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无客不思家

 如如如柏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卜儿最近几天总问我一些这样的问题。“爸爸的爷爷是谁?”“妈妈的爷爷是谁?”“爷爷的爷爷是谁?”“奶奶的爷爷是谁”等等,我的回答她不一定都记住,但她可能觉得很好玩,反复问,换着次序问。

如果只是这些问题倒也没什么,反正难不倒我,大不了编一个她没听过,又合情合理的称谓,应付过去就行了。而接下来的问题,就让人不好受了。

“太奶奶是不是去世了?”“太姥爷是不是去世了?”“他们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你见过他吗?”“她去世的时候是春夏秋冬哪个节日?”……

我知道的就如实回答,不知道的就说我不知道,有些人我都没见过,比如她问“爷爷的奶奶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我就不知道,我也没见过她老人家。她还问我:“去世了是不是就醒不过来了?”我说:“是的。”她还说:“太爷爷我还见过,他去年是不是去世了?去世了就去哪儿了?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了?他们为什么会去世呀?”我说:“是的。因为他们都已经很老很老了。”然后,她自言自语:“原来我有很多亲人都去世了。”说着的时候,语调都变了,很悲伤的样子,搞得我也一阵难过。

我突然想起她最近看的动画片里,提到了“生命循环”这个词,于是赶紧给她解释,这就是生命循环。我正准备恳求她不要再继续这个话题,她一听到动画片里面的词句,思维又被成功跳跃到了动画片里,接下来又高高兴兴说起动画片了。反而是我,在她的一堆问题里走不出来。

清明无客不思家。

可能是过了个清明节的缘故,最近也总是想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尤其是想起了清明节跟着爷爷去上坟的往事。

在老家,上坟有别的名称,不叫上坟、也不叫扫墓,而是叫“挂纸”(方言)。上坟的时候,收拾收拾坟地里的杂草杂物,往坟头上添一些新土,再在坟头上插一些黄色和白色的纸条,可能“挂纸”这个名称,就是源于此吧。

老家上坟,不必等到清明这一天,春分节气过了,清明节前,半个月的时间,哪天都可以。那几年,爷爷必定挑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去。他早早就把我们从被窝里拽出来,催着我们吃完早饭,让我们再次洗了手,泡一壶热茶,拿出一些白色和黄色的纸张,裁成一寸左右宽、半尺左右长的纸条,准备好香火,提着奶奶准备一些供品,带着我们就出发了。

坟地比较远,半个小时的路程,一路跳沟过坎,爬埂下坡,在我们这些孩子们心里,其实是一件乐事,虽然那是个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我们总是快快乐乐地,爷爷也是高高兴兴地。

到了坟地里,摆上供品,点上香,烧个纸,磕个头,就开始干活了。他会给我们分工,哥哥帮他收拾坟地里的杂草和杂物,我和弟弟提着篓子拿着铁锨,找一处空地,挖一些干净的新土抬过去倒在坟头上,姐姐和妹妹把黄白纸条均匀插进坟头的新土里,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整个程序。

客居晋南已有十年之久,这十年,清明节没有回去过,其实自从去县城上高中开始,每年的清明上坟就没有参与过,甚至都想不起来这件事。

也不记得清明开始有假期是从哪年开始的,反正自从那一年开始,总能想起来要上坟的事。前年清明的前几天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问她马上要清明了,上坟了没?她笑着说:“你又回不来,操那心干啥,你爸已经去过了。”然后就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挂了电话,突然发现自己挺不孝的。

孝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活着的至亲长辈的尊敬和赡养,另一方面,是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和祭祀。而我,两方面都没有做到。

为什么都会觉得故土难离?回忆和情怀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最主要的,其实是因为在故土的下面,埋着祖先至亲的遗骨,清明时节,谁来祭扫?

爷爷带我们上坟的时候,不等我们开口问,他自己就会说,每年来给他们修一修“房屋”,打扫打扫“院子”,这一年都干干净净、敞敞亮亮的。

去年,他也离开了我们,他和奶奶休息的地方倒也敞亮干净,伯叔父兄们也都会按时祭扫,然而作为他们的亲长孙,我在哪里?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蝶恋花·春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