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廷对八旗子弟的科举“优待”,要求其参加考试前必须练好武艺

 夏虫的历史课堂 2023-02-10 发布于江苏

读者朋友们想必应该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八旗子弟”这个名词吧?知道清政府(下简称“清廷”)对他们的诸多优待,但你们知道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ps:八旗子弟并不单指满人,它其实是由不同民族的军人共同组成的,除了满人外,八旗中还有汉人、蒙古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朝鲜族人,甚至是俄罗斯人等。

清廷历来重视八旗军队,将其视为立国之本,给予了八旗子弟诸多优待,使其“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随着江山稳固后,清朝的顺治皇帝吸纳了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将其推广到了八旗中,试图从八旗子弟中吸纳优秀的文官,但因为此时的八旗子弟对汉文的掌握还不成熟,无法和汉族考生同台竞技,因此顺治皇帝采取了分场考试分榜录取制度。

但清廷为了保证兵员充足以应对不时爆发的战争,而将大多数旗人都编入军伍,使其没有办法再读书学习,所以八旗子弟的科举之路几度断绝,直到康熙皇帝彻底平定“三藩之乱”后才再次恢复八旗子弟的科举应试,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了分榜录取制度,八旗子弟的考试内容和录取方式与汉人科举完全一致。

而为了保住八旗子弟尚武的传统,防止八旗子弟完全弃武学文,清廷对八旗子弟采取了种种引导性措施,比如规定八旗子弟参加科举前,要先考步射、骑射,只有这两项考试的合格者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

ps:清廷还设下了考封制度,即给没有爵位继承权的宗室一个奋斗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在骑射、步射和满汉翻译三项考试中考得不错的成绩,那么国家就会赐予他们一定等级的爵位。

这对沉迷于悠闲生活,而荒废武艺锻炼的八旗子弟来说是一道巨大的难关,所以参与科举考试的八旗子弟并不多,考得好成绩的八旗子弟就更少了,因而八旗子弟更偏向于使用其他方法做官,比如入宫当侍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