的特征,在《红楼梦》开头写一僧一道说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所谓神瑛侍者,就是大石头也。香山老百姓的打夯歌唱道:“……林黛玉好比那个山上的灵芝草,贾宝玉是块大石头有了灵性。”在樱桃沟大石头旁,还有一块高约两三丈的青石,它的顶部竟然有一棵古柏,把巨石撑开一条大缝,根须穿透石底,裂石下有一泓泉水,冬夏不干,滋养着石缝中的古柏,老百姓呼之为“石上松,木石缘”,可能是“木石前盟”这一意象的原型[41]。

樱桃沟在今天的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内,元宝石和石上松依旧。


十六怡贤亲王祠和小石桥——白家疃村[42]

图片

1973年,吴恩裕先生在《文物》杂志第2期介绍了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情况,有资料记录了乾隆二十二年前后,曹雪芹徙居山后白家疃,当时这里属于正白旗的管辖范围,怡亲王允祥曾在此建别墅,去世后改为怡贤亲王祠。曹雪芹曾经在村西南的小石桥边建房屋四间,并“编篱成锦……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43]。

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一文写到了曹雪芹搬到山后白家疃的居住环境:“……乃往访其新居。几经【询问】,始抵其家原注:【其地】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杞藤……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44]

1972年,吴恩裕先生曾到白家疃访问,与当地数位年长村民聚谈,得知村西有一河滩,春夏之际有水,有一座石桥,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石桥用四块巨石筑成,因为石头笨重难移,所以保留了其原有面貌。河滩的东面,正是怡亲王允祥建的戏楼。白家疃与允祥的关系很密切。在雍正初年,允祥曾奉旨到白家疃一带兴修水利,因他很喜欢这里的风光,所以决定在这里修建别苑。雍正八年1730允祥病逝,于是改别苑为祠堂,雍正十年建成,名贤王祠,就在白家疃戏楼的对面。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到白家疃居住,应该说和这里属于怡亲王管理的属地有关。当然,曹雪芹曾经住过的四间屋子已不见踪影,但他走过的小石桥、曾目睹过的戏楼和贤王祠仍然完好存在。

解放初期,香山静宜友学迁到这里,后来改为白家疃小学。2001年,白家疃怡贤亲王祠被海淀区政府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海淀区政府出资对大戏台进行了修葺。2015年并入北京翠微小学集团,成为其白家疃校区。除了贤王祠等历史遗存外,2006年海淀区旅游局根据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中的信息,结合白家疃村的历史遗迹,修建了废艺斋工坊,作为后人纪念曹雪芹、开发曹雪芹在《废艺斋集稿》中所介绍的工艺之处,也可以作为传承金石篆刻、风筝制作、编织织补、泥塑脱胎、竹制扇骨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基地。

现在的白家疃村打出了“红楼寻梦”的特色文化招牌,在村街道两旁展示曹雪芹的风筝艺术和《红楼梦》的相关信息。曹雪芹旧居的小石桥被压在了一户人家的墙下,尚能看见,怡贤亲王祠现归北京翠微小学集团管理。


十七正白旗义地———地藏沟

图片

正白旗的义地,位于黄叶村曹雪芹故居东北,向山沟里走不到半里即到。香山父老传言,曹雪芹死后埋在此地。现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杏林山庄通往植物园的小路边还有迹可循。


十八曹雪芹小道

图片


曹雪芹小道是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与山后白家疃的一条山间小路,自清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山后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来往于山前、山后,故称曹雪芹小道。曹雪芹小道从正白旗村今曹雪芹纪念馆开始,途经关帝庙、十方普觉寺卧佛寺、退谷樱桃沟、三炷香,到达白家疃村。中途有清代引水石渠、碉楼、古井、碑林、广慧庵、隆教寺遗址、寿安山石刻、孙承泽退谷别墅、石上松、元宝石、广泉废寺、五华寺遗址、小石桥遗迹、贤王祠等多处历史遗迹与景点。在民间传说中,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等都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

2013年,海淀区委宣传部与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植物园现国家植物园北园三家联合,在植物园范围内实现了“曹雪芹小道”标识系统[45]落地,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点击跳转 曹雪芹小道景点详细介绍
图片


三 “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历史文化遗存之所以值得后人保护和纪念,主要是因为其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包含着这个地方独有的文化标志。这些信息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指出,为了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要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得到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这一原则,为当下保护利用曹雪芹在京文物遗存指明了方向。

在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查考出上文的十八处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切实关系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有据可查且遗迹于今可见。通过对这十八处历史文化遗存的系统梳理和整体叙述,不仅可以清晰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历史,也可以借由曹雪芹这位文化名人纵深了解这些地方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是北京市文物局善用《红楼梦》的巨大文化影响力,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文化北京”金名片的一个创新性举措。

2020年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在“曹雪芹在京遗迹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上指出:“曹雪芹在京遗迹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理应在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出应对曹雪芹在京遗迹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本次论坛后,在陈名杰局长的推动下,北京市文物局发起“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委托北京设计学会和北京曹雪芹学会落实此工程,目标在于打造世界级中国名人视觉形象工程,构建识别体系,梳理文化脉络,优化研学环境。

2021年,北京设计学会联合北京曹雪芹学会,邀请北京印刷学院、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古建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参与其中,有步骤地开展标识系统的调研、研讨和设计征集工作,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发布了“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及导视系统设计大赛”方案。目前,这一工作仍在积极推进中。

从张家湾古城到前门鲜鱼口胡同,从蒜市口故居纪念馆到会计司胡同,从小石虎胡同到克勤郡王府,从香山正白旗39号到香山静宜园,从圆明园到温泉白家疃,曹雪芹作为曾在清代盛世时期漫步北京的文化名人,是现代人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导游!北京市在故宫、天坛、“三山五园”这样的大型文化遗产之外,以曹雪芹在京遗迹串起民间生活的历史风貌将是一张非常新颖的文化名片。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通过一位具体的文化名人表达出来,将有助于增强北京人的史地归属感与荣誉感,有利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英国“斯特拉福镇莎士比亚出生地”成功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英国将这个只有三万多常住居民的小城打造成莎士比亚文化中心,莎翁故居、新屋,他岳母的农庄,他女婿的房子,都以莎士比亚为连接,形成旅游线路,配合以莎士比亚命名的酒店、剧场,莎士比亚就读过的小学校,一直到他去世后安息的教堂,与莎剧中的人物雕塑完美地融合在一座城市里,成为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每年吸引近500万游客到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更将英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红楼梦》是世情小说、人情小说,是传统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于人们生活的教育、审美的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都可以起到切实的作用。北京的曹雪芹,世界的《红楼梦》,“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的提出、推进以及落实是北京市推进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一个创举。我们相信通过“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的落地和广泛宣传,能够让人们近距离地、全方位地了解北京,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将是对历史文化遗存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1]曹锡远,即曹世选。据成书于乾隆九年(1744的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见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整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沈书社1989年版,第803—807页。又据《上元县志》卷十六《人物传·曹玺传》,“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初,扈从入关,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遂生玺。玺少好学,沉深有大志;及壮,补侍卫,随王师征山右有功……”转引自吴新雷《关于曹雪芹家世的新资料——〈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的发现和认识》,见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 212—228页。
[2][清]毛际可:《安序堂文钞》卷十七,叶十八《萱瑞堂记》。
[3]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李煦奏折》“曹寅重病代请赐药折”“曹寅身故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余偿其亏欠折”“安排曹颙后事折”“宣示曹承继宗祧袭职织造折”,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18、119、170、173页;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内务府奏请将曹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折”,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5页。
[4]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第185、187页。
[5]徐恭时:《红雪缤纷录》,阅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03页。
[6]周汝昌著,周伦玲整理:《曹雪芹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58、237页。
[7]钟敬文主编,许钰副主编:《〈红楼梦〉的传说》,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页。
[8]胡德平:《曹雪芹的“画论”及其时代背景——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的一组图画说起》,《曹
雪芹研究》2017年第2期。
[9]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增订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8页。
[10]吴恩裕:《曹雪芹丛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80页。
[11][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版,第23页。
[12]舒成勋述,胡德平整理:《曹雪芹在西山》,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84、85页。
[13][清]敦敏:《赠芹圃》,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第28页。
[14]钟敬文主编,许钰副主编:《〈红楼梦〉的传说》,第56页。
[15]“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出自[清]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第36页。
[16]张宝章、严宽:《曹雪芹在香山》,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17]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5页。
[18]徐恭时:《红雪缤纷录》,第64—78页。
[19][清]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见吴恩裕《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版,第44页。
[20]冯其庸:《二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关于曹雪芹的书箧及其他》,《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
[21][清]敦诚:《佩刀质酒歌》,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第24页。
[22]舒成勋述,胡德平整理:《曹雪芹在西山》,第17页。
[23]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24]通运桥,桥名见于《通县志》第八编。据曾保泉先生亲自探视,发现桥孔下有碑文“明万历三十三年建。清源陈进儒监造”。见曾保泉《曹雪芹与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第47—52页。
[25]见内务府来文《刑部为知照曹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移会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九日》,见张书才、王道瑞、俞炳坤编选《新发现的有关曹雪芹家世的档案》,《历史档案》1983年第1期。
[2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第187页。
[27]周汝昌:《齐白石和曹雪芹故居》,见《献芹集:红楼梦赏析丛话》,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6—58页。
[28]冯精志:《大观园之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版,第68页。
[29]“小石虎胡同”明清均称“石虎胡同”,因巷内一古刹门前有石虎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更名为小石虎胡同。见吴恩裕《曹雪芹丛考》,第88页;杨进铨《蒙藏学校石虎胡同校址及其历史沿革考辨——兼考右翼宗学、松坡图书馆遗址》,《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30][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第23—24页。
[31]曾保泉:《曹雪芹与北京》,第150—157页。
[32]吴恩裕:《曹雪芹丛考》,第45页。
[33]周良、谷建华:《漂来的北京》,中国书店2012版,第13—15页
[34]藏云:《大观园源流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一六○期;1935年7月14日。
[35]冯精志:《大观园之谜》,第171—215页。
[36][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1—1341页。
[37]香山公园管理处编:《清·乾隆皇帝咏香山静宜园御制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5、512页。
[38]严宽:《红楼梦八旗风俗谈》增订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版,第393—416页。
[39]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江宁织造曹頫请安折”,第165页。
[40]吴恩裕:《曹雪芹丛考》,第216—259页。
[41]胡德平:《曹雪芹在西山》,第10页。
[42]见赤飞《曹雪芹与白家疃》,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43][清]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见吴恩裕《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第44页。
[44][清]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见吴恩裕《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第44页。【】处为吴恩裕对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中的缺失文字根据前后文做的校补。
[45]孙宏阳:《“曹雪芹小道”装路标,爱好者重温红楼梦》,《北京日报》2013年8月16日。

本文选自《曹雪芹研究》2022年第3期 
注:原文内无插图,本文图片由红迷会公号添加



更多《红楼梦》小知识、小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