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五行最早的出处是什么时候 – 手机爱问

 兰溪歌 2023-02-09 发布于山东

全部回答

看***

2018-10-19

6 0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  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爱***

2018-10-19

6 0

阴阳五行的最早出处来源自易经,距今2500年左右。

张***

2018-10-19

6 0

    “阴阳五行”学说的最早出现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起源于殷周之际,原是“阴阳”、“五行”两个学说,到战国时期由阴阳家把二者统一到一起,成为一种影响广大的哲学思想,为各门科学所运用。
  医家把它引进《内经》,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  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阴阳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
  最初,是指日光向背而言,即向着日光,太阳照射的地方叫做阳;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做阴。《说文》:“阴,暗也。”“阳,明也。  ”可证。又《诗。公刘》:“既景乃岗,相其阴阳”。
  在山岗上观察日影,以定山阴山阳,诸多先秦文献中对阴阳都有些记载,但论述最精深的要算《周易》。《庄子》:“《易》以道阴阳”。《周易》的内容就是讲阴阳的道理。可见阴阳学说,渊源《周易》。虽然《周易》中没有“阴”“阳”两字,但已有阴阳对立双方的概念。
    《周易》中的“一”“一一”两个符号,后来称为“阳爻”和“阴爻”。阴阳一词的出现,则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上》,书中记载公元前八世纪西周末年伯阳父曾用阴阳解释地震,他说:“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又如《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0年)记载,秦国的著名医生医和在阐述病因时指出:“天有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再如《管子》一书也用阴阳说明某些自然现象:“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
  “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战国时期的荀况也讲过阴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到撰写《内经》时,文中已大量吸收。   《周易》、《易传》以及诸子的辨证法思想及当时自然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地学、农学等成就,使之与医学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尤其是在论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相反相成的基本规律方面,广泛联系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许多征象加以具体论证。这就是“阴阳”的最早出现和阴阳与祖国医学的最早结合。   “五行学说”起源也是很早的,据甲骨文卜辞所载的情况可知,滥觞于殷周时代的五方观念就是五行学说的最早萌芽。
    继此之后,西周末年,史伯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春秋时宋国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五材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原料。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五方说、五材说已经有了最早整体观念的萌芽,表现出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其后的《尚书。  洪范》则最早明确提出五行这一概念,书中写道,所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火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到《内经》的出现已经把“五行”知识比较熟练地运用到医学方面。  借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与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指导临床实践。
  如整体观念、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等,这些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起到到了一定的作用。看下来应该都明白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