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众审美还处于表面层次,还习惯于用“像不像”做为评论一幅画优劣

 llljjgg 2023-02-09 发布于北京
·大众审美还处于表面层次,还习惯于用“像不像”做为评论一幅画优劣;在宋代,苏轼就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说“评论一幅画总拿像不像来做标准,这种肤浅的认识和邻居家的孩子没什么区别”;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西方美术是“视觉”艺术,中国水墨为“心觉”艺术,一种是让人看的,一种是让人想的,所以我给东方艺术(当然也包括中国书画)定义为“意象美学”,其实就是艺术哲学。
吴冠中先生是艺术界我很尊重的精神卫士,但吴先生的作品很多人认为乱糟糟的、看不懂,其实吴先生笔下表现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生命反思、精神觉醒、灵魂救赎”,是一种画外有话要说。今日特转发几幅先生的作品与现实生活场景的对照图片,我想说:不是先生没认真画,是太多人真的没看懂。
以此,纪念我尊敬的吴先生。[合十]
……摘自《张九州艺术与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