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进忠《黄芪鳖甲散》治疗肺气肿

 tnj660630 2023-02-10 发布于江苏

郝×x,男,37岁。5年前,感冒以后即经常咳嗽,经中、西药治疗一直没有明显效果。3天前,因工作比较劳累,日渐感到气短乏力,某院检查治疗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劳损。住院治疗一年多,不见改善而出院。出院后,又请中医治疗一年多,亦未发现明显效果。

审其除咳嗽微喘,气短乏力,心悸心烦外,并见其消瘦乏神,面色.青紫,口唇、舌均发绀,浮肿,手、臂、腿、足亦紫暗浮肿,手指呈杵状,指、趾厥冷,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数。按其胃脘硬满不适,深按则气短难于忍耐。思之再三,难于措手。

不得已,乃求教于前医所处之方及其服药后之疗效得失,患者乃举其要者40余尽陈之,云:射干麻黄、小青龙加减方药后不但咳喘不减,反见口干舌燥,心悸烦乱;定喘、苏子降气大都半剂有效,再药则诸证加剧;生脉散加味大都前一剂有效,再剂腹满气短则加;人参蛤蚧、金匮肾气药后诸证不减。亦不增加,如此等等。

再思历代医学大家医案,难治之疾尤重脉象。因云:脉大者,虚也,病进也;虚大者,气血俱虚也,气阴俱虚也;弦者,肝胆也,伏饮也,寒也;数者,热也,无发热而脉数者亦阳虚也。脉证相参,乃阴阳俱虚,寒饮内伏。

久郁化热,肝邪凌肺,五脏俱病之候也。此病补之难功,泻之难效,非重视补泻之比例难效。

因处黄芪鳖甲散加减为剂。处方:黄芪15克,地骨皮10克,紫菀10克,人参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

服药6剂,咳喘气短,浮肿尿少,神疲乏力俱减,食纳大增,全身紫暗之色亦稍变浅,患者因感到此方有效,求某医抄方再与7剂服之。医云:人参补力太大,喘证不可服,应予党参;肉桂大辛大热,舌苔黄厚有热者不可服,应去之。乃将上方去人参、肉桂,加党参服之。药进7剂,诸证加剧,再邀余诊。处方仍宗原方6剂服之。药进40剂,诸证消退七八,再以原方继服2月,果安。

按:黄芪鳖甲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具有益气养阴,清透虚热支之功效。主治虚劳客热。症见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组成】黄芪 鳖甲 天冬各五钱 地骨皮 秦艽 茯苓柴胡各三钱 紫菀 半夏 知母 生地 白芍 桑白皮 炙甘草各三钱半 人参 桔梗 肉桂各一钱半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功用】益气养阴,清透虚热。

【主治】

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方解】

方中知母、天门冬、桑白皮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黄、半夏清热凉血化痰;柴胡、赤芍、茯苓、秦艽疏肝活血,清利湿热;人参、黄芪、肉桂益气温阳而效阳中求阴,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化痰,退热除蒸之功。

【歌诀】

黄芪鳖甲地骨皮 ,

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①宜。

【注释】

①劳热∶指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出现的发热现象,如五劳七伤所产生的虚热。因中气不足,肺气虚弱,稍事劳累,即出现低热的症状。

文章图片1

#走近国医大师##名家医案练习##淘药方##健康锦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