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讯‖来根友诗集《鸯湖水汤汤》

 昵称49660804 2023-02-09 发布于江苏

 本书作者:来根友

好书荐读

音乐

_

书讯:

     诗词集《鸳湖水汤汤》,作者来根友,序言由诗学大师施议对教授、诗坛名家徐中秋先生与林崇增先生撰写。作者简介:中国作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会员、全国中华诗词学会首届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原常务理事、嘉兴市政府文史馆馆员、嘉兴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时代诗词研究院研究员、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特约研究员、嘉兴市诗词研究会原会长、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原顾问、扬州市大鹏诗书画院顾问。已公开出版《洱海文集》二部、《鸳湖水汤汤》(诗词集)一部、《鸳湖杂缀》(文学评论集)一部待梓。诗词入选权威选本《近百年诗钞》(1988年出版。诗坛元老王斯琴先生主编)、《中华诗词年鉴》(1990年出版)等共三十余种。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各级诗词或楹联大赛奖项,如“嘉禾园林”楹联特等奖。如欲购书,具体事宜,可与作者微信联系,微信号:13067666097(国内包邮)



_

​《​鸳湖水汤汤》概评

     诗词集《鸳湖水汤汤》,作者来根友,出自名门,师从诗坛元老、全国中华诗词学会首届顾问庄一拂先生(1907——2001);庄一拂乃嘉兴市“三杰”之首(另二位是吴藕汀、沈侗廔——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谓:“此三人可谓'嘉兴三杰’,亦为吾国人杰------”)。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戏剧曲艺,非常讲究名家师门传承,如今却已被许多文化人完全忽略,这是十分可悲的。书被列入2021年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文化精品重点工程项目。《鸳湖水汤汤》是以南湖(鸳湖)为情感红线,以历史为经线而不编年,以地理人事为纬线而不铺陈的一本个人诗文原创集。《鸳湖水汤汤》以体裁编序,始以组诗,次以楹联,而后是辞赋,最后为古风。共精选了六百首(副、篇)左右。我是本书的特约编辑和封面版式装帧的设计者,特向广大读者概括本书的几大特色。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关乎这个的国运兴衰和进取发展,而传统文化是其基础底蕴,它不是流而是根,是魂。本书以红船的起航点为精神发轫初始点,甚为谨确。首先是书中透出的民族精神。所有作品都是围绕着南湖这个特定地域展开,涉及其历史进程、经济发展、地区亚文化、历史人物和民族精神,类似一部大型方志诗集。其艺术特征有6个方面:

一是胜在对国学的完美继承上。作品无论从诗家语,还是声韵格律、对仗通转、立意遣词炼字,均严格按律入度,殆无仗诗句精彩而随意犯律出格。处处透出诗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

二是胜在内容的突破上。作者在传统题材上作了全方位突破,反映了时代主流精神。湖湘行吟、京居散咏、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甚至是街头撸串,菜市公交、炸酱面大碗茶,悉数入诗而又纵横捭阖,活泼生趣幽默,针砭时弊,时代感鲜明,真正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三是胜在博采众长,师法自然。如李杜,似元白,貌陶令,疑白石,而又全然不是。“悠悠风色来归去,何事烦忧五內盟。(诗生活-咏叹调)”谁都不是,还是作者自己。

四、胜在气势,一泻千里。诗集收入本集组诗就有16个,[诗生活-咏叹调]即是长篇组诗,一上就是百首。长诗[一代文宗朱彝尊]洋洋洒洒160句。诗集貌似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现代版,而有朱诗不具备的兴观群怨和蕴含深邃。五、胜在诗味,醇厚飘逸,余味隽永。在传统诗词各种体裁的表述方式上,无论诗、词、赋、联,均崇尚神韵而弱化实写。惟以诗味为旨归。“新站看欣启,人离楼未空。烽烟正趋暗,爝火早燃红······”(鸳湖春)作者诗词之上乘境界,对诗味的追求和探索,可谓是呕心沥血。

六、诗词集具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无论题材、立意、体裁等等,均有自己独特的面目,真所谓“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假如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那就索然无味了。

     至于书籍装帧,封面以深灰中鸳湖一抹亮色,表征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红船精神和历史感;扉页以水贯穿了沧桑和土地、民众民族文化诸多元素,最后外拉页以章草传人冯谷贞女士的书法,内容乃杜甫的名诗《望岳》,犹如镇宝,压住全书。

吴越电子音像出版社特约编辑、浙江省时代诗词研究院研究员:董明
_

来根友:诗词小札

​  诗词入史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私下提起诗词入史话题,不意友人大不以为然,可能还误认是笑话,甚至是痴人说梦。然世事难料,事后不到十年,全国诗坛领军人物通过中央媒体宣告了此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议题。紧接着全国性的主题大会召开了。去年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为此作了重要讲话。曾有一个全国性的“诗歌”理论研讨会,白话新诗与格律诗词两大壁垒,大部分评论者均为前者,后者只有寥寥数位。
    白话新诗风行百年,而传统诗词几经跌宕;诗词复兴四十多年来,目前很少出现全国公开发行的诗词——精品——期刊,当年广州的《当代诗词》颇为挺出,质量之胜曾获周谷城先生的盛誉。有些期刊,虽具权威,其志却在白话新诗,编辑力量配置十分薄弱,几无诗词立锥之地。
      在诗词界至今鲜见真正的评论家,个别教授如钟振振,自己颇能吟诗,也谙理论。诗坛两熊:熊东遨、熊盛元,真正了不得,不负文彩风流。假如长期缺乏评论者,尤其是权威的评论团队,满地珠璧而无人拾取,有多少人堪秤金量银、赏识真诗?塞北无有伯乐、宝马难为一空。上世纪赛事评委均聘请擅长诗词创作的学者。审核遴选精品亦然。如没人堪从庸脂俗粉中翻检宝石良玉,诗词珍品如何能入《当代文学史》?允入史,说明文化积累的辉煌成就,足堪奠定当代诗词在文坛的地位,才能赢得大众真诚的喜爱与拥戴。
近年由长江出版集团搞了一套现代作家诗词选,作者乃小说散文家、戏剧家或文史学者,诗词仅为余事,然其诗作却出类拔萃,曾风靡一时,如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田汉、叶圣陶、张恨水、聂绀弩,等等,其中的郁、郭、田、叶、聂,尤令人激赏!当然,所谓某种不凡成就,总由后人来论定,但诺贝尔奖又能咋说?莫言有幸中了,已经十年,依然毁誉不一。诗词楹联辞赋,虽均为传统文学,然在艺术表达上,不免还得讲个优劣高低之别,这似乎是无法否认的。同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因各人认知不同,难以划一,任何观点需要强劲的胆识、宽广的视野等支撑,不然鸡对鸭讲、何克臻此?
     诗词复兴近半个世纪来已有二代前辈大家(百龄与九旬左右),大都斯文地下,惜哉!第三代八十岁左右(浙江王翼奇),而第四代(七十左右),浙江有徐中秋、林崇增。上海则有杨逸明,出色当行,其除了诗作不断,还有《晚风说诗》。(其它各省还有安徽刘梦芙、四川杨启宇、天津王蛰堪,等等)。六十岁以下的,浙江有尚佐文、思尘(时代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后起之秀则首推何智勇、董正元------其诗词原创的部分作品,殆臻上乘。
     欲选诗词精品,并非踏破铁鞋无觅处,近三十年前,全国公开出版了不少诗词选本,其中杰出的当数第一代诗词大家王斯琴(与毛大风合作)选编的《近百年诗钞》,中华诗词学会主编的《中华诗词选》二册,上海诗词学会编辑的《中华诗词年鉴》,叶元章(与徐通翰合作)编的《中国当代诗词精选》,曾在诗坛产生强烈振动。可见收集精品的工作,已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不乏别具慧眼的高手。他们的劳作,为现今的文史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充分的资料。

​律诗之艺


     唐诗研究者、教授朗晓斌先生在其专著《唐代律诗研究》一书“前言”中略谓:七律比长于铺排但失之繁冗的排律显得精练,与绝句相比,又能容纳较多内容,修辞技巧、章法句法都更加讲究和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七律比五律每句多了两个字,可以容纳更多内容。在写法上,律诗都讲究起承转合,但对七律来讲,用虚词的概率就要多一些,变化多一些,腾挪范围大一些。所以七律在唐代中期以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诗之载体,是衡量一个诗人写作水平的重要尺码。当代诗坛出现近体诗热,很大程度上是以写律诗为压轴戏……据有关统计,清代康熙时期所编的《全唐诗》收诗共四万九千首,其中律诗近二万五千首,七律却超一万五千首,所占比例惊人。

     古人有谓,诗体专工者必有所得,而多能者未必兼善。假如我们欲求无所不通,往往一窍不通。陆游诗、词兼工,而其长在诗,其词“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清刘熙载《艺概》)。李白长于古风、弱于近体;杜甫之创造性在七律一体,然其弱于七绝。韩愈七绝尤弱。李商隐、柳宗元、刘梦得、杜牧,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据《随园诗话》称“苏轼弱于近体”------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别舍弟宗一”、“岭南江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始闻秋风”等等,均是令人一唱三叹的泪血之诗。

     前辈田遨先生则谓,七律乃沈之问、宋佺期开其端,杜甫、李商隐之后,诗家每以七律为主体,梅村体常在七古中杂以律句,亦说明律句之美与影响之大。在诗之多种体裁中,实以七律最难写,亦最易见功力,因七字句,宜健不宜弱,语言太熟则滥,太生则隔,中间两联平列,易板,不易腾挪变化。尤忌复义赘字。(见《退密楼七言律诗抄》序。大意)

     本人认为,从初唐至盛唐前后约百年时间,七言律诗酝酿而逐渐成长,终为一种精美无瑕近于经典的体式。七律虽不过比五律每句多了两个字,难度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前者气更长,仪态更为从容,意境营造更宽广玄妙,杜工部乃集大成者。常是在精彩的开头之后,承接的话不妨和缓,转折的话再要求突起,这样就显得有波澜,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清刘熙载在其“律诗要法”中说,破题,起句就应写得不同凡响,要突兀高远;元朝杨载的《诗法家数》则谓,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而第二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第三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谔。结句,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又云:律诗之妙,全在转关接缝处(第三联)。故律诗既是一个整体的流程,又是可以大体前后分作两半的。但所谓的“转”,其意甚是广泛,含对照、层进、因果等等。十分可惜的是,看当代诗坛,我们大多数作品,不免常患“有句无篇”之病,即时有金句可摘,而全篇并不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